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举莲花开》——笑言(95后作家)

非凡网 40 0

  妙法莲花

  心莲

  最近,读到林清玄的《水晶石和白莲花》,里面有林清玄两次访问证严法师随手记下的语录。在这里,很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世间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无可奈何的时候,所以不要太理直气壮,要理直气和,做大事的人有时不免要求人,但更要求自己的尊严。”

  “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爱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小看了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人心乱,佛法就乱,所以要弘扬佛法,人心要定,求法的心要坚强。”

  “医生在病人眼里就是活佛,护士就是白衣大士,是观世音菩萨,所以慈济市大菩萨修行的道场。”

  “一个人在绝境时,还能有感恩的心是很难得的,一个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就比较不会陷入绝境。”

  还有两段话是我非常喜欢的。

  “当我决心要创建一座大医院时,一无所有,别人都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但我有的只是像地藏菩萨的心,这九个字给我很大的力量: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得过几次大病,濒临死亡,我早就觉悟到人的生命不会久长,但每次总是想,如果我突然离开这世界,那么多孤苦无依的人怎么办?”

  这让我非常地感动,我有一种无比崇仰的心情。我认为证严法师的心就是一颗晶莹的菩提子,而这每一分菩提心,就会造就一朵芳香的莲花。

  一叶一菩提

  菩萨清凉月,

  常游毕竟空,

  为偿多韧愿,

  浩荡赴前程。

  这是《华严经》上的偈,林清玄把它释译为:

  菩萨的心就像天上清凉的月亮,在毕竟的空性里自在遨游。但为了多生累世许下的愿望,菩萨却一再的返回人间,浩浩荡荡地奔赴解救终生的前程。

  《心经》上说: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缍,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萨的心无所得失,依着般若智慧,心中没有挂碍,没有挂碍,就没有恐怖,远离了颠倒、幻梦和妄想,就自然到达了清净国土。

  农家说:“一花一世界。”

  佛家说:“一叶一菩提。”

  我认为佛既然以无漏的智慧看见最微渺的叶,或许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惠以真实之利吧!《无量寿经》如是说。

  处处莲花开

  为寻求一片净土,奔赴前程的路成了一种殊途,每一个菩提中都盛开了净洁的般若,处处开满了莲花。

  我忽然想起寒山大师的一首诗: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更与何人说?

  可叹的是:即使我用尽所有赞美的语言,也说不清这菩萨的清凉心月,也道不明这芬陀利花的瓣瓣清香。

  屹立在三界中没无伦比的妙法莲花,才是真正的《心经》,是现实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呀!

  出水芙蓉

  芙蓉,又名芙蕖,均是荷花的别称。可我还是喜欢芙蓉这个名字,因为它听起来更加亲切。

  最忆的还是西湖,朵朵教人如痴如醉的花朵,细丝披芬的花瓣。花开得散散的,给人一种自然轻快之感。

  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这几句是我最喜欢的,朦胧中不失典雅,闲情中又充满了柔情。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一句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这一句中,令我最赏叹的还应是举字,简简单单的一个动词,却让我在未见时就已目醉神驰。更何况是西湖的盛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说的恰是街道青青,芳草萋萋胜碧。欲把西湖比西子,我想还是西施比西湖的一朵荷花要大方得体的多。淡妆浓抹总相宜,说的其实就是娟理灵秀、熏人欲醉的芙蓉。这一点上想罢西子要逊色得多了!

  李白在《论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恕我把雕字改成了“粉”。在我看的荷里,都是那样的柔美,所以说雕似乎有些太粗犷了!

  如今用“出水芙蓉”来修饰一个女子的容貌,说明芙蓉的意境是好的。而且不仅是一个艳若桃李女性的自谦,还是一个玉树临风男人对心爱人的赞誉。

  昨日我翻开语文课本,竟看到了周邦彦的《苏幕遮》,暗自庆喜,欢乐之余又读诵了几遍: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西湖这个好地方,还真是我念念不能相忘的,今晚一定要搂一抱清辉的月,梦入西湖的芙蓉浦……)

  玄深般若

  (1)

  人生就是这样,从一个饥寒交迫的乞者到一个款款大方的富绅,最后又回到贫者。五路你多么的富有,死后必定两手攥空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邹韬奋说“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彻底地想起来,名利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

