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道德绑架的诗句
别让相见成为一种怀念散文随笔
相见对于近在咫尺的人来说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一个转身,一次相聚都可以留下难忘的瞬间,难忘的经历。但那些远在异乡打工,甚至异国他乡的游子、亲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见、团聚也变成了一种奢侈。
每年的过节、过年多少的打工族千里迢迢地往家赶,为的是与亲人短暂的相聚,短暂的相聚过后又匆匆地踏上打工、求学的征程。屋檐下老父、老母翘首期盼,执首相看泪眼。短短的几天道不尽的相思,诉不尽的衷肠,悲欢离合化作一杯相思的苦酒,短暂的相见慰籍了孤单寂寞的心灵,一首离歌唱尽了千言万语,曲终人散终究化作漫长的等待,等待来年的相聚今宵。
曾经我们总觉得自己年轻,想在外面好好闯一闯,多赚点钱,给家乡的亲人多寄点钱,给他们提供好一点的生活,为他们减轻一点家庭的负担,有时我们又因为想省下一点路费,过节、过年不回家,曾几何时我们又因为买不到车票回不了日思夜想的家,总之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不回家,但我们从未想过站在村口的父母翘首期盼的眼神和望眼欲穿的心情,一年又一年,笔直的身板已经日渐佝偻,黑发已经在岁月的风霜中染白,也许日渐衰老的双亲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与金钱,他们期盼的是亲人的团聚,家人的.陪伴,只是想见一见在外打工、求学的亲人是否平安、顺利,哪怕是短暂的相聚也足以慰藉他们羸弱的心。但青涩稚嫩的我们从未考虑年迈父母的心情和感受,只是觉得自己方便或者选择是对的。
我参加工作后就很少回家,有时几个月才回去一次,因为那时工作离家远,而且中途还要转二次车,回家很不方便,那时工资也很低,为了省下点路费几乎很少回家,有一天上班时接到妈妈病危的消息,我心急如焚的往医院赶,脑子一片空白,等我赶到妈妈的病塌前,妈妈由于脑溢血出血过多,已经失去知觉,眼睛已经坏死,全身瘫痪,戴上了氧气罩,已经气若游丝,我在她的病床前哭得撕心裂肺,伤心欲绝,我看到她眼角渗出的泪水,她的心里很清楚,她最放不下的老幺回来了,她多想挣开眼看最后一眼,她有太多的不舍和牵挂,她多想看到我结婚生子,多想在临终前对我嘱咐几句,尽管不舍,但无能为力。她如此地走了,竟然没有和我道别,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就离开了她日夜思念的亲人,离开了她如此眷恋的家。
妈妈一生辛劳,从未过过一天好日子,还未等到女儿成家立业,女儿还未来得及报答点滴就离开了,妈妈离开我们时很年轻,只有五十多岁,这点使我更加疼心,我心如刀绞,曾经赖以生存的依靠瞬间崩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株无根的浮萍,随时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以前只要我回家,她就会站在村口等我,而且弄许多我喜欢吃的菜,坐在我旁边嘘寒问暖,现在这种场景再也不会发生,已经成为了一种永远的回忆,每每想起我泪流满面,心如刀割。
我现在深深地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内疚和自责,以前为什么不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她老人家,和母亲多唠叨唠叨,在妈妈临终前,我已经有几个月没回家了,我当初如果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也不会造成现在的遗憾。
现在每年过年在火车站排成长龙买票的人群,为了一张返程的车票一站好几个小时,为了回家团聚,为了见亲人一面,在火车上熬红了双眼,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们在年前驱车在高速上日夜兼程,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我的心都锥心的痛,至少他们还有在家门口等待的双亲,还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饭菜,那是妈妈的味道。而我已经失去了双亲,我打心里羡慕他们,羡慕在回家的时候,远远的就有亲人在家门口迎接,远远就能闻到熟悉的饭菜香味,只是这一幕幕永远定格在记忆中。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重新做你们的女儿,如果有时间我愿时时陪伴在你们左右,如果有时间我会经常陪你们聊聊,只是现在这么简单的想法和愿望都变成了一种奢求,相见已经成为永远的怀念。
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林清玄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轻云淡。
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只说:开心是一种习惯!
