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和诗歌朗诵要求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下面原上草小编整理的朗诵技巧和诗歌朗诵要求,供你参考。
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
举例说明:
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 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示范)
“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比方:《艳阳天》的处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样。而要用评书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话说:这天,只见太阳啊——小王庄的人都来听村长说事”这还带有北方说相声的方式 。
另外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体会来定朗诵基本的调子。所以说:抓住题材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脑子要清晰,不要拿来就读。
朗诵要领
朗读不仅是阅读教学而且提高普通话水平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读,能帮助理解语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普通话水平,能发展思维水平。但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朗读教学质量低下,只是低层次的读响亮,读正确流利,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测试中对朗读的检测很少甚至没有。同时,对学生朗读的检测、评价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师朗读水平的影响,教学中朗读指导存在许多不当之处。第五,许多学生缺乏对普通话的驾驭能力。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校,很多学生不能熟练运用普通话。 对于这些不良状况,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训练的目标体系。 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各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立足课堂,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首先,我们在教学中保证了学生朗读的时间,去掉了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实践证明,李吉林老师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教师讲少了,学生读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读、范读、朗读技能的传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三,在朗读训练中,我们注意变换形式,使学生朗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如个别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对比朗读、分朗读等,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想把书读好的欲望。
2、组织朗读竞赛,促进朗读教学。 结合课题研究,我们还有效地开展了朗读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每一学期,坚持开展一次朗读竞赛活动,其中,既有集体朗读竞赛又有个人朗读竞赛,通过朗读竞赛,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学生普通话的实际状况以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和训练效果,从而为更好地提高普通话水平改善朗读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为学生创造一个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由于地方方言的干扰,只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并不大。我们应积极鼓励学生时时刻刻讲普通话,让学生觉得普通话就在我身边,在耳濡目染中轻松的运用普通话。也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为学生素质的大面积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
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主义,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要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诵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首先要清除障碍,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不要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朗诵时注意的事项
一 符号的运用
朗读者在分析体味文字作品的准备工作中,为了清楚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实现朗读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标记,以提醒自己注意。我们把这些标记称做“朗读符号”。
目前,朗读符号还没像那样,有着统一的标准。我们本着切实可行,有益于朗读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常用的五种朗读符号介绍给大家。
1、 ∧──停顿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均可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时间再长些。例如:
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据语境,是“儿子”奇怪,应该在“看到”后面标一停顿符号,就是“她看到∧儿子有些奇怪”。如果不标朗读停顿号,很容易在“儿子”后面停顿,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显然是不对的。
2?──间歇号。不论有无标点符号处,都可使用。用于无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较长;用于有标点符号处,表示间歇时间更长些。
例如《井冈翠竹》中的两句话: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在“井冈山”后略略一顿,目的是把人们带进作者所描绘的五百里林海之中;“最使人难忘的”后面作一较长时间的顿歇,“毛竹”两字用深沉、回味、抒情的语气送出,表达出对井冈山翠竹的深厚眷恋之情,用回味性停顿的方法,把听者带入过去,使其在停顿中受到感染。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情感。
3?⌒──连接号。只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缩短停顿时间,连起来读。例如:
“……人群里,年长的是大娘,⌒大爷,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亲人。又仿佛队伍同时是群众,⌒群众又同时是队伍,根本分不清……”(《歌声》)
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间,闪现着作者和乡亲们兴奋、激动之情,洋溢着亲切、感人的场面。朗读时,语速较快,衔接较紧,须做些连接处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
卫婆子这种走家串巷的村镇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别家底细为荣,喜欢多嘴饶舌,加上又喝点酒,说起话来就更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4?── ──词组号。把需连起来读的词或词组连在一起,避免破坏语意。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昨天发布公告。
依据语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是一个词组,如果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就会支离破碎,语音含混不清。
又如“某公司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声明作废”。不能读成“……不慎将0001号转账支票丢失”。
5?···和──重音号。···为主要重音,为次要重音。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奇”“秀”“险”,是桂林山的特点,也是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词语。因此,这三个作为句子谓语的形容词,应并列为主要重音,“山”是次要重音。
又如: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在这语境中,“10”是主要重音,表示太阳之多,热度极高,万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寸草不生”是次要重音。
以上介绍了几种经常使用的朗读符号。朗读实践证明,朗读符号仅仅是朗读时的辅助手段,企图完全依赖于朗读符号去完成文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实现朗读目的,是做不到的。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诗歌朗诵: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首先要避免"矫揉造作"。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决不可以做作。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自信。...
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2005年7月1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CharlesHadfield、(英国)CharlesHadfield,译者是王炫元。《阅读教学》内容简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本丛书从牛津大学出版社引进,是配有汉语翻译的理想双语读本。丛书从不同技能培训角度出发,覆盖典型的话题和语言点,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渴望提高教学技巧的教师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缺乏培训和教学资源的教师)的需要。前言导言(1)1Greetingsandintroductions问候与介绍(6)2Thealphabet字母表(8)3Numbers数字(10)4Tellingthetime报时(12)5Personalinformation个人信息(14)6Countries国家(16)7Nationalities国籍(18)8Locatingobjects物体定位(20)9Feeli...
3、要求:要求,是人们日常使用词组。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词目:要求拼音:yāoqiú定义:提出的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注3: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需在文件中阐明。注4:要求可由不同的相关方提出。很多时候还表示是建立在自己意愿基础上来强烈指导别人的决定。要求yāoqiú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做到或实现要求各有关方面的合作要求服从规则要求yāoqiú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达到质量要求提出领土要求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希望做到或实现。汉严忌《哀时命》:“下垂钓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王逸注:“上则要结仙人,从之受道也。”宋苏轼《循守临行出小鬟复用前韵》:“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国手教新音。”巴金《寒夜》五:“‘但是我需要你--’他还在要求。”2...
4、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包括标号和点号。叹号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两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辞书符号、注音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