  (2)

  开卷读史,我爱民国,独怜李叔同,昔日的他风流倜傥,也过着安逸华贵,锦衣玉石的生活。

  小时候传唱着他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出家,只为寻得内心的一种清净。山门内的他肝肠寸断,门外妻儿呼唤,可他却泰然处之。妻子肠断离去,临去时高喊“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这句话我记得最清,这完全不是弘一法师的绝情,而是一种坚守,更是长痛不如短痛。可能李叔同让妻儿忧心的太多,所以再不要牵涉他们,便剃度出家。

  (3)

  1925年秋,李叔同在宁波好友夏丏尊先生家。期间一日三餐,仅是一道素菜、一碗米饭和一碗白开水。夏丏尊于心不忍,便问:“一碟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

  “不添茶叶,白开水你不嫌淡吗?”

  “淡有淡的味道。”

  是因为他参破了俗世,所以才人生咸淡两由之;是因为他悟懂了般若,所以才智慧如深海;是因为他看透了沧桑,所以内心才清净无碍。

  他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而每一注智慧都如一朵般若花。开在春风里,淡淡的却泛开浓浓的芬芳……

  平常心

  人的一生,不需要怎样的辉煌腾达,只要平淡就好。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只要双双终老就好;出身并不需要官宦世家,只要平凡就好;心并不需要华丽雕饰,只要平朴就好。

  人也很难做到完美,《老子》说“大成若缺。”人的欲望也是很难满足的。所以老子才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只要我们内心易安自适,才能常足矣。

  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去追求所有,殊不知要以一颗平常心来感观俗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自嘲》鲁迅)”,多么好的一首自嘲啊!

  平常心会度尽劫波兄弟在,同样也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平常心会而今迈步从头越,同样也会中流击水。

  总之,平常心是对的。有一颗平常心,你会识得东风面,等待的也定是万紫千红。

  荷莲

  在寺院,随处可见的荷花饰,今年夏天去清净寺,更令我目眩神迷。

  刚进山门,眼前便一片井然。画壁的山水,龙盘虎踞、碧波汩汩、老树荫青。而最多的还是荷花,有直茎含苞的、花苞待放的,还有大朵怡人、奇袭而至的……总之姿态各异,不胜枚举。

  进了弥勒殿,两位画工正在坐台上绘画,线条清晰,不一会儿一朵素净的荷花就直映眼帘。直逼得我想要有一种折枝采撷的冲动。想想那怡人绰约的风姿,我现都神往。

  过了弥勒殿,大雄宝殿高高耸立,前方的那鼎香炉,飘着浓重的檀香。下方是几座石质的莲花座,我抽手跪拜,行礼后恭敬而去。

  大雄宝殿的三世佛更是宝相庄严,木鱼钟磬、经文钹鼓,错综交响,给人一种静心之安谧。还有祖师殿、观音殿、地藏殿、韦陀殿、文殊殿、普贤殿、药师殿、三圣殿……都给我无限的肃穆与庄严。尤其是圆通殿,仿佛是人间极乐。

  而且每一座莲台都形态各异,脚下的莲台多是瓣尖清瘦,而座下的莲台则肥润清浅。对于菩萨手中的莲花,则是半开半涩的。而阿弥陀佛手中的莲花即是集一切之所长,瓣肥深笃,层次鲜明,就像他的愿文一样深邃。

  莲在佛教看来是一种高洁的象征。也正是借它的高尚,来警戒十方法界众生,如它之素淡、如它之秀美、如它之淡泊雅静、如它之洁身自好!

