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山》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着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说灵岩山特异于苏州诸山。吴城东面是广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嶂。峰联岭属之中,灵岩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也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
B.作者着重描述灵岩山以吴王夫差及西施诸古迹着名,以山上台、轩、阁可以四周远眺虚明动荡称胜,并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C.最后借饶介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发挥议论: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
D.作者在《游灵岩记》的`写景、记事,以及议论之中,以浅陋的姿态自居,以明褒实贬的笔法,寄寓比喻,文中巧妙地表现了自己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 年 春 从 淮 南 行 省 参 知 政 事 临 川 饶 公 与 客 十人 复 来 游 升 于 高 则 山 之 佳 者 悠 然 来 入 于 奥 则 石 之 奇者 突 然 出 氛 岚 为 之 蹇 舒 杉 桧 为 之 拂 舞。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着于今而素昧于昔也。(3分)
(2)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4分)
参考答案:
16、D (适:恰巧,恰好)
17、B(以,连词,表目的) (A 表承接/表转折 C连词,于是/介词,趁着 D 指示代词/人称代词)
18、B(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并未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19、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20、(1)这才知道对于这座山是从今天开始明白的,过去一向并不了解
译出大意给1分,为表判断给1分 着译为明白给1分
(2)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人,也能与他们一样有所得,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译出大意给1分,若译为像给一分陋译为浅薄给1分,顾译为难道给1分
灵岩山游记作文
暑假里,妈妈带我和高行健去爬灵岩山。你猜我们是怎么去的?我们既不是跑去的也不是坐车去的,而是骑电动自行车去的,厉害吧!
我们来到灵岩山脚下,把电动自行车停在龙虎山庄门口,就开始爬山了。我们走在弯弯曲曲的上山公路上。公路向上延伸,怎么也看不到头。路两边的树木遮天蔽日,绿树阴浓。碧绿碧绿的河水,倒映着白云,仿佛一群白鹅在水中嬉戏。鸟儿在唱着温柔、婉转、动听的歌,仿佛是一个小小的聚会。
我们顺着公路走到灵岩禅寺。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都沐浴在玫瑰色的朝霞里。在灵岩禅寺的门口,有一个介绍灵岩山景点的标牌,我看到有个景点叫百步云梯。百步云梯?我觉得好奇怪,好想去看看啊!我和妈妈很快就找到了百步云梯。喔,原来就是用鹅卵石铺的"下山的台阶!放眼望去,百步云梯仿佛是一条巨龙。云梯两边长满了嫩绿嫩绿、修直挺拔的竹子,好似山头的哨兵。竹子真绿呀,好像被绿颜料染过似的。翠绿的竹叶挨挨挤挤,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吹过一阵山风,它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
我走在云梯上,心想:百步倒是名副其实,云梯?云雾在哪里?妈妈说:“你回头往上看”!啊!一副奇异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啊!我们刚刚走过的地方都被一层薄薄的白纱笼罩住了!层层云雾在空中飘荡,阳光透过云雾洒下点点金光,在竹叶上,在小草上,在叶梢上闪闪发亮。啊,原来我刚刚是从云雾中走过来的啊!我不禁吟诵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我们爬到了另一个山峰上,看到了山中的小精灵----蝴蝶。它们在空中跳舞、嬉戏。有几只蝴蝶就像枯了的树叶一样,我想这一定就是枯叶蝶吧。它们落在几片枯叶间,我就找不到它们了,它们可真会保护自己啊!还有几只黄蝴蝶,翅膀的正面是金色的,上面有些花纹,飞舞时,仿佛是朵朵金花。还有一些戴黑斑点的白蝴蝶,闪动着翅膀上下飞舞,像朵朵可爱的小白花。它们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悠悠落在花丛里。
啊!美丽的灵岩山!你是那么美丽,那么有趣,你让我怎么也看不够玩不尽兴。灵岩山,我会再来看你的!
