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段袁枚思念家乡的诗句
1、唐·白居易《梦微之》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2、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3、《远望》唐·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4、《乡思》唐·薛涛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5、《十二月十五夜》描写冬天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6、——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7、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8、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9、《江上送友人南游》唐·张乔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10、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1、《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1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14、《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15、《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16、《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7、倚月思乡月无言,但见繁星点点。
18、《云梦故城秋望》唐·戎昱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1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0、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2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2、《思乡作》唐·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23、《箴作诗者》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24、《沙沟》清・袁枚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25、(王湾《次北固山下》)
2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7、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2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9、《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30、《听诗叟》清・袁枚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拟携谢i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31、《桐江作》清・袁枚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32、-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33、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34、(薛道衡《人日思归》)
3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3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8、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9、《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4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1、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4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3、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44、《湖上杂诗》清・袁枚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45、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46、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47、-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4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4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0、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51、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52、宋·陆游《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53、《鸡》清・袁枚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54、《冬日山居思乡》唐·周贺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55、《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5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7、《遣兴》清・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58、-《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九月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独秀峰:独秀峰是景区的主要景观,峰高近百米,一棵百年老松傲然挺立在峰顶。此峰三面环水,四壁陡峭,沿石阶登上山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和风拂面,沁人心脾。独秀峰景区位于冯家峪村北两公里的白马关河畔,占地3000亩,景色秀美。游览路线全长约15公里,植被茂盛,景观奇特。景区内常年温度比市区低5-6℃,且道路平缓,是中老年人旅游、避暑消夏的理想胜地。独秀峰是景区的主要景观,峰高近百米,一棵百年老松傲然挺立在峰顶。此峰三面环水,四壁陡峭,沿石阶登上山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和风拂面,沁人心脾。峰脚下,白马关河水在连拱闸的拦蓄下,形成了一个近50亩的“湖泊”,波光粼粼,游鱼成群,四周绿树成荫,泛舟其上,顿觉清凉无比,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公交1路、2路、18路、22路、89路、K99路、100路、203路、206路、301路到市区中山中路乐群路口站下,再往东50米即到。公交2路、10路、11路、14路、18路、21路、24路、25路、3...
3、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
4、北固山: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以险峻著称的北固山,因三国故事而名扬千古。山上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等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甘露寺高踞峰颠,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后屡废屡建,寺内包括大殿、老君殿、观音殿、江声阁等,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古往今来,来镇江的游客,都喜欢到此一游,寻访当年刘备招亲的遗迹。北固山公园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由于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高2米,长约200米。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甘露寺,雄居山巅,建于东吴甘露年间,有许多有关三国时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游人至此,不由得要以刘备招亲的故事为线索去寻找有关胜迹和传说。北固山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三山鼎立,在控楚负吴方面北固山更显...
5、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6、袁枚: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