以前常常讨厌世人那些所谓的好心忠告,因为明明知道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事事喜欢去斤斤计较,到头来伤心难过的只是自己。常常听不习惯朋友的花言巧语,看不习惯朋友的惺惺假意,突然恨透了这个世界,感觉到处都是虚伪的面孔。
也许是因为经历的太多,也许是因为个人在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社会的情况下只能顺应这个社会,于是喜欢上西门子公司的一句企业文化——“请愉快地工作”,并改成了“请开心地生活”。
的确,开心与不开心,都要过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何不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呢?
当然,没有哪个人在面对伤心和难过的时候还可以傻笑,但是,你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知道伤心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于是,我将那句话刻在了心里:“请开心地生活。”
这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应该开心地过每一天,因为我像所有人一样,希望自己能过得好一点,虽然不能从物质上满足自己,但是要学会弥补自己心灵上的空虚。
人的一生,总有学不完的知识,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生之梦,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书上云: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想一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
所以要开心地去面对每一个人,学会看朋友身上的优点,学习朋友身上的优点;朋友的缺点正是你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缺点请及时改善,不正是你所期望的吗?
开心不仅仅是心里的感觉,而是因为你有了开心的感觉,于是别人可以从你的脸上读到微笑,读到开心。
如果你在生活中比较细心的话,你就会知道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微笑。如果你想天天拥有世间最美丽的表情,那么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别让委屈再版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文章的标题及内容有改动)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2分)
2.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2分)
3.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2分)
4.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2分)
5.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2分)
6.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
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
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3分。大意如此即可。任选一件作答,若答了两件或三件,则只评排在最前的一件。
2.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可答:怀疑学生)(3分。大意如此即可)
3.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答:某种现象重得出现)
4.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对即可)
5.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答:从法律的高度。)
6.无固定答案。(3分。合情合理即可;谈感受要真切,提建议要注意“有关”。)
一句让林清玄发奋的话的名人故事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读高中二年级时,他的学业和操行都是学校的劣等,记了两次大过,两次小过,被留校察看,甚至还被赶出了学校的学生宿舍。许多老师对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他的国文老师王雨苍却没有嫌弃他,常常把他带到家里吃饭,有事请假时,还让他给同学们上国文课。王老师告诉他:"我教了50年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能成大器的学生。"这句话让林清玄感动和震撼。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他从此发奋努力,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趣的是,几年后,已经做了记者的`林清玄,在写一篇报道小偷作案的文章时,有感于小偷思维之缜密,作案子法之细腻,情不自禁地在文章最后发出感叹:"像思维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他不曾想到,这无心为之顺势而来的一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20年后,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了!
在一次与林清玄的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点亮了我生活的盲点,它使我想到,除了做小偷,我还可以做正经事呢!"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林清玄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句话可以成为温暖他人一生的阳光,能够给他人一辈子的暖和亮。
在一个人面对歧途,被寒言冷语包围的时候,一句关怀、呵护和鼓励的话,就像一团燃烧的火,它能给人以温暖,点燃人内心深处自信和自尊的火焰,使人重生努力奋进、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一个人身陷绝境,茫然四顾辨不清方向的时候,一句点拨、抚慰和欣赏的话,恰似一盏指路的灯,可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前路的光明,从而冲破阴霾和迷雾,走出困境。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林清玄: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旗山镇。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瀛海中学就读。1970年,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1990年,散文集《红尘菩提》在中国大陆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
2、一句话:《一句话》是现代诗人闻一多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格式整饬,前六句呈方块状,末两句本可联成一句,似有意拆成两句,排列也别具匠心,于整齐中见参差,既突出诗题“一句话”的主旨,又具有视觉上的“建构美”。这首诗用语俗白质朴,少藻饰,多直写,是辞藻美的又一种艺术形态。全诗语句短促,节奏强度与情感力度成正比。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
3、微积分:微积分(Calculus),数学概念,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Differentiation)、积分(Integration)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微分学和积分学。微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导数、微分等。积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积分、不定积分等。从广义上说,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函数论等许多分支学科,但是...
4、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道德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