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那么北宋将会亡的更快,更彻底,甚至根本不会出现南宋。
看到我这个结论,肯定很多人来骂了,说我不懂历史,王安石变法明显是为了宋朝可以更好,明显可以改变宋朝一直以来的羸弱。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到底是谁不懂历史呢?
首先,我不否认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改变宋朝一直以来军事羸弱,更或者说王安石绝对是个忧国忧民的好官,这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苏轼等人就是奸臣了么?当然也不是。
但是王安石变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实际应用,比如青苗法,如果在现在借贷体系完整的环境下当然是有利的,可以当时北宋的整个政治环境,却令百姓雪上加霜,以致于让司马光等人找到反对变法最大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说“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
再者,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变法派是哪些大臣么?当时属于王安石变法党的人有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这些人都是北宋奸臣中的奸臣,特别是第三代变法派领袖蔡京,那都被骂了多少年了?
那反对变法的人呢?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再加上被誉为女中尧舜的高太后,都是千古流芳的人物。虽然之所以变法派大臣被骂,像蔡京一样被黑成奸臣是后来的反对变法的旧党故意抹黑的,但变法派的大臣确实个人人品有点问题。
换句话说,王安石变法,可不仅仅是变法,是牵涉北宋整个人事变动的,你们眼中的那些贤臣贤相都会下台,对北宋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实际上,王安石变法被否定在民国之前都是主流学术观点。后来之所以被肯定,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下需要变革。
历史的好坏,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但是我们讨论历史的好坏,应该放在历史环境中去讨论,而是不用现在的目的去评价历史中的历史。
标签: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