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王安石

非凡网 35 0

王安石21岁考中进士步入官场以来,在近三十年主政地方的生涯中,对地方治理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和探索,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勾画了一幅初步的蓝图。

政治家王安石-第1张图片-非凡网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京第一次参加科举,因其文采出众,妙笔生花,本来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却因卷中"孺子其朋"四个字触怒龙颜,被仁宗皇帝取消状元资格,降为第四名,并授淮南节度判官一职。初出茅庐的王安石勤奋好学,时时通宵不寐,一干就是三年。任满后,他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掀开了仕途和人生的新篇章。

"郡县治,天下安",中国历来重视郡县治理,但要真正治理好郡县却并不那么容易。王安石作为鄞县知县,在他主政的三年里,关心民生疾苦,减轻人民负担,矢志不渝,锐意革新,大胆地进行一些改革尝试:一是关注民生。王安石上任伊始,立足于鄞县地方实际,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大问题——水利和粮食问题入手,遍访乡邻、考察民生、重视教育、兴修水利,立足为老百姓做实事,在此基础上形成县政治理的决策,把"兴修水利"作为施政的"第一要务",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勇于改革。在鄞县任上,王安石对社会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有着自己的思考,利用治理鄞县这个机会,进行改革实验,推行了"青苗法"、"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法"、"市易法"等变革,并取得积极成效,为日后在全国实行新法积累了初步经验,成为其为社稷国家做大事的人生开端。鄞县之治初露锋芒,成为了王安石的改革试验田,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政治家王安石-第2张图片-非凡网

皇祐二年(1050),王安石在鄞县任职期满,在临川和江宁呆了一年。皇祐三年(1051)五月,文彦博推荐王安石任馆职,王安石推辞不受,被任命为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后来又担任过常州知州。王安石每到一地,锐意改革,惠民为国,留下有目共睹的突出政绩。

政治家王安石-第3张图片-非凡网

王安石在地方为官期间,对地方治理作了积极的探索,推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萌生了主宰天下的大志,为他后来寻求变革之道、实施治国理政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标签: 王安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