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原文阅读 赏析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李白南游零陵、洞庭之后,再返江夏,于武昌望汉阳,思念故人王县令 (名不详),故先写诗酬寄,抒写渴思之情。时间正是早春。李白在前一年春遇赦,于初夏时到江夏,又交往王汉阳,并写了诗。
王汉阳,名不详,与李白结交似是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李白长流夜郎,于江夏结识汉阳县令王某。古人称谓,称官职,不直呼其名,表示对王某尊重。李白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序:“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李白又有 《醉题王汉阳厅》,其诗:“我似鹧鸪鸟,南迁懒北飞。时寻汉阳令,取醉月中归。”又有 《寄王汉阳》: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笛声渲沔鄂,歌曲上云霄。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从三首诗内容与序文看,李白是在南流夜郎至江夏 (今武昌) ,结识汉阳令王某,同参加郎官湖之邀。此后李白又赴王汉阳的约会,表明自己是南流夜郎,时间都在秋月之时。从“时寻”句,看到他们关系密切了。此后李白又在江夏写诗寄王汉阳,回忆秋月相聚饮酒赋诗之情景,虽只隔长江一水,但想念之情深。当李白流放遇赦归江夏时,又与王汉阳相会,留下了《自汉阳病醉归寄王明府》、《赠王汉阳》等诗。前诗说:“去岁左迁夜郎道”,“今年敕放巫山阳”,后诗说:“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果惬麻姑言,时光流速电。”故友重逢,更兼遇赦而归,情绪昂奋,发出豪言壮语:“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芬。”也流露出李白又欲从政的念头:“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由李白对王汉阳无话不谈,又深刻怀念,可见是腹心之交。而这种腹心之交,是源于志同道合,性格相近。在《赠王汉阳》 诗中可以得到证明。诗中把王汉阳比作东汉有神异之术的叶令王乔。说王汉阳“犹乘飞凫舄”,是仙人面,鬓发青青,“童颜皎如练(白绸)”。诗的结尾,原与王汉阳,“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以道胜贫富交战的欲念,永无愁苦之容颜。这是李白以王汉阳为知音的根本原因。这种淡泊名利思想,在李白南游洞庭、零陵北归江夏时,所写的《望汉阳柳色寄王宰》一诗中也可以得到证明:“春风传我意,草木度前知。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称赞王汉阳为弦歌宰。以礼乐教化百姓,行无为而治,是李白的政治理想。表明他们志同道合,相互知音。又表明他们都鄙薄追逐个人名利,为贫富交困而忧愁。王汉阳与李白交游之考索,正是我们了解 《早春寄王汉阳》 这首诗的思想基础,不可不知。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应写在《望汉阳柳色寄王宰》一诗之后,该诗结尾是“西来定未迟”,约王汉阳由汉阳过江来江夏 (武昌)相会。而此诗有“美人不来空断肠”之叹,故再写诗相邀,尽道怀念与期待欢会之情。
诗前四句写早春的征兆。“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听说春天又回归大地,一片惊喜之情,掀起了感情的波澜。一位久受冬天阴气幽闭之苦的人,方有此敏感与万物生新的愉悦。可是仔细一体味,残冬的寒气犹存,不见春天的踪影。感情陡落,怀疑春来不是真,厌冬之情更炽。七个字写尽了冬春交替之初的人们感知的复杂过程,似是与不是的体味。为了得到确证,采取了理智的行动,走访了报春的寒梅。树傍观梅,从梅花的绽开,察知春来消息。盼春之情,如饥似渴。梅为名花,古今人人所爱。梅花性洁而耐寒,笑傲霜雪,只迎春开放,而无意与百花争春,故又有君子之象征。早春观梅又是士人的雅趣。梅花虽从苦寒来,但带来春的消息。由此而折回思路,想到昨夜的情景,“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东风是春来的象征,为人们送来了温暖,使万物复甦。于是诗人思路又回到眼前,抬头远望路边杨柳,亦在不知不觉中呈现出黄金颜色,欣欣向荣,充溢着旺盛生机。诗人未相识之情不复存在了,欢欣早春之情蕴积在字里行间。这四句诗报道了早春来到的征兆,扣紧了早春题意,寒梅迎春,东风送暖,杨柳由土色转青黄,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足见诗人观察仔细,体味入微,描摹精工。“闻道”、“走傍”、“昨夜”、“陌头”,时空交错,勾连一气,跌宕传情,曲折尽意,塑造了一幅阳春烟景的和煦的意境。为下面抒怀人之情作了铺垫,美景正待美人同观。
