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泉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如丝气或上,烂熳为云雨。
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
何当宅下流,馀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
【前言】
《太平寺泉眼》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可分四段,主要写太平寺泉的神奇以及泉水的清与美。
【注释】
⑴太平寺:故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五十里甘泉镇。寺内有泉一眼,今寺院已毁,而泉水依然
⑵凭:靠着
⑶草莽:草丛
⑷海眼:古人以为泉水从地下通海,故称泉眼为海眼
⑸水府:传说为海中龙王的府邸,在海的最深处
⑹宴息:休息。宴:通“晏”。轻侮:轻视,怠慢
⑺幽姿:幽雅的姿态
⑻烂熳:焕发,散布
⑼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
⑽文:纹理。指水波纹
⑾弱藻:柔软的水草。翠缕:缕缕青翠
⑿明涵:清泉中的倒影
⒀宅:动词,盖房子。下流:下游
⒁黄精:又名黄芝,多年生草本,根如嫩姜,入药。道家以为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可以轻身延年
⒂生毛羽:羽化成仙
【翻译】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末在秦州作。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说:黄鹤注:太平寺在秦州。诗云“北风起寒文”,当是乾元二年秋冬之交作。
【鉴赏】
《太平寺泉眼》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9首。此诗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开头从寺泉叙起。
“石间见海眼,天畔索水府。广深丈尺间,宴息敢轻侮。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时睹。如丝气或上,烂慢为云雨。”这几句形容泉眼之神异。海眼、水府,见其穴小而泉多。只此丈尺之间,人不敢忽者,以中有神物,故能兴云致雨也。
“山头到山下,凿并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北风起寒文,弱藻舒翠缕。明涵客衣净,细荡林影趣。”此记其味美而色清。山不尽土,则井水难得,故此泉特为可贵。寒文翠缕,水中实景。涵衣荡影,水上虚景。
“何当宅下流,余润通药圃。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此羡山泉而仍动卜居之兴也。《杜臆》:唯乳泉香美,故引润黄精而一服可仙。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泉眼:西泉眼水库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东南84公里处,尚志市、五常市及阿城交界处,东泉眼、半截河、南大河、北大河并由多处山溪、山泉水汇合而成,湖水面积86平方公里,蓄水量78亿立方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水库之一。泉水清清,没有任何污染,是当地村民和育林职工的生活用水和生命之水。北京的泉眼,位于房山区的甘池泉群、黑龙关泉和万佛堂泉等,泉眼年涌水量可达数百万吨以上,当地用于水力采煤、灌溉农田林地上千亩、供给数千人与众多的牲畜饮用以及发展农副业生产。泉眼:泉水的出处西泉湖水面广阔,碧波荡漾,四面环山,湖光山色,相互辉映,不仅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鸟类迁徙时节,难以数计的雁鸭类、鹬类在湖面嬉戏觅食。广...
2、太平: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元朝中书省左丞相。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元朝中书省左丞相。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名惟一,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仁杰之孙,胜之子也。初,胜以非罪死,太平年尚幼,泰定帝雪其父冤而抚恤之。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尝受业于赵孟頫,又师事云中吕弼。太平始袭父职,为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寻擢陕西汉中道廉访副使。文宗召为工部尚书,都主管奎章阁工事,又除上都留守同知。顺帝元统初,命为枢密副使,寻升同知枢密院事,迁御史中丞。时中书有参议佛家闾者,憸人也。御史劾其罪,时宰庇之,事寝不行。太平辞疾卧家。至正二年,诏...
3、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4、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