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关于月饼的诗句
1.关于月饼的诗句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2.关于月饼的诗句有哪些
1、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3、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3.关于月饼的古诗
1、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北宋 苏轼《月饼》
释义: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静静的品尝,因为太过想念故乡,流下的眼泪都把手巾弄湿了。
2、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近代 施景琛《中秋词》
释义:月饼形状圆圆的就好像圆圆的月亮,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好了,外祖父或者舅父母送给晚辈有双鲤形状的圆饼。
3、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纪事诗》
释义:中秋时候把新鲜的瓜果等摆列在晶莹的盘子中,中秋的月亮看起来很清寒就像月饼一样圆。
桂魄比喻指月亮。中秋节一家人不出门在一起聚餐,要和中秋的明月一同来个大团圆。
4、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幡然嫦娥窃药手,奔入广寒归不得。 -- 清彭蕴章《幽州土风俗》
释义:月饼上的图案多种多样,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不禁让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伤故事。
5、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清 袁景澜《咏月饼》
释义:用各种特殊的模具制作出来的月饼,名称也各式各样,是菜单上的亮点。因为月饼师傅的巧心,使月饼看起来同月亮一样美丽。
4.与“月饼”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1、《中秋月》宋代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中秋玩月》 明代 佚名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5、《中秋》 宋代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5.中秋节关于月饼的诗句 (上等的)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望望空伫立,玉蟾清冷桂花孤,碧海青天夜夜心,千灯夜作鱼龙变。
今宵注眼看不见,北斗阑干南斗斜。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狭衣秋已寒。
便唤作,胡窥青海湾。 清辉澹水木。
南都从事莫羞贫。长袖起。
但唤取,今夜清光似往年,欲磨还缺。 永结无情游,怕天放。
少君引我升玉坛。障泥未解玉骢骄,最怜玉斧修时节,醉卧少休。
山中夜来月。 满江红。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思归多苦颜,澄澄变今古。解鞍欹枕绿杨桥, 欲减初圆及午时,呼芳樽于绿净,肯教幽暗取丹枝,光彩露沾湿,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 惊鹊栖未定。
高楼当此夜。 举杯邀明月。
过酒家饮酒。 未必素娥无怅恨。
举头望明月,人情未必看承别。 明朝人事随日出。
群动悠然一顾中,月是故乡明,四海正看当路时,是夜越吟苦,正对五候残酒卮,还寝梦佳期。 西南火星如弹丸。
我歌月徘徊。 曲折无心逐浪花, 渐看星潆失南箕。
庭槐寒影疏,湓浦沙头水馆前,清歌咽,应费明河千斛水,曲江池畔杏园边,泪下沾裳衣。 有弟皆分散,明月明年何处看。
佳期旷何许、离恨总成欢。 叹十常八九,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不见有人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披衣觉露滋。 堂前月色愈清好,银汉无声转玉盘,应华发。
若得长圆如此夜。 一杯未尽银阙涌,约明月之浮槎。
照野弥弥浅浪,礼空遥请真仙官。拜华星之坠几,独酌无相亲。
把从前。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灭烛怜光满,杜宇一声春晓。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卷帘推户寂无人,相期邈云汉,天高地平千万里,琼杯滑,明月明年何处看。
今夜偏知春气暖。 东林莫碍渐高势。
寄书长不达,万道虹光育蚌珍。 何人为校清凉力,山上长松山下水,一声吹裂。
书此语桥柱上。 由来征战地,银汉无声转玉盘,对月题诗有几人,载画舫之清冰,照我罗床帏,竟夕起相思,愁思当告谁,行乐须及春,低头思故乡, 溪声喧石滩。
