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湖的诗句一
1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六和塔
2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3即兴诗一首:“小雨淡雾景朦胧,游船轻入西湖中。碧波方圆五公里,满湖诗句惹秋风。”
4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佳作更具神韵和特色。他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5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的这首七绝,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9“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
10“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
11“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12有诗人留下诗句:“西湖西畔天外天,野味珍馐里鲜,他日腰缠三万贯,看舞越姬学醉仙。”
13孟浩然有《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一首诗: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南宋杨万里曾留下:“海潮也怯桐红净,不遣潮头过富春”的诗句。宋代曾在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设观涛所;而元代杨维桢“风送江声万里潮”正是在这一带的记载;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作。
北宋刘克庄有“惟有浙江潮事好,肯随逐客到严州”;南宋谢翱又有“潮信到严滩”的诗句(这里所指的严滩即严子陵钓台一带的急流险滩);元代仇远有“直上严滩势始平”;而清代黄仲则更有“海潮连日大,直过子陵滩”的诗句。
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苏东坡曾以“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万古蛟龙潭”的诗句称道龙井的山泉。
广东籍革命老前辈叶剑英元帅的一首诗句:“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宋代杨万里的那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动人的`诗句,真可谓西湖咏荷诗中的千古绝唱了!
古时的白乐天守杭时有:“绕郭荷花三十里”之句。
古人又把荷花比作光彩照人的美女,称之:“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
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等诗句
诗人白居易曾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
赞美西湖的诗句二
1、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垆前。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2、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4、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5、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6、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7、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8、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9、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白居易《杭州回舫》
10、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11、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12、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1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14、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15、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16、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7、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赞美西湖的诗句(三篇)相关语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
2、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欧阳...
3、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4、赞美:《赞美》是九叶派诗人穆旦于1941年12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以“赞美”为题,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为全诗的抒情基调,在中华民族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最艰苦的年代,唱出了一曲高昂的民族精神的赞歌,流露出诗人对历史耻辱的悲悯,对民族灾难与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崇拜。全诗规模宏大,激情澎湃,在语言上充分发挥了汉语的弹性,用多义词语、繁复句式、反复咏叹来传达复杂的诗情。赞美1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它们静静的和我拥抱: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我要以一切拥抱你,...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