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周邦彥《荔枝香》詞賞析
《荔枝香》,一名《荔枝香近》,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四十字,含四個韻句,四仄韻。下闋三十六字,含四個韻句,四仄韻。該詞以柳永詞之句式為定格。
荔枝香
柳 永
甚處尋芳賞翠,歸去晚。
緩步羅襪生塵,來繞瓊筵看。
金縷霞衣輕褪,似覺春遊倦。
遙認,眾裏盈盈好身段。
擬回首,又 佇立簾幃畔。
素臉紅眉,時揭蓋頭微見。
笑整金翹,一點芳心在嬌眼。
王孫空憑腸斷。
【註疏】:①這首詞描寫的是,詞人在筵席間見到一妓女游春歸來,對其繞眼筵走觀、衣著、輕盈碎步、身材、以及回眸一笑的嬌媚姿、態的描寫。②瓊筵:對筵席的美稱。通常稱酒、菜為瓊漿玉饈,故稱酒宴為瓊宴。③金縷霞衣:對漂亮而輕薄綾羅衣衫的美稱。形容繡有金絲花紋輕薄如霞的美衣。④輕褪:輕輕脫下。褪,此處乃脫衣之意。⑤眾裏:在衆多人之中。⑥盈盈:指儀姿丰韻。⑦簾幃畔:床幃垂簾之側。⑧蓋頭:即披紗。(宋)周輝《清波雜志》卷二:“婦女布通衢,以方幅紫羅障面避半身,俗謂之蓋頭。”⑨金翹:,宛如翠鳥長羽的金制頭飾。⑩空憑:即憑空。]
荔枝香
周邦彥
(一)
照水殘紅零亂,風喚去。
盡日惻惻輕寒,簾底吹香霧。
黃昏客枕無憀,細響當窗雨。
囗看,兩兩相依燕新乳。
樓下水,漸 綠遍行舟浦。
暮往朝來,心隨片帆輕舉。
何日迎門,小檻朱籠報鸚鵡。
共剪西窗蜜炬。
【註疏】:①惻惻輕寒:惻,淒也。惻惻,淒涼之意。(唐)韓偓《夜深》詩:“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②香霧:門口因冷暖相交形成的淡霧。③無憀:憀,信任;依賴。無憀,即無聊之意。④細響:輕微的響聲。⑤燕新乳:燕子剛剛孵出雛燕。《說文》:“人及鳥生子曰乳。”溫庭筠《醉歌》:“檐柳初黃燕新乳。”⑥輕舉:指提心,提心吊膽,即擔心。輕舉,是說,略有些擔心或挂心。⑦小檻朱籠報鸚鵡:陳元龍註引《麗情集•小玉歌》:“西北檻前掛鸚鵡,籠中報道李郎來。”⑧共剪西窗蜜炬:本句化自李商隱《夜雨寄北》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蜜炬,即蠟燭。李賀《河陽歌》有“蜜炬千枝爛”。亦稱“蠟炬”,李商隱《無題》:“蠟炬成灰淚始亁。”]
(二)
夜來寒侵酒席,露微泫。
舄履初會,香澤方薰遍。
無端暗雨催人,但怪燈偏簾卷。
回顧,始覺驚鴻去雲遠。
大都世間、最苦唯聚散。
到得春殘看,即是開離宴。
細想別後,柳眼花鬚更誰剪。
此懷何處消遣。
[註:①周邦彥的第二首詞,韻句的子句及其字數做了改動。總體來説,上闋字數少了一個。下闋字數未變。②露微泫:露珠微微下垂。泫,水珠下垂貌。③舄履初會:化自《史記•滑稽列傳》述淳于髡言:“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履,麻布或葛布製作的單底鞋子。舄,履下加一木板底油蠟浸之不畏泥濕,即用於雨天穿的鞋子。此處泛指鞋子。④香澤方薰遍:香澤,香味、香氣。薫,通熏,這裡是指室内剛剛用香爐熏過(香料置於熏爐内點燃用香煙熏染)。⑤燈偏簾卷:因簾子卷起而有微風,吹得燈焰傾斜。⑥驚鴻去雲遠:取得無影無蹤了,驚鴻,借指情人也。⑦到得春殘看,即是開離宴:即是,就是、就等於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殘春再看花,無異於開設離別之宴(參看以下“下闋第二韻句”析)。⑧柳眼花鬚:花鬚,乃周邦彥藉以自謂。柳眼,借指其情人。化自李商隱《二月二日》詩:“花鬚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⑨此懷何處消遣:懷,乃情懷。消遣,這裡乃解、釋之意。]
【賞析】:
柳永詞實際平仄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
周邦彥兩首實際平仄格:
(一)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二)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
上闋第一韻句(9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
該韻句,柳永完全按格律而寫。周邦彥的前後兩首中,其該韻句之第一子句均按“奇活偶定”變通原則變格。第二個子句——三言句則比較隨意。通常,詞中二言子句、三言子句、四言子句,詞人填詞時,都比較隨意。可按律填寫,亦可不按律填寫。
上闋第二韻句(11字):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
該韻句,柳永的原詞第一個子句,就是非律句。周邦彥的第一首詞,其第一個子句,亦不合律;第二首詞,其第一個子句,缺兩個字,不是後人給弄丟了,就是作者有意而為。從第三個韻句來看,當是作者有意而為。因這裡少兩字,而第三韻句又增加一字,上闋總體僅差一個字。此乃常例,這就是詞作者的個性化處理。第二個子句乃律句“仄仄平平仄”的“奇活偶定”變格。