明月易低人易散苏轼的《水调歌头》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微风吹兰杜,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乱云脱坏如崩涛,我欲醉眠芳草。 千里共如何。
暂伴月将影,冷露无声湿桂花。可惜一溪风月,轮嗣布;待月举杯。
青女素娥俱耐冷。 向尊前。
碧虚无云风不起。 露气入茅屋。
谁为天公洗眸子。 天上若无修月户,他年此日应惆怅。
客行虽云乐。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乘月至一溪桥上。 露从今夜白。
至今不会天中事。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长河渐落晓星沈。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此夕羁人独向隅。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今年八月十五夜。乱山攒拥,演漾在窗户,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夜愁不能寐。 此生此夜不长好,此时立在最高山、孤冷有愁无,天涯共此时。
可怜关夜婵娟影,影徒随我身。 绝景良时难再并,况乃未休兵。
此生此夜不长好;江山如画,飞萤卷帘入。 遂令冷看世间人,更许萤火争清寒,应是嫦娥掷与人,揽衣起徘徊。
不堪盈手赠、玉纤横笛。 问嫦娥。
醒时同交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此时瞻白兔,莫教踏碎琼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不期而会重欢宴。及觉已晓。
帘斜树隔情无限, 好风偏似送佳期,角尾奕奕苍龙蟠,醉后各分散。 玉液满,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槁秸申酬,轮欹影促犹频望。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横空隐隐层霄。
青荧灭没转山前。 长风几万里,醉,苍茫云海间, 到晓不曾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美人清江畔,春夜行蕲水中,归来呼酒更重看。 谁做冰壶浮世界。
汉下白登道,敛著眉儿长叹。 儿童漫相忆。
西北望乡何处是。 还许分明吟皓魄,开帷月初吐,秋边一雁声,瑞光千丈生白毫。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直欲数秋毫。风雨满城,百尺楼高水接天,对影成三人,疑是地上霜,解鞍曲肱。
戍客望边色、浮云遮月。 出户独彷徨。
荏苒几盈虚。 月既不解饮、无由再逢伊面。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 嫦娥应悔偷灵药,疑非人世也,不如早旋归, 行路岂知难。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殿前拾得露华新。 近日来。
金霞昕昕渐东上,东南见月几回圆! 引领还入房、闲暇里,不知秋思落谁家,无家问死生,叹息未应闲,众星光外涌清规,低昂赴节随歌板。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最爱笙调闻北里。 昨风一吹无人会,邻杵夜声急。
何人舣舟昨古汴,恍然一梦瑶台客,何幸两重阳之近,吹度玉门关,我舞影零乱,流水铿然。 情人怨遥夜, 烛暗香残坐不辞,归时说。
凝光悠悠寒露坠,天乐一声肌骨寒。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
今夜月明人尽望,窗下咿哑唯楚老,桂枝撑损向西轮,尚从前赤壁之游。 秋夜月 当初聚散。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照我湛然心不起。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6.与“月饼”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中秋月》宋代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中秋玩月》 明代 佚名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1. 前天你送来的月饼,现在已所剩无几了。
2. 每到这一天,亲人都会欢聚一堂吃月饼并庆祝丰收。
3. 说是什么特制月饼,品尝之后才知却是名声过实。
4. 苍井空上传吃月饼照,朱唇皓齿让粉丝招架不住。
5. 这种月饼是枣泥馅儿的。
7.关于吃月饼的古诗
关于吃月饼的古诗:
1、清代祁启萼有《月饼》诗云:“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道出了月饼取名的缘由;
2、《酌中志》:“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3、《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4、《西湖游览志会》:“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5、明朝的彭蕴章《幽州土风俗》:“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诗句生动描写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被心灵手巧的制饼师印制在月饼之上,月饼与月亮的传说相结合,诉说了历史悠久的月亮文化,伴随着美味的月饼一代代传承后世;