文言文练习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新唐书 卷二零二》
注:1.任侠:以“侠义” 自认。 2.谪仙人:指受到处罚而降到人间的神仙。3.乐章:这里指可以配乐演唱的诗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遁:隐藏
B.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擿:挑剔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 辟:征召
D.还寻阳,坐事下狱 坐:因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知章见其文,叹曰/问之人以穷其短
C.帝赐食,亲为调羹/为仲卿母所遣
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以勇气闻于诸侯
11.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 )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唐代诗人李白充满沉浮荣辱的人生经历,突出地表现了他鲜明的性格特征。
B.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就被州郡推荐参加有道科的科举考试,李白却不去应试。
C.作为文人的李白是孤傲和狂放不羁的,本文就体现出他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D.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的反叛而被判死刑,但因逢天下大赦被流放夜郎,后又被宋若思征召为参谋。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解析】选A。“遁”应释为“逃走”。
10.【解析】选C。C组前一个“为”,介词,引进省略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之”,可译为“给”、“替”;后一个“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A组两个“因”均为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可译为“于是”、“就”。B组两个“其”均为代词,代称第三者,作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D组两个“于”均为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为“在”。
11. 【解析】选C。①陈述对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12.【解析】选D。“因逢天下大赦被流放夜郎”有误,实际上是郭子仪请求用自己的官职赎的李白的罪。
13.(1) 答案:这个青年天生英才,聪慧出众,只要用学问进一步加以雕琢,便可以赶得上司马相如。(2) 答案: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纳,更加桀骜不驯,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3)(4)略
译文: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廷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觉得非常惊奇诧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普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说来应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郭偷偷地称他奇特。当时郭子仪犯法,应受处法,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到处罚。以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为某一件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道经浔阳,把李白释放了,并且聘任他为行军参谋,没有过多久,李白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然死了,终年六十多岁。
《山市》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上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作者_______,字留仙,世称“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含义。
(1)相顾惊疑( )
(2)始悟为山市( )
(3)念近中无此禅院( )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个成语,把它找出来,并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山上的“鬼市”,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2、(1)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2)才明白
(3)近处
3、排比、夸张突出了山市的繁荣景象。
4、历历在目: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5、照应开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的确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意对即可)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郭子仪: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再度被启用,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唐建中二年(781年),病逝,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早年参加武举...
2、历历在目:历历在目,汉语成语,拼音是lìlìzàimù,意思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出自唐·杜甫《历历》。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偏正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对往事的回忆示例雾开,峰峦~,登陟有路。★《清史稿·觉罗武默讷传》。《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歇后语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灯谜二十四史索引——历历在目...
3、友人:友人,汉语词语,读音是yǒurén,意思是指朋友,出自《逸周书·酆保》。指朋友《逸周书·酆保》:“照促狼见亲所亲,勿与深谋,命友寒验嚷朽人疑。”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断催判篮,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明王鏊兰淋击《震泽长语·仙释》:“谦有友人,贫不能自存,求济於谦。”毛泽东《中国人民站欢棵院键枣棕起来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狱霉获得迅速的成功。”...
4、灵岩寺:灵岩寺(LingyanTemple)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地处泰山西北,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灵岩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1982年国务院公布灵岩寺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AAAA级景区。灵岩寺历史悠久,建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前秦苻坚永兴中(357年)“竺僧朗卜居于此,始建精舍数十区”。朗公创建的寺院,兴盛不到一百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造灭佛之劫,庙宇全部被毁。至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法定禅师来此,重建寺院于方山之阴曰“神宝”(在小寺村南现仅存遗址),后又建寺于方山之阳曰“灵岩”(在今寺址东北甘露泉旁)。现存灵岩寺是唐...
5、灵岩山:灵岩山位于江南水乡苏州西南的木渎灵岩山,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山上多奇石。巨岩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灵岩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等。灵岩山,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旧址,也是越国献西施的地方。现今尚存吴王遗迹和古迹有: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响廊、琴台、西施洞、智积井、长寿亭、方亭等。灵岩山,位于吴中区木渎镇西北,北距天平山2公里。苏州灵岩山灵岩山下全景山多奇石,状如灵芝,故名;远望山势右旋似巨象回顾,亦称象山;山西麓出产板岩是苏州著名工艺品——藏书灵岩山石砚(俗称澄泥砚)等石雕产品的料石,又称砚石山;山南峭壁如城,故又名石城山;因山南有石射堋、石鼓,亦称石鼓山。北宋《吴郡图经续记》:“砚石山...
6、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这就是说,“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三千多年来...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