怨歌行 原文 翻译 赏析 鉴赏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本诗又名《团扇诗》,这是一首精巧的,以团扇喻女子的咏物诗。全诗五言十句,以一个少妇的口吻在读者的面前诉说了她的幽怨,给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在封建社会被玩弄而又惨遭遗弃的少妇形象。
“新裂齐纨素”中的“裂”是裁断、剪断的意思。纨和素,都是丝绢,以齐地所产最为著名。纨素颜色洁白,如霜似雪。 “鲜”(一作“皎”)照应了前句的“新”,写出纨素刚刚从织布机上剪下,精细洁净,具有一尘不染的天生丽质。 “合欢”是古代一种图案的花纹,用以象征和美、欢乐之意。此处指把纨素裁成如圆月般的扇,并在上面绘上合欢的花纹图案。以“明月”作喻, 既呼应了前面的“新”、 “鲜”、 “洁”,又点出它薄得透明,鲜亮得熠熠生辉。前四句形象地交代了扇的产地、色彩、纹饰、形状、质感,为后面深得主人的宠爱作了全面的铺垫,又暗中为以后的被弃增添了浓重的幽怨。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为统一全诗的“自诉”口吻,诗仍从团扇落笔,但实写主人拥有(占有)精美的团扇时的得意情态:用扇时,在胸怀处轻摇慢动,扇风徐徐送凉;不用时,藏入衣袖,贴身随行。寥寥十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主人对扇开合把玩,悠雅闲适的自得其乐。
团扇, “出阁”前,生就得鲜洁丽质;受宠后, “出入君怀袖”;尽职时,摇动得婀娜多姿。但她感觉幸福吗?不!她“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秋凉临头,则意味着主人对扇的恩断情绝。“常”,写出扇对被遗弃之忧的频繁、长久。 “恐”, 又点明了“忧”的程度, “夺”,写出来势迅猛的被弃现实的严酷!这表面似乎在写“凉飙”的残忍无情,实际是揭示主人的凶狠无义。团扇“红颜未老恩先断”,此“忧”无计可消除,纵使在她妙龄之时,受宠之际,也清醒地认识到被抛弃的可悲结局!
果不其然,团扇也没有逃脱“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的命运。 “箧笥”,小竹箱子。这个偏于一隅的“去处”与出入君“怀袖”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团扇的一生,任人摆布:召之即来,来即生风,风送清爽;挥之即去,去到笥中, “中道情绝”。主人之情,仅一夏耳,何其短暂!
全诗以团扇喻女子,在封建社会的女子,也正象团扇那样,处于被玩弄,继之以被弃的悲惨境界,她们在政治、经济上毫无保障,地位低下,只不过是男子的附属品,小什物,男子一旦变心,随即被无情地打入冷宫。咏物诗,无不“托物言志”,上面的内容真是这首诗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托物”大多用“比”, “比”贵在巧,贵在新。世上以“花”喻女者,俯拾皆是。一人首创“花喻女”,后来者则络绎不绝。这首《怨歌行》却力排众俗,新创以扇喻女,捕捉住扇与女的相似点——被爱和被弃,团扇与诗中的少妇同样是美的,但命运毫无二致。古人对咏物诗倡导“体物之妙”,周振甫在《诗词例话·咏物》中做了解释: “所谓体物之妙,就是咏物诗要不即不离,不离于物,又不要粘着物上……”《怨歌行》正是这样一首“体物之妙”的上乘之作。全诗处处写团扇,处处喻女子;通篇无一“怨”字,而字字皆“怨”。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封建社会:封建社会(feudalsociety)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两种含义: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的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原本,马克思本人曾声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仅适用于西欧,不适用其他国家文明社会,但其后的列宁、斯大林等人将这一史学的适用性推向全世界),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如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都算是封建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3、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