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唐诗三百首》的故事小学记叙文600字
在我快乐的课余生活中,我最喜欢读书了。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买了一本带有拼音和插图的《动物故事》。每天晚上,妈妈都给我讲一个故事,我渐渐地迷上了这本书。每天下午放学后,我就跑回家拿出这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拼读起来。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里面的小动物有趣极了。以后,我迷上了读书。
读完一年级时,我已经读完了很多书。有《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唐诗三百首》了。晚上,我和妈妈朗诵着一首又一首的古诗。我读了很多首古诗有: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其中,我最喜欢《春夜喜雨》了。
那天晚上,我突发奇想,决定和妈妈古诗接龙背。我们规定,不准读错,不准结巴;我和妈妈先默读了三分钟,然后开始比赛。
她张口就读:“好雨知时节。”
我很快地接了上去:“当春乃发生。”
妈妈说:“哟,不错嘛。”她接了上去:“随风潜入夜。”
我不假思索地说:“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妈妈眼睛眨也不眨地又说出第五句。
“江船火独明”我不甘示弱地接大声念道。
“晓看红湿处”妈妈的声音提高了。
“花重锦官城”我马上站起来说。
又轮到我背上句,妈妈背下句,妈妈盯着我的嘴巴。我竖起耳朵,都想抓住对方的错音。最后,老妈败在了我的手上。我和老妈哈哈大笑。
这一首首古诗像一只只小船一样驶进了我甜蜜的梦乡。同时又能像一粒粒种子播进了我童年心田,伴随我一起成长。
现在,我的小书柜里装满了书。有整套的《哪吒传奇》、《十万个为什么》、有少儿版的《三国演义》、《西游记》,还有充满神奇的《世界难解之迷》等等。在书的海洋里,我像一条小鱼尽地游玩,其乐无穷。“学海无涯苦做舟”我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让它永远在我心里。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故事: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故事图片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他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很大作用。语言富于动性。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作者始终要注意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进展。语...
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
3、小学:小学(Primary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3—6岁为幼儿园适龄儿童,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即从小学升级到初级中学(简称:小升初)。2021年,全国共有小学43万所。小学招生58万人,在校生08亿人。共有小学专任教师08万人。.6万人,比上年增加5万人,增长5%;其中,城市小学招生3万人,同比增加44万人,增长3%。小学在校生0万人,同比增加8万人,增长3%。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80万所。小学招生09万人,在校生35万人。小学共有专任教师4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6%。2021年,全国共有小学43万所...
4、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唐诗三百首封面《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
5、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6、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五种表达: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五种表达需要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记叙文的线索: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来划分。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