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雪的诗句50首聚集200句

非凡网 56 0

关于含雪的诗句大全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唐·韦元甫《木兰歌》

  2、梦十里、梅花霁雪——宋·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3、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明·王守仁《春晴》

  4、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5、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唐·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6、风渺渺、云拖暮雪,独钓寒清——宋·张炎《凤凰台上忆吹箫·味凄然》

  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8、皇穹何处飞琼屑,散下人间作春雪——唐·无名氏《白雪歌》

  9、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唐·郑谷《梅》

  10、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唐·韦庄《立春》

  11、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清·纪映淮《咏秋柳》

  12、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雪梅·其二》

  1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宋·王安石《壬辰寒食》

  14、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唐·白居易《池鹤二首》

  15、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唐·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16、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唐·李商隐《赠柳》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8、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宋·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19、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

  20、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唐·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1、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汉·张衡《四愁诗》

  22、江上雪,独立钓渔翁——宋·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23、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唐·贾岛《冬夜送人》

  2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宋·卢梅坡《雪梅·其二》

  25、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宋·姜夔《钓雪亭》

  26、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唐·清江《送婆罗门》

  27、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宋·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28、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清·郑板桥《山中雪后》

  29、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宋·张耒《春日》

  30、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汉·佚名《步出城东门》

  31、因作二首,寄袁公济雪颔霜髯不自惊——宋·苏轼《浣溪沙·伽花彩甚奇》

  32、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宋·孔平仲《寄内》

  33、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4、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宋·周晋《清平乐·图书一室》

  35、千里涵空澄水魂,万枝破鼻飘香雪——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

  36、寒烟沙外鸟,残雪渡傍舟——宋·秦观《临江仙·十里红楼依绿水》

  37、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8、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唐·温庭筠《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39、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唐·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40、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宋·戴复古《除夜》

  41、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元·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42、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唐·白居易《春雪》

  4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44、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覆块青青麦未苏——宋·苏轼《浣溪沙·明日酒醒》

  45、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明·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46、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唐·牛峤《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47、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唐·李白《早望海霞边》

  48、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9、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宋·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50、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明·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临江仙: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代表作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临江仙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昇《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

  2、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4、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