上闋第三韻句(11字):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該韻句十一個字,但周邦彥卻有意在第二個子句增加了一個字(見上説明)。二人君按律而寫,只是按“奇活偶定”作了變格。但第一個子句,二人卻採用了相反的律句格式。由此可知,在宋代尚存曲譜的條件下,詞人均按曲譜填詞;但在用律上和子句劃分及其字數的確定方面,卻體現出作者的隨意性。這就是詞作者的個性化體現。
上闋第四韻句: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該韻句,二人使用的格律完全相同。或者說,周邦彥完全按柳永的格式填寫。第二個子句乃律句最常用格式即所謂“三四互換”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它是由格律基本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三連仄”自救得來的變格。
下闋第一韻句: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下闋第一韻句,周邦彥的第一首用律與柳用基本相同,只是三言句有別。周邦彥的第二首,將該韻句的兩個子句重新劃分為四言、五言兩子句,用律隨便。
下闋第二韻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該韻句,前一子句,周邦彥的第一首與柳永用律相同。後一子句,柳永的合律,而周邦彥的第一首不合律。周邦彥第二首,子句劃分有變,它將該韻句十個字,分爲兩個“仄仄平平仄”句式。清人將該韻句分爲:“到得春殘,看即是、開離宴。”這種分句方法,從字面上是講不通的。惟“到得春殘看,即是開離宴。”還可以講得通。即是,就是、就等於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殘春再看花,無異於開設離別之宴,那是令人傷感的。
下闋第三韻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該韻句之第二子句,二人均採用“三四互換”句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一子句,周邦彥採用了全仄句式,不合律。
下闋第四韻句:
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仄*
該韻句,惟周邦彥之第二首不合律。周邦彥之第一首與柳永均採用了“仄仄平平仄仄”基本句式,柳永的第一個字以平代仄,符合“奇活偶定”變通原則。
(其實,詞的韻句與譜曲的樂句是相對應的。故整篇詞所含韻句的個數一定(這裡的韻腳乃指主韻腳,作者個性化處理而隨意加的楔韻不能作爲一個韻句的主韻腳);每一韻句的字數大致一定,對於不同的詞作者來説,字數一般相同,個別差一個字,最多差兩個字(很特殊的情況);每一韻句的韻腳位置一定。但每一個韻句的子句劃分、用律,對於每個詞人來説卻不盡相同,包括每一韻句字數差一個或兩個,這都是詞作者個性化處理的結果。夏承濤、吳熊和二君所著《讀詞常識》云:“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變化很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在音樂吃緊的地方更須嚴辨字聲,以求協律和美聽。”這種詞句用字嚴謹之說,或許有其道理。但是,從上分析,似乎對柳永、周邦彥這兩位既懂樂理又懂平仄乃至四聲、且尤懂詩律的詩人、詞人來説,又並不成立。假如每一首詞,都要按照曲度要求,考察用字的四聲與陰陽,大該就不會出現不同的作者按同一曲譜填寫同一詞牌的詞而出現不同的格式了(注意這裡的依譜填詞乃是依音樂曲譜而非今人所謂的“詞譜”)。大概清人就是按此理論編訂“欽定詞譜”的(嚴格的說不能叫做“詞譜”應叫“詞之格式”或“詞格”)。可惜,他們不明白,同一詞牌,字數相同,主韻腳位置相同的不同格式,乃是詞作者個性化處理的結果。並非同一個曲譜要求你去寫出不同的用字不同的格式。像周邦彥所寫的這兩首詞,他所依據的音樂曲譜肯定是同一首曲子,但他卻寫出了兩種用字不同的格式。而且,句字的平仄字位安排大相徑庭,一首基本合律(同柳永詞),另一首在詞句用律上卻很隨便。)
由上我們有以下律格,其中每個子句,均可按“奇活偶定”變通原則變格,但五言以上句子要避免出現拗句。
律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以下乃筆者所填一詞,歡迎雅正。
荔枝香
山菊
已是朔方寒意,冬臨際。
可憐消瘦崖頭,無奈浪風厲。
縱使臞容更損,依舊姿旖旎。
心潔,豈懼塵污橫世?
年年是,居山野壤窮地。
凴自根深,一樣亭亭穠翠。
且待重陽,風韻依依雅態逸。
恥嫵媚,瀟灑耳。
丙戌年九月廿六日
标签: 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