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莽昆仑
红军长征翻越岷山,属于昆仑山余脉,岷山在甘肃,是孙悟空的老家,唐僧开始是一个人,走到甘肃得到一位胡人的陪伴,这个胡人长得尖嘴猴腮,满脸胡须,就是孙悟空了,所以毛主席想起了《西游记》。
《西游记》有一个非常浪漫的故事。唐僧从长安去西天取经,走到平顶山遇到一个道士扭伤了脚,唐僧让孙悟空背他走。孙悟空认出道士是个妖精,心想背到半路上把他摔死在石头上,谁料道士用山来压他,搬一座山他用左肩扛着,搬二座山他用右肩扛着,搬第三座山压在他头上,把他压倒了。他赶快叫来三座大山的土地,把土地大骂一顿,土地就把大山搬走了。
毛主席把帝国主义比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横” “莽” “阅尽” 都是帝国主义的形象,横蛮霸道,到处欺压掠夺他国,甚至军事入侵其他国家,因为它强大,别人拿它没办法。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一条条山脊,就像一条条白龙在撕咬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在瓜分中国。
千秋功罪
“功罪”是一个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字组成,但只取一个字的义,另一个字只是陪衬。像毛主席“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是写女民兵。“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遇到瘟神就是“悲”,没有“欢”。我们生活中常说,“你万一有个好歹,我没法向你家里交代”,“好歹 ”就是一个反义的偏义复词,取“歹”义,“好”是带出来的,就是你要是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我怎么办?在诗词中用偏义复词,开始可能就是凑字,后来成了习语,最后成了一种含蓄表达的手法。毛主席这首词中的“千秋功罪”,“功罪”就是偏义复词,取“罪”义,帝国主义哪有功?
倚天抽宝剑
孙悟空大闹天宫有一个情节,孙悟空没有趁手的兵器,就去向东海龙王借,东海龙王不好推辞,故意搬出几件很重的兵器,谁知孙悟空力气大嫌轻了。海底插着一根金箍棒,二丈余长,一万三千五百斤,龙王想孙悟空不可能拿得动,就带他去拿。孙悟空拔起来,变成绣花针放进耳朵里,然后拿着它大闹天宫。孙悟空是拿金箍棒的,毛主席换成拿宝剑,他借这个形象说自己,要靠着天抽出配剑,把昆仑山砍成三截。
一截还东国
豪放词有清豪、雄豪、粗豪,这首词是清豪,它不但用全比体写成,把帝国主义比成昆仑山,而且用字文雅,要修饰一番,尽量用比较美的字,避免一些粗俗的字,读起来耐人寻味。像“遗”读wèi,是“赠”的意思。毛主席还直接用了“赠”,好像帝国主义做了什么好事一样,有一种友谊在里面。“还”下笔也很轻。这只是一种字法,其实是赶他们走,是哪回哪,就是要把帝国主义一个一个地赶出中国。“一截还东国”原来是“一截留中国”,1958年2月毛主席批注“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1935年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东北已经沦陷,日本刚侵入华北,但还没有全面爆发,所以没有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了以后,毛主席加上日本,他可能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环球同此凉热
唐僧路上遇到一座火焰山,孙悟空就去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借他,孙悟空变作一只小虫,躲在在茶水里,被铁扇公主喝进肚里,他拳打脚踢,公主疼痛难忍,答应借扇子,谁知借给他一把假扇,火越扇越大。第二次,孙悟空又变成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把真扇骗到手,半路上遇到真牛魔王,真牛魔王又变成猪八戒骗孙悟空,把芭蕉扇骗回去了。孙悟空第三次来借扇,直接用金箍棒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毛主席过岷山时候,听当地人讲,这里就是火焰山,土是红的,后来孙悟空借芭蕉扇扇熄了火焰,变白了。毛主席借这个故事说赶走了帝国主义就太平了。
标签: 念奴娇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