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是什么人?

非凡网 38 0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少年时代慷慨任侠,18岁时 开始立志读书。24岁举进士,一度得到武则天赏识,官至右拾遗。25岁和36岁两次从军出征, 先后到过西北边塞和燕京一带。因在朝10余年始终抑郁不得志,38岁便辞职还乡。

  最后因武 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死时仅42岁。

与政治上的胸怀大志和卓有才识相应,陈子昂在文学上表现出极强的革新精神。尽管他的

文学主张与诗歌创作存在某种不足,比如忽略了齐梁以后诗歌艺术的新变,作品中难免有平直 显露的现象,但是却强有力地冲击了浮艳诗风,荡涤了六朝余习,对初唐宫廷诗做了必要的补

救,充分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意义。

他在《修竹篇》序文中明确地反对齐、梁的“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逶迤颓靡”的形式主

义诗风,而主张诗歌应该像建安时代的那样:既要有从现实激发出来的寄托和理想,要有“兴 寄”,也要有明朗刚健的风格,要有“风骨”;只有这两方面完美地结合才能够达到“骨气端翔、音 情顿挫、光英朗练”那样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蓟丘览古》七首和《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随军东征契丹时于燕地所作。当时由于武攸宜

指挥不当致使先锋部队大败,陈子昂多次建言献策并主动请求带兵出击,武攸宜不仅不听不允, 反而将他从参谋降职为军曹。在这种处境下,陈子昂自然而然由自身的遭遇联想起燕国的史

实,又不能不由燕国的君臣契合痛感自己的怀才不遇。

  他在《蓟丘览古》诗中,赞颂礼贤下士、 知人善任的燕昭王及太子丹,羡慕幸遇明主、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人,充分表达了自己生不

逢时、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蓟丘览古》之二《燕昭王》:

甫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张已矣,驱马复归来。

也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中,他登临幽州台,仰望苍天,俯视大地,更加真切地体验到志不得伸、

才不得展的人生痛苦和悲哀,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遭遇困顿的激愤与不平, 这种痛苦和悲哀、激愤与不平融汇成不可遏止的情感激流喷薄而出,形成了震惊千古的《登幽州

台歌》。

  诗中辽阔苍茫的时空境界、慨然独立的主体形象、孤高悲凉的情感格调,在后人心中引 起强烈的共鸣。

标签: 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