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 是。但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 是时已是年近半百。他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 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而且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 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
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 遭朝廷权贵排贬,最终落得一个悲剧的收场。仔细说来这是有一定的 渊源的,竟因为他填词得罪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的缘故。事情的缘起 是这样的:柳永本来是非常热衷于功名的,可是他第一次赴京赶考, 却落榜了;第二次又不幸落榜了。于是他压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牢 骚和绝望的情绪,就填了一首名为《鹤冲天》的词。
可是实在令他想 不到的是,没有几天,他的这首《鹤冲天》竟被传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感觉不是滋味,越中的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真是触到了皇帝的痛处。于是三年后,当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 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时,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 簿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顿时龙颜大怒,恶狠狠抹去了柳永的名字, “临轩发榜,(宋仁宗)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 曾《能改斋漫录》)后来,虽“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 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苕溪渔隐丛话》引 《艺苑雌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柳永的《醉蓬莱》事件激怒了当朝 者。事情的起因是,北宋天圣年间,被视为祥瑞的老人星出现,柳永 应制为《醉蓬莱》曲作词,因某些字句触犯仁宗的忌讳,北宋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云:“皇祐中,(柳永)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 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
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 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 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 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标签: 柳永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