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火热上线,据专业数据统计,截至9月9日(内地影院复工第52天),电影《八佰》正式上映的第20天,总票房已突破24.92亿。作为疫情后首部国产商业片,《八佰》凭借过硬的剧情和演技,成功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自疫情发生以来,时隔200多天,《八佰》再次将中国电影市场带回疫情前的水平。在影片质量与猫眼宣发的双重护航下,《八佰》成绩或许还将有更大提升空间。突破近25亿票房的《八佰》,创造了单日票房、首周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佳绩,获得9.2的高评分,票房、评分等的超预期表现,使得行业上下为之振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正在加速复苏。但我们也更应该看到电影在内容制作方面对爱国主义情怀的独具匠心,折射出类似电影这种大众传播文艺市场对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突出优势。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当时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从该电影的背景可看出该片是历史视觉的延伸,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影片中的对各个角色的刻画,把战争状态下人物的复杂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向人们谱写出一首军人不畏敌人、勇于牺牲的壮歌,激起荧幕外观众的拳拳爱国之心。
此前,电影行业就曾推出过《建国大业》《战狼》《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备受好评的爱国电影,在提倡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当下,电影文艺市场以“爱国”为题材,向力求制作一系列精良的爱国主义电影持续发力,不仅契合了国家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国民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崇高的价值追求。历史是一面镜子,知史可以照鉴未来。以电影行业、电视等文艺市场为切入口,广泛普及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厚植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发挥文艺市场的导向作用不失为一剂良方。
电影作为文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可面向大众提供丰富的文艺作品,而文艺作品又可以从侧面传递出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必须不折不扣的发挥文艺市场作为时代缩影的作用,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传递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在厚植国民爱国主义情怀中,文艺市场永远不能缺席。
标签: 爱国主义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