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仙子——荷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
溪亭:临水的亭台。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初读这首词,应该是中学的课本里。窗明几净,书声朗朗,充满朝气的少年们大声念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读着读着,仿佛置身于荷塘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在眼前。
现在再度这首词,也是回忆满满,想法多多。十几岁的少年像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充满活力。想必此人当时也是元气满满的少女。天气晴朗,出门赏玩,偶遇荷塘,流连忘返,天色渐晚,痛心离去,误入深处,惊起鸥鹭。
和喜欢这种状态,还有这种景色。可爱的人儿,美丽的花儿,难怪词人“常记溪亭日暮”。
我的家乡在广义上的江南水乡,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荷藕之乡。这儿的荷塘很多,荷香浅浅。
那个时候,夏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脱去厚厚的春装,换上清凉的T恤,漫长的假期,美味的冷饮。你听,“吱吱吱”是知了在埋怨夏的酷热,“呱呱呱”是青蛙在赞赏夏的美妙……
白天,沥青马路被晒得“滋滋”作响,路上的行人加快回家的步伐,等着他的有“吱呀吱呀”的风扇和冰镇的西瓜。
夏天的夜晚,是我的最爱。小城的夜总是来得特别早,五六点吃完晚饭,就标志着夜的开始了。估摸着就是词中的“日暮”时分吧。邻居们一同吃完饭,拿着蒲扇,带着驱蚊水,散步到公园。我和小伙伴也要出动了。我们拿着小鱼网,水桶,塔拉着拖鞋,兴高采烈的去捉小鱼。
互相望着对方桶里的鱼,攀比着要超越对方。荷香阵阵,蛙鸣不断,那是不觉得蛙叫吵,还互相模仿着青蛙叫“呱呱”。荷花,青蛙,少了一个,夏天都不完整。
九十点,大人们要张罗着回家去了,我们小孩子当然兴致依旧很高,赖皮着不肯走,大人骂小孩,东家一句,西家一句,搭着搭着,话又说上了,小孩子窃喜又可以玩一会了。几番下来这招不管用了,估计真的到睡觉的点了吧,大人们拉扯着小孩回家,也不管我们是否吵闹了。当然得带上战利品了——几条小鱼,几只蝌蚪,顺手摘的荷花,像雨伞的荷叶。
《花卉学》里,荷花是睡莲科莲属的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根是不定根,茎为根状茎,生长到后期就是我们所吃的藕。叶像古时候的盾,呈盾状圆形,叶子的上表面深绿色有白粉,背面浅绿色,叶柄有刺。花有粉色红色白色黄色等。常见的是粉色的,就像“映日荷花别样红”所说的一样。果为坚果,也就是我们吃的莲子。
荷花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大面积的种植,营造了一种“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的清丽景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水中的花仙子,荷花当之无愧。思绪又回到了故乡月色下的荷塘。
标签: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