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流亡德国布莱希特》读后感

非凡网 38 0

《诗人的流亡德国布莱希特》读后感

  荷马没有家

  但丁不得不离开家乡。

  李白和杜甫由于消耗

  三千万人的内战而漂泊

  欧里庇德斯受到被控告的威胁

  临终的莎士比亚被人堵住嘴。

  弗朗索瓦·维庸,找他的不仅是诗神

  还有警察。

  被称为“可爱的人”的

  卢克莱修遭到流放

  海涅也如此,布莱希特

  也逃进丹麦人的茅屋顶下。

  (钱春绮 译)

  注释:

  但丁被判流放,一生没有能再回佛罗伦萨。

  古希腊悲剧诗人。克勒翁曾控告他相信异端学说,给他加上不敬神的罪名。

  维庸是法国中世纪大诗人,曾多次入狱。

  古罗马诗人,长诗《物性论》的作者。

  【赏析】

  法西斯独裁统治的上台标志着德国民族进步的人道主义文学在德国本土的覆灭,而大批优秀作家流亡国外则昭示着德国文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德国著名作家亨利希·曼在评价德国这段“流亡文学”时说道:“流亡包含有比所有在被压服的国土上炫耀的一切更为宝贵的生活价值中的人性价值……伟大的德国人过去和现在都在与流亡一道存在,这同时表明: 这是优秀的德国。”

  1933年2月末,在纳粹炮制“国会纵火案”的第二天清晨,布莱希特和妻子离开德国辗转来到布拉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这首《诗人的流亡》就是根据他自己的流亡经历而写,从中可以透露出诗人对流亡命运的一种反思。布莱希特曾形容自己所流亡的国家“像换鞋子一样”。可见纳粹统治给那些流亡的诗人作家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作里,布莱希特共给我们列举了七位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从意大利诗人但丁到中国诗人李白、杜甫,从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大师之一的欧里庇德斯(即欧里庇得斯)到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从法国中世纪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庸到古罗马时期著名诗人卢克莱修,还有德国本土著名的民主主义诗人海涅,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一段特殊的遭遇,他们或者是被迫流亡异国他乡,或者是受到当局的迫害停止创作,开始一段“内心的流亡”。正如诗人在描写维庸时以形象化语言描绘到:“找他的不仅是诗神/还有警察。”1463年,维庸因得罪巴黎行政当局被法院判处绞刑,后改为逐出巴黎,流放十年。而从此以后,他便神秘失踪,杳无音讯。布莱希特在描写这些诗人遭遇的同时,还不忘提及自己的命运遭际:“布莱希特也逃进丹麦人的茅屋顶下。”

  诗人通过对历史上这些知名诗人的描写,其中既有对自己能和他们一样有如此相同境遇的感喟,又在一种对比之中透露出内心的一种苦涩,但苦涩之中不乏反抗的力量。既然在人类历史上有那么多著名的诗人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遭受流亡的痛苦,那么“我”布莱希特的流亡也是一种让人见怪不怪的事情,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在诗人这样看似平淡的叙述语调中涌动着一种批判的力量,隐藏着对现实强烈的愤懑与不满,对法西斯、对希特勒、对第三帝国无情的鞭挞与嘲讽。当时的德国有众多进步的作家诗人,他们既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了,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这或许正是布莱希特这首诗歌所带来的警示,从而激荡出一种悲痛的力量,催人警醒、反思。

  众所周知,布莱希特是一位著名戏剧理论家,但是,他的诗歌创作也是其整个文学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诗歌观念时说道:“诗歌毫无疑问必须是某种人们不需任何考虑就去探索使用价值的东西……它(纯情诗歌)过于远离一种思想传递或者一种对陌生人也有益处的情感传达的原有的态度。所有伟大的诗歌都有着文献的价值。”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明显带有一种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倾向性。这也成为他诗歌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后来他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更加追求诗歌的“使用价值”。对布莱希特来说,诗就应该成为获取新知的工具,读诗就是去体味和寻求其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此外,布莱希特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着意突破传统抒情模式的束缚,追求一种自由简洁的文体特征,不采取押韵和固定的格律模式。在诗歌的语言层面上,他讲究忠实于冷峻的现实境况,描写过程中以大量的口语入诗,不刻意雕琢,不采用任何“华丽”的词语和“美好”的感情。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在整体风格上具有一种简洁直白、精炼鲜明的文风。

  (李 超)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valueinuse)是一种经济学术语,意思是指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就是使用价值。产品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只有实现的价值才有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的价值才是实现的价值。过剩产能,卖不出去,没有实现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几千万套空置房,卖出去了,但不在使用,没有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豆腐渣工程虽然卖出去了,也在使用,也没有使用价值。靠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生产堆积起来的GDP也是泡沫GDP。使用价值的质是满足人的需要,量是衡量使用价值大小的各种尺度。通常所谓的抽象价值即无差别地按时间来计算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是衡量使用价值量的一种标准,而不是唯一的标准,更不是...

  2、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理查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

  3、法西斯: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译音),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法西斯逐渐成为一种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在1939年~1945年的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蔓延大半个欧洲。在1933年~1945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在1922年~1943年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等等,其专制统治都是法西斯。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英语:fascism;德语:Faschismus)本义是“束棒”,是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

  4、诗人: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中国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如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近代的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戴望舒等;当代的厉声教、余光中、北岛、顾城、祁连山等。对于诗人的分类很多,如陆游、丘逢甲等称爱国诗人,高适等则称边塞诗人,陶渊明、厉鹗、孟浩然等称田园诗人,李商隐等称无题诗人,邮如斯、袁枚、赵翼、张问陶等称性灵诗人。另外,古今诗人的雅...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