诗后四句写渴望王汉阳来会之意。“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身处美景之中,溯长江水流上望,碧水茫茫无际,远接天边的飘渺不定的白云,只是不见你这位美人到来,空有断肠的思念。两句诗写景壮阔渺远,由近及远,有层次的展开,色彩由浓趋淡,淡到茫然迷濛,失去了色彩感。吐露出黯然神伤之情绪,原来是望江西面的美人,因不来而断肠,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使景色也披上愁情之色。可谓之情景交融啊!但诗人并未绝望,幻想与美人终会相见,故而引出请迎接客人的行动,“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请你王汉阳预先拂净青山的一片石板地,我要与你连日痛饮壶杯之酒,不醉不休。这两句诗饶有情味,由美人不来的失望而转为热烈地幻想。美人既然不来,我要前往你处。青山不是泛指,应指汉阳之大别山。李白在《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诗中说:“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青山指汉阳似无疑问,而李白此诗与 《早春寄王汉阳》 诗,虽非写于同一时间,但不妨碍对青山的理解。况且李白写诗时身不在汉阳,无法预拂青山石,只能是转请王汉阳作东道主,准备迎接自己的到来,以尽醉,而且是连日尽醉,以消除心中思念知音者王汉阳的愁情。这样,理解符合诗意诗情内在发展的逻辑。如理解为李白予拂武昌西山石,与“美人不来空断肠”的诗意诗情发展逆忤,而“预拂” 一词则无着落。正是早春之际李白返回江夏。有《赠汉阳辅录事》、《鹦鹉洲》、《望黄鹤山》等诗为证。这两句诗结尾,别开生面,深化思念王汉阳之主旨。照应了上句空断肠。这种预想未来欢聚之情景,颇有浪漫的情思,又很能感发人意,唤起人们的美妙的联想,再创造出美好欢会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善于以美景反衬怀人之愁情,歌颂真挚的友情。美人是袭用屈赋香草美人喻君子的手法,此是指王汉阳。李白称颂王汉阳,并引为知己,思念颇深,这不是官场的应酬与虚与交往,而是出于志道相合,性格相投,况且又是李白理想中的官吏形象。于安史之乱未平之时,西羌又入寇,藩镇作乱,能解百姓倒悬之苦,安定民生的弦歌之吏,是多需要啊!在王汉阳形象中寄托着李白的理想,蕴含着乱世难觅知音的深情。
免费下载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原文阅读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原文:原文,汉语词语,读音是yuánwén,释义为原作品、原件,出于明张居正《女诫直解》。征引、转写或改写时所依据枣柜的文字。翻译时所依据的词句或文章。明张居正《女诫直解》:“谨案集中《女诫》原文,与《后汉书》字句互异者多。”【反义驼狼您词】译文清束说采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一:“﹝《广韵》﹞三谜篮挨罪萧:‘要,身中也。象人要自由之形。’”桉此等,皆宋人用徐铉本校改,非《广韵》原文拔腿棕也。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七:“这样一段诗,在多祝体赠看几遍原文之后,多少照尝应杠还可寻出一点意义。”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谈到日本有许多翻译太坏,简直比原文还难读……他就笑...
2、早春:早春(zǎochūn),指春天刚刚到来的时段。这时段虽然气温转升,但常是乍暖乍寒,尤其是湿度较大,早晚低温。早春,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词目:早春释义:(1)指初春。花蕊夫人《宫词》:“早春杨柳引长条。”(2)指茶名。许次纾《茶疏·采摘》:“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基本解释初春早春天气,乍暖还寒初春。唐李涉《过招隐寺》诗:“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二九:“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绿堤一面高。”峻青《秋色赋·瑞雪图》:“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气中,冒着风雪,踏着冰冻的土地,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
3、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出生...
4、汉阳:汉阳区为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因位于古汉水之阳而得名,地处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与武昌、汉口隔江鼎立形成武汉三镇。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截至2017年末,全区辖11个街道,总面积5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汉阳区常住人口为837263人。汉阳是武汉城市起源之地,江汉朝宗于南岸嘴,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汉阳是知音文化发源地,高山流水的典故便发生于此,境内有古琴台、晴川阁、归元禅寺等人文景观。汉阳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