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反的诗句

非凡网 128 0

  

关于正反的诗句

  1.有些句子可以正反读有哪些呢

  《四时山水诗》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作

  春 景 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2.求一个正反都能读的句子或词

  正反都能读的句子有:

  1、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2、你是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

  3、亭园满香花 花香满园亭。

  4、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5、.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

  6、斗鸡山,山鸡斗 。

  正反都能读的词有:1、歌唱 ――唱歌。2、学科――科学。3、画图――图画。4、天明――明天。5、牙刷――刷牙。6、情感――感情。7、替代――代替。8、蜜蜂—蜂蜜。9、蓝天—天蓝 。10、高山—山高 、11音乐—乐音。

  除了可以正反都能读的句子或词外,还有一些优秀的诗词也是可以正反读的,而且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

  “回文诗”,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其实,不止是诗可以回文,词也可以回文。

  回文有很多种形式,“通体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而下面这几首诗词,都是能够“通体回文”的。

  宋代苏轼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文倒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宋代朱熹的《虞美人》

  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

  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回文倒读,还是《虞美人》:

  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

  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

  空房翠影帘垂悄,月落中庭小。

  蟀悲蛩病逗新愁,寂寂瘦灯凉夜一声秋。

  清代朱杏孙的《虞美人》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回文倒读,还是《虞美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更为奇妙的是:

  朱杏孙的这首词,如果调整句读,又会成为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3.有哪些正反都能读的句子或词

  一,正反都能读的句子指回文,一般出现在回文诗中较多,列举如下:

  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白话文释义: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2,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白话文释义:雪花飞暖融了少妇的香脸。香气的脸上融化了飞花似的雪。在铺天盖地的雪面前,我凭着单衣抵挡。尽管我衣服单薄,靠着它就不怕雪欺压。离别时梅的果子已经结了结子的梅熟时,我们离别。只要他归来的话,我不恨梅花开得太晚。梅花迟开了,我愁恨的是他还不归。

  3,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回文》

  白话文释义: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红色小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4,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夏景回文》

  白话文释义:火云夏热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颗粒珠子般的挥汗凝聚成火云。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轻纱。轻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体。脸颊上泛出的红晕,怕是被枕头印出来的。印在枕头上的是讨厌的脸上胭脂。空闲时,对照镜子,一看晚妆残散了。卸了妆,对着夕阳,也觉得轻闲无享。

  5,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出自宋代:苏轼《菩萨蛮·回文》

  白话文释义:落花时节,空寂的庭院有位少妇穿着很单薄。穿着薄薄衣衫的少妇,在庭院空旷处看那落花。过后几天,愁绪在心头隐隐泛起,依恋不舍的愁绪一天天地迟延下去。梦中醒来,只听得黄莺在演唱,唱歌的黄莺累得返回梦乡。带信的人顺便询问时,少妇害羞的低垂了头,害羞的少妇顺便请来人给带封回信。

  二,正反都能读的词语有:画笔-笔画,书包-包书,牛黄-黄牛,歌唱-唱歌,子女-女子,科学-学科,上山-山上,邮集-集邮,蜜蜂—蜂蜜,蓝天—天蓝,高山—山高,画图—图画,天明—明天,黑暗—暗黑等。

  4.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古诗句,都有哪些

  正面描写: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咏梅》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2、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译文: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

  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5、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陆龟蒙《白莲》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侧面描写:

  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2、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竹石》

  译文: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3、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于谦《咏煤炭》

  译文: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4、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李世民《咏雨》

  译文:柳丝一片迷濛,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白话文: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白话文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即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那么白话文也就比口语更加书面化。古代的正统文体是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视秦汉经典著作为范式,并随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一种书面文体。古代在东汉以前,使用竹简、丝帛等作为文书载体,必然要求文字简洁。东汉改进了造纸术,使用纸得到了普及,加上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后,这些都为白话文体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白话文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吴语白话文(上海话)在古代,文言文形式规范,并且用词用字较为统一。而由于...

  2、虞美人: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了她作《垓下歌》。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时,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史书中对虞姬的记载较少,甚至连本名、种族、出生地、生卒时间、与项羽相识的时间、与项羽相识的过程最终结局全都没有记载。西汉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仅记载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虞”是美人的名;二则推测“虞”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总而之,人们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

  3、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