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篇内容为苏教版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课本“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本文是李白的代表作,和学生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同一个时期作品,并且二者在思想内容上也有相似之处。
《将进酒》本是汉乐府的曲调之一,是为劝酒而唱的歌辞。李白的《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二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诗中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颇具特色。
学习这首诗,要先把握本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诗的基调,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本单元选编的这几首诗,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更进一步认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品质,气势磅礴、豪放不羁的诗风。其中对李白作品风格的把握是一个重点。了解李白的诗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本诗时而奔放,时而深沉,豪壮的酒话背后是如波涛汹涌般郁结的情感。全诗大起大落,诗情由悲转乐,再转狂放,再转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发,气势如大江奔流。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作为本专题的收尾之篇,必须作扎扎实实的模块总结教学,深入的理解李白作品的豪放飘逸。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我情感体验,更深入地体会李白的复杂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全诗,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诵读中感悟李白的浪漫与豪迈。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设计: 朗读、赏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3分钟)
掀开中国的诗坛,一缕缕酒香扑面而来,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投影1)
有诗为证:
(投影2)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吟诵他的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板书1:《将进酒》)
(二)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标注到课题上)“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三)吟诵赏析(35分钟)
一读
大家以前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豪放)对,豪放的诗歌应该怎样读?
(投影3)
1、自由读。下面请大家结合提示自由放声朗读。(3分钟)
2、展示。大家刚才朗读得都比较投入,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要求:其他同学请侧耳倾听,然后请你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3分钟)
3、评价。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你能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并说明理由。(3分钟)
(估计学生的评价只会从声音等方面评价,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作引导:刚才这位同学从……等几个方面对这位同学的朗读作了评价,说的不错,但仅仅如此就能把李白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吗?然后过度到下一个环节)
二读
1、诵读指导
(1)引导:同学们知道,读诗就要声调抑扬顿挫,声音高低不同,语速缓急相间的,但这抑扬顿挫高低缓急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感情)对,了解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也就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脉搏,读好读准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来了。
(投影4)
(围绕诗人感情的变化,赏析诗歌中有关语句,在赏析的同时吟诵诗句,这一点需要老师调控好课堂节奏)
(投影5)
(2)、小组合作:寻找感情变化线索,每个阶段用一个字来表述。对困难的存疑。
(1分钟)
(3)、交流,点拨。(4分钟)
(这一个环节是这一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悲”“欢”这两种情感学生是很容易找到的,关键是“愤”“狂”这两处情感,学生一下子不会说的很到位,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设置一些问题:
①关于“愤”。比如:李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主张积极入世,他为什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复醒”时介绍背景)
而且除了“钟鼓馔玉”不足贵外,诗人好像对“古来圣贤”也颇有微词,倒是对所谓的“饮者”有所羡慕,这是为什么? 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然后水到渠成引出: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板书: “愤”)
②关于“狂”。(承上问)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如何呢?(学生读出有关语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呼儿将出换美酒),(教师接)就成了无比的狂放。(板书“狂”)
③而这所有的情感最后都浓缩成三个字-----“万古愁”。 )
随机板书:
(4)总结: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诵读
(1)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感段落,进行诵读。并进行朗读技巧交流。
(2)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随机诵读指导,并投影:
①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诵读时头脑中须有黄河奔流的视象。“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系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悲白发”,犹言人生易老,叹意极浓,“悲”字当重读,再用“朝如”句补足其意。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当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投影6:略
②以下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为人题语,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当读得掷地有声;读后宜作一顿(这里的潜台词是“既如此,那就……”),为诗中策一个高潮蓄势。第一个高潮在“会当一饮三百杯”这句上,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为突出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为乐”宜轻读。
投影7:略
以上是诗的铺垫部分,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③“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请字上,突出拆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投影8:略
④“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说这话时,其愤激之情必当见于辞色,应当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二语当用极强音读,以见其憎恶、鄙弃之深。其下“古来”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亦可见诗人盖世之气和狂放之态。两句之中,上句为宾,宜轻读,略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之意;下句为主,宜重读,要表现出十足的自信。
“陈王”二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为例,可用叙述调读而略带感情色彩。重音当落在“恣欢谑”三字上,但欢中有悲,因为诗人说陈王,其实又是说自己,不过是怀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两句也是有主有宾:“主人”句为宾,宜轻读;“径须”句为主,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态如见,直重读。读后应稍作停顿,为结尾的抒情高潮蓄势。
投影9:略
⑤ 结尾前三句当快读,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不是一般的儿女愁情。
投影10:略。
3、下面大家能不能按照老师的提示哪位来尝试把全文朗读一遍?(投影有标志的全诗)(最好是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3分钟)
三读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吟诵,老师不禁也想和大家PK一下。
四读 现在大家想精彩演绎李白的《将进酒》吗?
(齐读 或放录音,同学们可以跟读)
五读 在大家刚才朗读的时候,我发现已经有同学能背诵了,我们一起试着背一下好吗?
(估计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背出来)
(四)课堂总结
贺知章说,李白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纵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诗与酒成就了诗仙太白豪放飘逸的诗风,成就了他雄奇俊秀的浪漫主义诗境。正如台湾作家余光中所说:
投影11: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请收集李白的诗酒名句名篇,进一步体悟李白的诗酒人生,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八、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一开始,教师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自然地引出课题。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以“读”代“讲”,使得学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对作者复杂情感的把握。
3、努力营造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在快乐中地学习。
苏明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
2、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
3、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jiāoxué当“教(jiāo)学”的“教”读作第一声(阴平)的时候,“教学”是动词,意思是教书,即:教学生学习功课。这里的“教”是动词,意即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如:教课、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jiàoxué当“教(jiào)学”的“教”读作第四声(去声)的时候,“教学”是名词,意思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譬如“教学相长”一词,指的就是教师通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不但使学生得到进步,并使自身也得到长进(提高)。“教”读作第四声时,除作使令用词或作姓氏外,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需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后方能表情达意,如:动词中的“教导”、“教育”、“教化”、“教诲”、“教改”、“管教”、“...
4、苏教版:苏教版是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简称苏教版教材。广义上的苏教版教材不仅包括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还有译林出版社(译林版主要出版英语教材),江苏科技出版社(苏科版主要出版部分初中数学物理教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苏少版主要出版音乐美术类教材),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苏人版主要出版政治教材)等教材。此外,江苏省组建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因此在部分场合使用了“凤凰版教材”或类似称呼。苏教版为凤凰国标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时下,苏教版教材除了在江苏本地使用外,在山西、安徽、陕西、广东等地均有使用,小学均为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与人教版一样,使用范围较广。注重学生对字的练习等。同时配有一系列的资料、作业,因此被很多地方选用。当前苏教版已通过审查的教材涵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科学、音乐、品德、中学生物、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通用技术等各个科目。封面题字:张志公一年级语文苏教版课文识字版式设计:徐大宁绘...
5、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将进酒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②,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③,朝如青丝暮成雪④。人生得意须尽欢⑤,莫使金樽空对月⑥。天生我材必有用⑦,千金散尽还复来⑧。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⑨。岑夫子⑩,丹丘生⑪,将进酒,杯莫停⑫。与君歌一曲⑬,请君为我倾耳听⑭。钟鼓馔玉不足贵⑮,但愿长醉不复醒⑯。古来圣贤皆寂寞⑰,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⑱,..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