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该如何解决? | 《六韬》的管理智慧
【粤若稽古】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要想挖掘到好的人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千里马不少,能够识别到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多。
因为,有时候是公司的人才制度出现了问题,有时候则是有些坏人、捣乱分子从中作梗,导致领导层不能够知人善用。
周文王曾经就这个问题,与姜太公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从根源上阐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可以说,早就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完备的人才管理制度了。
下面进入《六韬·举贤》中的原文的讲解。
【阐经述典】【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今译】
周文王问姜太公:“国君想要挑选贤人君子来治理国家,却一直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天下也越来越乱,甚至出现危亡的现象,这是因为什么呢?”
姜太公解释说:“这是因为国君虽然有挑选贤人君子的意图,但是却不能够真正地任用、管理好贤人君子。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的能力却非常差,这就是虽有名而没有实。”
周文王问:“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姜太公解释说:“这是因为君主所任用的人,都是世俗所认为的贤人君子,而不是任用真正有能力的人。”
【今注】
什么是贤,在《周礼》以及《尚书》中,就曾经解释过。
《周礼·地官》:“以贤制爵则民慎德。”说的就是要挑选合适的人才去管理国家,才能够让百姓顺应天道自然,国家法规地生活着,进而才能够安居乐业。
《尚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说的就是,如果贤人君子都能够得到任用,那么国家就能够繁荣稳定。
道理都懂,但是为什么就是做不好呢?
姜太公指出了当中的问题所在。
那就是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有能力,能说会道,但却没有实际的本领。
如同赵高,把秦始皇都给骗了。任用这样的人,是非常危险的,这也是导致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原文】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今译】
周文王问:“这是源于什么呢?”
姜太公说:“国君认为任用大家所称赞的人,就是贤人。而大家所诋毁的人,就是不肖之人。这样会导致党羽多的人得到提拔,而党羽少,或者没有党羽的人得到罢黜。如果这样做,就会导致坏人、奸邪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导致君主遭受蒙蔽,忠臣会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奸臣则会通过虚名获得官爵,国家也会越来越乱,陷于危亡。”
【今注】
我们都在说民主,大家要投票决定。
那些大家都说好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那些大家都说不好的人,就是没有能力的人。
这当中有问题吗?
姜太公认为,这当中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为什么呢?
就在于结党营私上面。
举个例子。
当初,齐威王考察即墨大夫以及阿县大夫两个人,发现大家都在诋毁即墨大夫,而赞赏阿县大夫。
齐威王便暗中加以考察,发现原来阿县大夫是完全没有治理能力的,把整个阿县搞得乱七八糟的。但是因为他的群党很多,互相勾结,所以大家都称赞他。
而另一边,即墨大夫将整个即墨县都治理得非常好,但由于势单力薄,受到嫉妒,所以一直遭受到他人的诋毁。
后来,齐威王直接让人把阿县大夫烹死,把他的群党全部抓了,也烹死。
这才使得那一段时间,整个朝堂政治清明,贤人君子得到任用。
如果没有这一次暗中考察,相信齐威王所处死的人,是即墨大夫,这就非常危险了。
那么,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接着往下看。
【原文】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今译】
周文王问:“那么又该如何选择贤人君子呢?”
姜太公问:“武官和文官,要分开来,职责要分明。接着,根据不同的职位标准,去选拔、挑选相应的人才。随后,要制定岗位的标准,去考察相应人员的工作情况,以此来挑选出相应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使得官员的官位与能力相符。”
【今注】
一开始,将和相是同一个人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将入相。
外出打仗,则为将领。回到国内,治理国家,则为国相。
这是由于个人能力强,以及国家规模较小,或者是由于君主想要把控住权力所导致的。
例如管仲、吴起、伍子胥等人。
后来,将与相职责分开,也是由于国家发展,军事斗争增加所导致的。
例如蔺相如与廉颇。
可以说,姜太公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了完备的人才阶梯体系。
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姜太公的主张,与现今的人才管理方式,有着十分相似的内容。
当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指要将员工进行分层管理。
总不能,一个人,又干着领导的活,又干着员工的活。
如果团队小,这当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随着团队发展,公司壮大,职责的分开,是非常有必要的。
职责分开之后,要根据不同的岗位标准,来选拔相应的人才。
例如,有计算机能力的,安排到计算机部门。有财务能力的,安排到财务部门。
随后,还要进行考核。
根据岗位标准,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也就是现今所说的KPI以及OKR。
这一阶段,可以设置一个考核期。
如果员工不符合条件了,则要加以辞退、劝退。
如果员工符合条件了,则聘请为正式员工。
【推古验今】可以看到,这是一套非常完备的人才晋升、人才考核体系。
姜太公只用了短短一句话,便将当中的原理给说清楚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六韬》是一本兵书,对于和平年代,或者对于个人来说,没有阅读的必要。
这是浅薄的认识。
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在于教化百姓,让百姓过得更好,也就是管理百姓。
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小天下,这当中的原理,都是相似的。
【触类旁通】毛主席的学习方法 |《毛选》的智慧
【欢迎关注】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资治通鉴、论语、三略、六韬、毛选等文化讲解。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标签: 六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