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约公元661-702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出身富裕家庭,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同时博览群书,24岁时举进士,一度得武则天赏识。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后曾两次从军出征西北边塞和燕京一带,但均不受重用。
因在朝廷10多年的政治生涯不得志,陈子昂38岁辞官回乡,被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予以加害,冤死狱中。陈子昂在政治上提倡改革,在文学上具有强烈的革新精神。针对六朝乃至唐初以来浮艳而形式主义的诗风,其力主恢复汉魏风骨,认为诗歌应该像建安时代那样,既要有针砭现实的“兴寄”,又要有充实的思想和刚健的“风骨”,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而他自己的诗作也正体现了这种主张,其代表作《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尤其《登幽州台歌》以其辽阔苍茫的时空境界,慨然独立的主体形象,孤高悲凉的情感格调,堪称震惊千古的佳作。
标签: 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