  正因如此,我才深深地爱着它——荷莲。

  人生长恨水长东

  桃花如李夫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书·外戚传》)

  相爱因其错过而未能朝夕相处共枕安眠。两情不得长久,岂有朝朝暮暮?梨花是忠贞的,着一身缟素陪祭着薄命的红颜,整日一枝春带雨,直感动得苍天落泪,杜鹃啼血,哀猿长啸。细思来,如果桃花不消亡,梨花来也不会带满伤痛。天生丽质的她三千宠爱在一身,三月时,她分外馨香,但当四月人间芳菲尽去的时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再不能承欢待宴,玉楼里也在寻不到她的风姿,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梨花掩面,会看已血泪和流。归去又物是人非事事休,池苑依旧,芙蓉依旧。回想着桃花的娇艳欲滴,星眸闪闪,又不禁血雨双垂,欲语泪流。

  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她也尽可能地结满心实。蓬莱宫内寂寞难忍,相见又难。以旧物表深情,金钗钿合各持一半。别时容易见十难,一个恩爱三千的宫苑,一个虚无缥缈间。

  东风无力百花残,临别时双双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日七夜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梨花將落,拂拭着泪眼,一双满是爱意的明眸,凝视着桃花朵朵的子实,不是悲戚,而是暗自欢庆,因为可以想见。

  倒真是希望在天作比翼鸟,在地为连理枝。

  梨视桃花为阿娇,自若武帝天子高,如果有人问要不要娶她作妻子,他会不假思索地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水必定东流去,而在人间的四月,李夫人风采依旧,只有玉环泣血哀鸣。感慨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憾事与惘然。

  爱是什么

  爱是含情脉脉,爱是一往情深;

  爱是情意绵绵,爱是两情相悦;

  爱是情丝万缕,爱是情投意合。

  爱是什么?千百年来莫衷一是。

  问年轻人,爱是什么?

  他们说:爱是初恋是粉红色的玫瑰,有刺更有蕾。爱是初会时的一见钟情,爱是夜以继日永不间断的情思,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心驰神往。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彼此交融心声。

  问中年人,爱是什么?

  她说爱是冰清玉洁,素雅平淡的百合花,素洁又端庄,爱是自己情窦初开时的绰约多姿。爱是“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殷切思念,爱是虽非一往情深,却只要长相厮守。爱是谊切苔岑。

  问老年人,爱是什么?

  他们说,爱就像星星点缀蓝天的菊花一样,它不与群芳争春斗艳,却只愿独立寒秋,为秋季肃杀增添了生机。爱是回首夕阳下携手共度的时光。爱是自己亲心酿造的熊熊烈酒,窖藏的时间越长,味就越浓,越醇厚芳香。爱也是三穷三富过到老的亲身经历,爱是白头偕老,更是相濡以沫。

  问单身人,爱是什么?

  他说,爱是圆形花瓣的月季花,虽“内心”蓬勃发展,但花叶依旧那样脆弱微黄。从不使人倾心一注。爱就像一个太阳,明知没有它万物不能生存,都将不复存在,但你却靠近不得,七月里阳光炙红你赤裸裸的身体,临近赤道的地方,让你心血霎时蒸发。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是渴望,爱是望眼欲穿。

  问孀居人,爱是什么?

  她说,爱是娇小身躯的迎春花,娇嫩的花朵从不引人注目,它来得早,去的亦早。爱是伤痕累累,爱是挽着衣袖的啼饥号寒,爱是凄寒苦楚,爱是泣不成声。爱是一支催魂的短笛,让你身半处阴,身半处阳。爱是“魂兮归来,来守这四方空城。”爱是不堪回首,爱是不经相瞰。

  问养家人,爱是什么?

  他说,爱是花压满枝头的牡丹,一副压在肩上的重担,沉甸甸的头,是那永远挑不干的泪水。爱是一头耕牛,只要你住工歇憩,他便会扬起皮鞭,直抽得你遍体鳞伤。爱是一张张崭新的钱票,当你刚把绯红的嘴唇贴近它时,它又早已溜进别人的腰包。爱是悲痛哀绝。

  问弃家人,爱是什么?

  她说,爱像仙女舒臂的昙花,雪白的花瓣一片一片……张开时,不久便裹着薄薄的灰尘和沙土而谢落。爱是羁绊,爱是约束,我也随之逃亡了。

  所以在没有真正了解爱的同时,请不要踏进爱的大门。风华正茂,豆蔻年华,并不是你轰轰烈烈的恋爱时段。

  我相信对爱的理解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的。

  爱是舞姿翩翩的蝴蝶,爱是英雄气短的坟墓。

  爱是浪漫色彩的Romance(罗曼史)。

  爱啊,是可以心心相印同舟共济的生死相依。

标签: 苏幕遮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