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本为每年年底祭祀的名称。汉蔡邕《独断》:“腊者,岁终大祭据《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繪之也。”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史记•秦本纪》中就有“惠文君十二年初腊”的记载。后来,就把农历十二月叫做了腊月。
可以说,“腊月”之名是从中国原始社会从狩猎时期刚进入农业初期的时候——也就是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就已经有了。根据传说,从周代开始,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的习俗在民间已经很普及了。
腊月,说到底,就是一年的结尾。在农业社会,忙了一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吃得全、收得全。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而腊八粥可以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全包括进去,什么都不浪费,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
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收,有个好年景,所以,腊月的种种饮食习俗,其实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企盼。
腊月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每年腊月初八一一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古代腊八节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
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驱逐除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古时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称“清祀”,周代称“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标签: 腊八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