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感恩母亲的诗句
感恩父母的诗句1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3、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5、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6、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7、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8、人生在世记恩情,父母恩情似海深。
9、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10、顷刻转轮归去,念感激天意。——《惜奴娇·楼起霄宫里》
1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刘安
1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14、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15、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16、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17、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
1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9、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韩愈
20、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1、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2、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澀短刀何足云。
感恩父母的诗句2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增广贤文·上集》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佚名《蓼莪》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佚名《蓼莪》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经·庶人》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佚名《蓼莪》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渡辽水》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祝父母诗》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佚名《蓼莪》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慈禧《祝父母诗》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欲报之德。——佚名《蓼莪》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佚名《周颂·雝》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佚名《蓼莪》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感恩:感恩,汉语词汇,拼音gǎnēn。意思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出自《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餐前或餐后对上帝表示感谢县名。位于海南岛西岸,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唐陈润《阙题》诗:“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三国演义》第三九回:“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情愿回去交代帐房,禁止弹唱,驱逐流娼,只求免其迁移,感恩非浅。”老舍《茶馆》第二幕:“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不尽|~图报。感恩多词调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双调有三九﹑四十字两体。感恩节美国基督教节日。源于北美英国殖民地普利茅斯,该地居民于1621年获得丰收后,举行感谢上帝的庆祝活动。后...
2、哀哀父母:哀哀父母,汉语成语,拼音是āiāifùmǔ,意思是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出自《诗经·小雅·蓼莪》。《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示例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4、母亲:《母亲》是一篇由莫言创作的散文,于《人民日报》2008-01-14第16版上刊登。莫言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