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翻译 原文 思想感情 赏析 评点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非凡网 25 0

宋词鉴赏·《烛影摇红 上元有怀》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②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③玉殿珠帘尽卷。④拥群仙、蓬壶阆苑。⑤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⑥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⑦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⑧可是尘缘未断。⑨谩惆怅、华胥梦短。⑩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释】 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夜、元夕、元宵。②双阙中天:双阙高耸在半空。阙:宫殿,前大门两旁的门柱,左右各一,故称双阙。凤楼、宫庭内的楼阁。十二:概数,言其多而己,并非确指其数。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③奉宸游:陪奉皇帝宴游。奉:奉陪、侍奉。宸(chen辰):本为北极星所在之处,后引申指帝位、皇帝。本词作者张抡,绍兴间曾官至知阁门事,淳熙五年为宁武军承宣使,知阁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其职掌范围为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是皇帝的亲近内臣。故词中称“奉宸游”、“侍瑶池宴”等。瑶池:本为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处,此处用以指代皇宫。④玉殿朱帘尽卷:意思是所有的殿宇都在欢度佳节,门户洞开,热闹非常。⑤拥群仙,蓬壶阆苑:意思是群臣簇拥皇帝,聚集在仙境般的宫庭里。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为仙人所居之所。晋·王嘉《拾遗记》一《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阆(lang浪)苑;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又称阆风、阆风苑。⑥五云:五色祥云,后用以指代皇帝所居之处。李白《待从宜春苑奉诏赋》:“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王建《赠郭将军》:“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揭天丝管:响彻云霄的管弦乐声。⑦驰隙流年:如飞逝去的年华。驰隙:从门缝中观看外面奔驰的马,只见其一闪而过。形容过程的短暂迅速。星霜:年岁。星一年一周转,霜每年按季节降落,故借以指年。⑧孤臣:作者自指。长安:本汉唐京都,此借指本朝京城,也指宫庭和国君。⑨尘缘:俗念。佛教认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缘,叫作尘缘。可是:只是。⑩华胥梦短:理想的生活太短暂。华胥是古代寓言中的理想国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己;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己。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

  【译文】 殿宇巍峨,双阙高耸入云天。楼阁连绵,层层叠叠冒春寒。记得去年元宵,曾把君王陪伴。君臣尽情游玩,同赴瑶池盛宴。宫殿门全开,帘幕一齐卷。前呼后拥似群仙,畅游在海上仙山蓬莱岛,昆仑圣地阆风苑。五色祥云中,华灯千万盏,响切云霄奏管弦。

  白驹过隙,似水流年,恍然一瞬间,人间岁月换。可叹今宵独垂泪,君臣相失好孤单,寂寞冷落谁顾念。回首当年繁华事,君王京都天样远。只剩俗念一丝犹未断。惆怅无边,好梦嫌短。只留得这满怀幽怨向谁言。几点寒灯慰孤寂,几声凄厉听归雁。

  【集评】 明·李攀龙:“上述往事,下叹来年,神情一呼一吸。”又:“此抚景写情,俱见其荣光易度,梦醒无几,真画出风前烛影,红光在目。(《草堂诗余隽》)”

  ·明·沈际飞:“材甫亲目靖康之变,前段追忆徽朝,后直指目前,哀乐各至。”(《草堂诗余正集》)

  清·黄苏:“清壮。”(《蓼园词选》)

  现代·唐圭璋:“此首上元感怀词。上片述当年盛况,下片述现时凄凉,盛衰异象,哀乐亦异情。上下片映照,极荡人心魄,浓艳凄婉,兼而有之也。初写皇家凤阙外观之壮丽,次写皇家玉殿内容之豪华。‘五云’三句,总写当年上元游乐,声影彻天之盛况。下片,忽转今情,有一落千丈之慨。‘今宵’两句,尤重大。‘可是’两句,伤往事如梦。末以惨淡之景结,与前景对比,异常出色。抡亲见徽朝盛时,又身历靖康之变,故写来真切如此。”(《唐宋词简释》)

  【总案】 本篇融情于景,跌宕惊心。其言当年之盛也,千门洞开,万烛争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洋洋乎神仙中人;其道目前之恨也,寒灯寥落,雁声欲断,惆怅生悲,好梦难续,凄凄然江滨渔父。论者谓其哀乐各至,对比出色,信然。又其措语精妙。前称“凤楼”、“瑶池”、“玉殿”、“珠帘”;如听钟鼓;后称“泣孤”、“梦短”、“惆怅”、“幽恨”,似闻寒蛩。盖情之所自也真,妙语自由胸际天然流出,断非无病呻吟之辈可比。

  免费下载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翻译 原文 思想感情 赏析 评点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上元: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思想和感情。思想,一是指生命现象就是思和想,思是对认知事件信息的处理,想就是对认知事件信息的大脑系统的搜集。二是指人对世界的认知。三是指人类对世界形成的认知语言和认知成果。对世界的认知是指大脑系统的活动。思想是大脑的活动,只有认知者才能感觉到,不能实现交流和传递。感情(英文:emotion;sensation;affection;feeling),一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二是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的《春望》...

  3、烛影摇红:《烛影摇红》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作于1932年。此曲是一首舞曲,借广东小曲中的标题采用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派华丽、辉煌的舞会场面,显示出独特的风格。乐曲情绪欢快,旋律流畅,使人陶醉;但此曲又并非尽情欢乐,恰似一个受压迫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而舞,在华丽、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哀和惆怅,其含义深刻,令人回味。烛影摇红,原是词牌名和曲牌名,调名来源于宋代词人周邦彦。从词面上来看,这个词牌的意思是写烛光,一支孤零零的蜡烛在燃烧,它的光和它晃动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此时红色的火焰在黑暗中显得是那么无力,但是又不得不尽力的燃烧自己,把自己的光和热带...

  4、评点:评点,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作品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指点。例如,评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优劣,指点遣词造句、技法风格的长短。要求评论中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发人深省,能够培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眉评(亦称眉批),在竖排作品的上方写上评点文字;夹评,在作品行文中间插进评点文字;段评,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之后写上评点文字;旁评,在横排作品的旁边写上评点文字。评点的容量大,形式活,密切联系作品实际,激发人们积极思维。现代文教学,也可采取评点的方法。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