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何景明《太白山歌》咏陕西太白山诗词
(明)何景明《太白山歌》咏[陕西]·太白山的山水名胜诗词赏析
(明)何景明
我闻太白横西域①,百里苍苍见寒色。
灵源万古谁穷探②,雷雨窈冥岩洞黑。
中峰迢迢直上天③,瑶宫玉殿开云烟。
千盘万折不到顶, 石壁铁锁空高悬。
阴崖皑皑积古雪④,绝壑长松几摧折。
鸟道斜穿剑阁云⑤,龙潭倒映峨眉月⑥。
高僧出世人不知⑦,飞仙凌空笙鹤随。
洞天福地在咫尺⑧,怅望尘海令心悲⑨。
【题解】
太白山为关中最高峰,海拔3767米,高峻为其特色,诗中描绘了其地理形势、山川树木以及有关传说。
【作者】
何景明,明代诗人,生平见前河南《大梁行》诗。
【注释】
①西域:本指玉门关以西地区,与中原相对而言。此句言太白山区横绝西方。②灵源:神灵之源,借指太白山的根源。③中峰:指太白峰。④太白峰山高气冷,终年积雪,故有此语。⑤剑阁:即剑门山,在四川剑阁县北,由大剑山和小剑山组成,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历来是川蜀之门户,其势高险,李白《蜀道难》诗: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心横绝峨眉巅。”⑥峨眉:峨眉山,在四川眉县,蜀之名山。⑦唐岑参《太白山中胡僧歌序》中云:“胡僧在太白中峰,不知几百岁也,眉长数寸,身不制缯帛,衣草叶,恒持楞严经……云壁迥绝,人迹罕到。东峰有斗虎,弱者将死,僧杖而解之;西湫毒龙久为患,僧收贮钵盂中。”⑧洞天福地:道教传说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称。⑨尘海:犹尘世,即人世。宗教徒常用以与“天堂”或“仙界”相对。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陕西: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
2、太白山: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夏。太白山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气侯、动植物的差异同时影响着地表岩石风化进程,并直接参与着不同类型土壤形成。以气侯为基因、以植被、土壤为标志的自然综合体的天然景观也在垂直位置构成不同类型景观带。诸如此,使得太白山动植物...
3、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指道教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总称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洞天福地多系实指。历代道士多往其间建宫立观,精勤修行,留下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和神话传说。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景,或兼有山水。道教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真诰·稽神枢》谓句曲山(茅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真洞仙馆也”。陶弘景注云:“清虚是王屋洞天名,言华阳与比,并相贯通也。”二书...
4、七十二:七十二,读音为qīshíèr,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孝武本纪》:“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河图云:‘王者封太山,禅梁父,易姓登崇,有七十二君也。’”)《玉台新咏·古乐府诗》:“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唐·李白《梁甫吟》:“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清·魏源《三湘棹歌·蒸湘》:“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相关内容非法duplicate自41021653...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