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版社赚取了我的钱
记得有位网友曾经问过有谁买书时挑出版社,不好意思,本人买书的时候就经常要挑一下出版社。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一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喜欢,而出这本书的出版社实在是让人倒胃口,印出来的东西实在叫人惊叹“一本书居然能印得这么差”。当然,有时候挑出版社实际上实在挑作者、挑质量,但这还是与出版社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我权且当作是挑出版社吧。这些年来,自己喜欢的出版社也还有一些,不妨列一下。俺的仅有的几块大洋,就是被这些“黑心的”出版社赚取的,可悲的是,我还心甘情愿。迅哥见了,必定又要说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1.中华书局。我想,喜欢文史的朋友们要是列出版社的话,大概都会把中华排在第一位的。我把我的中华版的书粗略的列一些吧。钱钟书的《谈艺录》(定价:33元)、《管锥编》(定价:88元)。我个人认为,这两本书,中华版的要比三联版的《钱钟书集》中的要好,三联版的有点太豪华了,不适合钱先生,也不适合我们。可能自己买书买得早,看久了顺眼了,有些先入为主的成分在内。但就是如果我手头没有这两本书从头买的的话,我想我还是会选中华的。我个人不喜欢文集,可能是因为我买不起吧。我的偏见是文集只适合供在图书馆里,供查询资料用,而单本出的书则适合放在个人的书房里,供业余消遣。当然,或许有这种情况,某个人的全部作品你都喜欢,那也无妨,那你就一本一本的去买吧。虽然有些急躁,但这种等待、寻觅、以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喜悦,又何尝不是我们黯淡人生中的一种天然的调味品呢。况且,买单行本就不会有“喜欢女人脸上酒窝就必须娶整个女人的无奈”,比如我只喜欢苏渊雷的诗,但找不到单行本就不得不买了他的文集,结果只有第四册看得最多,其他几本有些部分几乎从未看过。又如,我对程千帆、吴世昌的诗词作品感兴趣,但也没有单行本行世,买全集的话又实在太贵,结果到现在有没有此二人的集子,未尝不是件憾事。再说三联的《钱钟书集》,策划人还是蛮聪明的,知道钱钟书先生这种人物,可称雅俗共赏,从没什么文化的人欣赏他的《围城》,到专业人士读他的《管锥编》,可以说涵盖的读者群广不可言(大家不要对这句话产生误会,您把它调个个我也没意见)。这套文集中各类书都是分别定价的。出版社赚钱大约还是要打《围城》、《宋诗选注》的主意,指望《管锥编》赚钱,我看那就离关门不远了。我有一点不大明白,为什么《管锥编》、《谈艺录》是横排而不是竖排呢?大约是书中的蟹形文字不好排版吧。我买的中华书局的书实在不少,其他的还有《后山诗注补笺》、《陈与义集》、《清诗别裁》《沈曾植集校注》等。顺便说,上海古籍也出过五朝诗别裁,我的《明诗别裁》就是上海古籍版的。但那套十六开的《清诗别裁》比三十二开的铅字版看上去要舒服得多。
2.上海古籍出版社。我的上海古籍版的书真是不好数,多得不得了。权且列个书单吧。金性尧的《宋诗三百首》、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注》、钱仲联的《人境庐诗草笺注》、《海绡词笺注》、《清诗话》、《明诗别裁》、《黄庭坚选集》、《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两当轩集》,窥斑见豹,无需再列了。上海古籍真是喜好文史的人的一位挚友,出版的书点校质量也比较高,远非其他出版社能及。我可没拿这个出版社来为他们作广告,这是我的实话而已。看上海古籍的《古籍新书报》可以知道,本年又将出版《黄山谷诗集注》、《牧斋杂著》、以及近代陈三立、郑孝胥、樊樊山、易顺鼎、范当世、杨云史的诗集(长乐老也曾谈及此事),我经常去上海古籍的门市部,至今还未见到这些书,估计还要等很久吧。不过这些书我是铁定要买的。钞票上海古籍赚定了。顺便补充一句,现在可以出版《海藏楼诗》,看来社会还真的是在进步呢。《双照楼诗词》也可以出了,不过不是单行本,而使收在弘农先生等人编定的《全粤诗》里,估计我买不起了。
3.三联书店。三联书店的书当然品位、书品都是不错的。我的一些与钱钟书有关的书大都是三联出版的。余生也晚,上海古籍出版《陈寅恪文集》的时候还太小不懂得欣赏这样的文章。等要买的的时候,恰好有三联来及时的满足我的需要。可惜书太贵了,钱包里的钱一下子少了不少。以前所在的城市,有家三联的书店,实在太好,大约上海的季风也比不上她。书摆的整齐得很,书店里回响着这样或那样的轻音乐,你可以在那里看一天的书最后却一本也不买,而服务人员照样热情有加,笑容满面(不过这的事我没干过几回)。上海的三联不知除了淮海路上的意外是不是别有分店。
3.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国内出外语书的出版社实在不多,我买的外文书,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占的比重很高。现在不详细谈了,详细的看我的《我的外文藏书》吧。柏拉图的《理想国》、培根的《论说文集》、Waley的《道德经》、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浮生六记》等都是这个出版社的。
4.我的英文书大都是买的原版的,可知是香港翻印的还是老美的原版的。所买的以两套丛书居多。一种是“Penguin Popular Classic”,另一种是“Bantam Classic”,书买的是在不少,比如:《儿童的诗苑》、《格林童话全集》、《安徒生童话》、《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歌剧魅影》、《简爱》、《秘密花园》、《鬼故事》、《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艾丽丝漫游仙境》、《杨柳风》、《红字》等等,实在多得无法列了。到现在我也没看这两套书是美国哪个出版社出的。只是一见到封面上的胖乎乎的企鹅或者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就有一种要买的冲动。要是没有这两套丛书,我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将始终停留在一些汉译版的认识上,或许原来是西施,却被改头换面成了东施;又或许原来是东施,却被改头换面成了西施,被译者骗惨了。
企鹅丛书里有本书蛮有趣,“FannyHill or Memoirs of a Woman of Pleasure”,这样的书列在莎士比亚、王尔德、狄更斯等大作旁边,大师们不知会不会乐意?我是看了钱定平《<芳妮>、<金瓶梅>及其他》等文章的介绍之后才慕名买此书的。书的描写在那个年代里是比较大胆的,当然现在的某些女作家的作品在这方面也是不输此书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没必要崇洋媚外了。
除了以上的两套丛书外,我还买过“Wordworth Classics”、“FantanaBooks”、“Signet Classics”等丛书里的一些书,不过数量不是很多。现在还有一套书使我非常喜欢、却没买到的。那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集,我现在只有一本“The ABC Murders”,是纽约的一家出版社出版的,离全集还差十万八千里。我的一位师姐买了一些克里斯蒂的小说,是国内的出版社出版的,但是也远远不全,我从她那里借阅过一些。我最喜欢的外文书一是侦探小说,一是童话故事,至于那些名著,倒是其次了。不知在上海那里可以买到英文版的克里斯蒂的的小说集。
《圣经》教导我们:当出版社赚光了你左口袋里的钱,你又把装钱的右口袋向他敞开,等他的光临。既然这样,我们就继续等下去吧。
标签: 早行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