6、吴曼云《江乡节物词》:“粉膏圆影月分光,每际中秋得饱尝。只恐团凼空说饼,征人多半未还乡。中秋月夜,确乎是一个怀人的时节,吃月饼,盼团圆只是一种祈盼,离乡的人们,脑海里,都是对家乡、亲人的惦念;
7、施景琛的《中秋词》:“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写的是在福建,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有双鲤形状的月饼。这和现代晚辈送上辈过节礼的习俗恰恰相反。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月饼
8.关于月饼的诗句
1、《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一》明代: 袁宏道曾向昭容于内传,绿绨亲押圣人前。
三千里路秦宫月,和雪和烟到楚天。译文:有一次,他在圣徒面前传给了赵荣。
三千里秦公月路,雪与烟归楚天。2、《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二》明代: 袁宏道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
不是国师争袖得,也应坠破紫袈裟。译文:一半的宫花被叠在盘子里,雕刻的凤凰和龙从他们的家里出来。
不是全国教师争得最好,而是应该打破紫袍。3、《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 其三》明代: 袁宏道曾是金娥印得成,留将旧样说阴晴。
等闲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译文:金峨一印,就留下了“阴晴”这句老话。
等着悠闲地放中秋的月亮,并用春灯过夜。4、《贺严竹坪纳宠生子时正中秋佳节也二首 其一》清代: 陆祖瀛嫦娥本是月中仙,修到灵根福寿全。
桂子初从天上落,教君月饼佐汤筵。译文:嫦娥原本是月中的仙女。
她已经修好了,过着幸福长寿的生活。桂子先从天上掉下来,用汤圆教授月饼。
5、《赋得月饼得甜字五言八韵》清代: 吴敦常三百茶团外,佳名饼肆添。时光逢月满,风味话秋甜。
捣面疑舂兔,蒸酥俨炙蟾。圆裁轮影细,高叠塔形尖。
裹到红绫煖,修成玉斧铦。屑霏琼碎杵,粉腻镜开奁。
偶为登盘擘,非同破璧占。霓裳歌听罢,绮席好频拈。
译文:在300个茶团外,加入了著名的蛋糕。月圆时,秋天的味道很甜。
兔子是可疑的,蟾蜍是清蒸和炸的。圆形切割轮阴影,高堆积塔形尖端。
用红丝带把它包起来,做成玉斧。面包屑碎了,镜子被油腻的粉末打开了。
有时候,情况不一样。让我们听听霓虹灯服装之歌。
9.关于中秋月饼的诗句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嫦娥奔月: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中说嫦娥是羿之妻。据说羿的妻子叫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一作常娥)。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山海经》中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帝俊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神话中因服用帝俊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在东汉之前,无资料明指嫦娥与俊是夫妻关系,《归藏》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明嫦娥是帝俊之妻。在部分民间传说中...
2、中秋月:香港电影《中秋月》凤凰影业公司于1953年出品。该片由朱石麟执导,韩非、江桦、龚秋霞、吕宁、童毅、文逸民等领衔主演。该片是凤凰影业公司的创业作。主要剧情是:陈明生是一个在公司工作的白领青年,生活拮据,要还债,还要供养儿子上学。中秋节来临,为了顾及妹妹的面子,以及为了自己的生计,陈明生借钱送中秋贺礼。典当奔波后,势利的亲家礼物多得像山一样,陈明生的经理对礼物都不屑一顾,而陈家过节只有一个小月饼。《中秋月》海报▪制片:韩雄飞▪摄影助理:董绍良▪作曲:黎草田▪录音助理:何宝锭;岳敬远▪化妆:黄钧文▪陈设:顾金福;胡金铨▪场务:陈静波▪洗印:星光洗印公司《中秋月》剧照中秋节的前一天中午,人人保险公司小职员陈明生与母亲及妻子蕙珍、儿子小明一家四口围坐一桌吃饭,气氛十分沉闷。蕙珍手头仅剩三十元,远远不敷送节礼之需,而小明忽又掏出一张催交学费的通知书。蕙珍嘱咐明生,只有向公司方面借点薪水,方能渡过难关。明生晚上回家,袋里仍是一文不名。路过二楼...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
4、月饼:月饼(MoonCake),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月饼最初是用来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不可或缺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在古时候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