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非凡网 277 0

关于惊蛰的四句古诗有哪些

  春天是虽然美丽,但是也是一年四季最多雨季的季节,一阵阵雷鸣把很多小动物和植物都叫醒了,也叫醒沉睡的春天了,提醒人们该播种了。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惊蛰的四句古诗有哪些,赶紧收藏起来发朋友圈吧。

  1、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元 仇元《惊蛰日雷》

  2、《骤雨》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3、《闻雷》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4、《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

  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

  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5、《闻蛙》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6、《拟古》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7、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宋 陈允升《山房》

  8、《山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9、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唐 元稹《咏廿四气诗 惊蛰二月节》

  10、《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词精选篇二》

  —通告示一通鼓,惊蛰犹惊痴梦人。

  雨脚心头方寸乱,参差诗意早春匀。

  11、《咏二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12、《二十四节气惊蛰古诗词精选篇一》

  杏花村酒入新棚,香气横冲紫禁城。

  惊蛰未闻雷斧响,田牛上套试春耕。

  13、《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古诗词: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按有无...

  2、桃花开:《桃花开》是201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爱东西。开本:32开ISBN:9787539942056语种:中文印刷时间:2013-03-01出版时间:2013-03-01印次:1版次:1装帧:平装字数:00千字页数:217(文艺青年黄爱东西青春回忆手册将悄然触动你的心)《桃花开》花一样的年华,是多梦的时节。绮梦年华,留下青葱岁月如风般的回忆。《我有一个同事》作者黄爱东西最新作品《桃花开》,与你一起回忆,藏在心底的那些温暖而琐碎的美好青春。《桃花开》是资深文艺女青年黄爱东西对往昔岁月的追忆,80后的她在经历的书中大量展现了黄爱东西对逝去年华的追忆和讨论,也有对娱乐、对美、对吃、对电影、甚至小物件的见解与认知,任性而温暖的文字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很有生活情趣。文艺青年黄爱东西的青春回忆手册,将悄然触动你的心。黄爱东西,媒体人及专栏作家。个人专栏最早见诸《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等多家...

  3、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廿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廿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

  4、惊蛰: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