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所学的关于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2. 初中所学的关于夏天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山亭夏日 高 骈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有约》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初夏绝句》 陆游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 夏天诗句大全7年级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司马光《客中初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阴阴夏木啭黄鹂。 ——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范成大《喜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李商隐《赠荷花》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戴敏《初夏游张园》绿槐高柳咽新蝉。 —— 苏轼《阮郎归·初夏》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苏舜钦《夏意》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张耒《夏日三首·其一》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李商隐《赠荷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 李白《西施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 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 元好问《骤雨打新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清照《夏日绝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 杜甫《夏夜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渌水曲》娇痴不怕人猜。
—— 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杜甫《为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 卢照邻《曲池荷》。
4. 诗中夏天古诗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diàn)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jue念二声 )流莺时一声。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王安石 《初夏即事》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5. 初中水平,描写夏天的诗歌
盛夏盛夏,骄阳似火,一丝风也没有。
教室,像个蒸笼,闷得人透不过气来。课间十分钟,不能让学生感到丝毫的快乐。
只有你沉浸在美妙的世界中,欣赏着一个个可爱的标本。弯弯的柳叶,像你秀气的眉毛;青翠的松柏枝,像你坚强的性格;火红的月季花瓣,像你青春的热情。
“老师,送你一个当书签。”小心的收下这份,我今生中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心中永远珍藏一颗,美丽的童心!盛夏,不再难耐,因为心中有爱! 盛夏的果实所有种子都已丰满 却还没有 成熟得不可更改 像尚未寄出的婚柬 仍然可以 慢慢地 酝酿幸福 小心地 修改错误 许多叶子竭力地 踮起脚来 渴望看到秋天的归宿 我却躲在绿翼下翻阅风景 出嫁的一天终将来临 束起长发之前 我把酸涩的青春梳理 我的肤色比春天深 我的白天比黑夜长 以天赐的炎热焙制信仰 我沉沉的思想已缀弯了 树枝的脊梁 把歌声默写给鸣蝉 就让不耐的人 渐行渐远 是哪一双手等在秋天 摘下我金色的生命 是哪一张唇吻我如痴 汲取我灵魂所有的悲喜 我终将离去 带着今生今世 所有 热烈的爱情 和所有 孤注一掷的甜蜜。
6. 夏天的诗,要全诗哦
《山亭夏日》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释】:1、题原作“夏”,据《全唐诗》改。
2、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夏意》宋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南宋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夏夜追凉》宋 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初夏南宋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夏日杂诗清 陈文述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闲居初夏午睡起南宋 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1、题原作“初夏”,作者原缺,据《杨万里选集》改补。
2、软原作“溅”.据《杨万里选集》改。这里作渗透解。
3、与:给予的意思。原作“上”,据《杨万里选集》改。
4、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按:《重论文斋笔录》卷九:“梅子留酸”、“笆蕉分绿”已是初夏风景,安得复有柳花可捉乎?"子夜四时歌:夏歌唐 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菡(音汉)萏(音但):未曾开放的荷花隘:满的意思归去越王家:西施为越王所选取,不能再见夏日唐 白居易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早夏晓兴赠梦得白居易窗明帘薄透朝光,卧整巾簪起下床。
背壁灯残经宿焰,开箱衣带隔年香。无情亦任他春去,不醉争销得昼长?一部清商一壶酒,与君明日暖新堂。
池上早夏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女冠子(夏景)宋 柳永火云初布。迟迟永日炎暑。
浓阴高树。黄鹂叶底,羽毛学整,方调娇语。
薰风时渐动,峻阁池塘,芰荷争吐。画梁紫燕,对对衔泥,飞来又去。
想佳期、容易成辜负。共人人、同上画楼斟香醑。
恨花无主。卧象床犀枕,成何情绪。
有时魂梦断,半窗残月,透帘穿户。去年今夜,扇儿扇我,情人何处。
(案此首或作康与之词,见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正集卷六)。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2、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
3、初中:初级中学,简称初中(juniorhighschool)。初中是中学的初级阶段,初中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过程,属于中等教育的范围。在我国初级中学学年制为三年制:七年级(初一)、八年级(初二)、九年级(初三)。2021年,全国共有初中28万所。初中招生10万人,在校生09万人。初中共有专任教师07万人。初三阶段入学率5%。2016年,全国共有初中24万所,在校生95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0%,初三毕业生升学率1%。2021年,全国共有初中28万所。初中招生10万人,在校生09万人。初中共有专任教师07万人。初三阶段入学率5%。初中课程的设置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注:此表以全国通行的三...
4、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