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诗探索》选刊2010年第1期
(总第八期)
执行主编:碧青
第一部分:诗歌作品
1、《石瓶》
作者:南北
一棵豌豆苗
从一只石瓶中探出头来
石瓶摆在桌案上
两只绿色的小手
却伸呀伸的
去抓取窗外的阳光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爱是单纯的,爱是素朴的。爱很可爱,很温暖。感动的我,写下这两句推荐理由就是了。
2、《樱花有别》
作者:南北
十二月,苍山有雪
而一树树樱花
却在大理的街巷上绯红妖娆
所有的生命
都有自己的时间性
大理与昆明,樱花有别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空间,时间,生命,静观静悟,看到的想到的都是另一种沉淀下来的风景。只是禅者能在时空的流转中始终保持安静的内心,所有的流转对于禅者只是刹那,可以自由穿梭。
3、《界限》
作者:左岸
不知道树林里有多么安静
风站着是一间古老的木屋,低头是一朵花
山岗的冷色加入,使野葵散放的无形
石凳的末端
有果实停止的怀念,与我身体多出的一部分
艾草,隐退于白昼的暗处
消失是一种大我
自由自在的野味,无言的渗透
充满快感,它无需时刻提醒我
处于什么性别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界限》在倾诉着什么?左岸说:“消失是一种大我”。当肉身的“我”,世俗的“我”,狭窄思维里的“我”消失之时,留下的是与万物一体的“我”,与天地合一的“我”,这种与树林、阳光、风、山岗、野草相互渗透的“我”是多么自由、多么真实!
4、《我只需要均匀地呼吸》
作者:樵野
天地仁慈
留给我足够的空间
均匀地呼吸
窗外电闪雷鸣
比星际更远
那只鹤在白湖中歇下来
像我,均匀地呼吸
花月都残破了
春天尖叫
如果群山沉默
大海咆哮
我均匀地呼吸
即便太阳落入夜的圈套
黎明拈须而笑
我只需要均匀地呼吸
推荐人:碧青
推荐理由:借用左岸对此诗的评价:“有超凡脱世的清洁,有骨殖轻盈的辽阔”。再借用古石的评语: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一种“均匀的呼吸”,也是一种修为。诗人透视了生命,告诉世人,生命最美好的状态,是均匀的呼吸。
5、《滴水观音》
作者:何兮
滴水观音的叶片在寒冷里枯了
我没有马上把她们摘去
因为一尖嫩芽已冒出来
与过去相遇也是花草的景致啊
——还是等时间的手把她们摘取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旧的叶子枯萎了,我们就应该伤心么?不。你看,新的叶子已经冒出。关于新与旧,诗人何兮说,那只是叶子的过去和未来。因为万物永远在更替变幻,所以宇宙才如此丰富多彩。且让时间之手默默改变世界的一切吧,我们需要的只是——欣赏!
6、《登峰》
作者:心之湄
车到山口
在石头里绽放出来的迎客松
就飘过来 还有桃花发出的
叮咚作响的光芒
像音乐一样清纯澄澈
无须问蝴蝶谷里是否有
两千年的那一只
无须问谁是你的后世与前生
在通往山顶的路上
盈盈藤花如拂尘
滴水涯落着人间尘泪
得道的人沿道远游
灵魂端坐庙堂
留下高贵黄袍是这满山云霞
昨天很远
太阳很近
上山的台阶是我读的经书
到庙前的溪水里
我把水中的自己喝到肚里
在这五片山峰组成的花瓣
我成了花蕊里一只
翩翩的蝴蝶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很安静,诗意的叙述,风流且深情.选此诗,因这一句:到庙前的溪水里,
我把水中的自己喝到肚里,这是一种觉悟.
7、《秋》
作者:左岸
有一群鸟从我身体里飞出
留给我一片空旷,双脚有离地的感觉
随风漫步
山岗入怀,我听见我的呼吸
充满秋天的纯净,动植物原始的味道
时远时近,各有各的表达方式
一棵野苹果树,处于青春年华
频频向我招手,我无法拒绝好意
只拿走了一只
一个奇妙的声音,来自我内心的角落
我看见他朝我
微笑地点点头
他脸上的经书还没有走远
推荐人:古石
推荐理由:左岸的诗读过不少,总体给我的感觉是左岸是个十分成熟的诗人。此诗语言质朴亲切、自然圆润,由物及我,由我及物,物我融合,世间万物统一于诗人的内心,字里行间渗透着禅意,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纯净和诗人内心的旷达,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宁静和生命的觉悟。
8、《渡》
作者;朱枫
水从桥下流过
人从桥上走过
人与水都走了
桥还在那儿等着
推荐人:何兮
推荐理由:静与动,无常与常.静观就可以了.
9、《镜中》
作者:怯情
野渡无人……
无桨,船静静浅搁
顽石一脸苔色,飞鸟掠影
参不透秋水
芦苇一夜白头
唯风声
戚戚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这是一幅宁静的画面。画面中的湖泊、小舟、青石、苔藓、芦苇,皆默然寂静、悄无声息,唯在湖里的倒影中知道天空有鸟飞过,芦苇的倾斜中知道空中有风吹过。面对这幅寂静的画,诗人怯情陷入了深深的感悟中,他觉着那顽石是一脸的困倦,那芦苇是在参禅,而此时的秋风则是在悲戚地抽噎。对镜框中的画面能如此真切、透彻地领悟,也算是真的禅者了!
10、《取瓢饮水,冷暖自知》
作者:火城
如果能看得见远方的灯火,就不要在意夜的颜色
即使是一盏很小的光亮,也有卑微的温暖
窗外的空气年轻,有早晨露水的清新,顺着骨骼生长的方向
流淌
在意彼岸吗?取瓢饮水,冷暖自知
一些辉煌,一些黯淡
一些枯荣,一些紧慢
用一件破旧的袈裟,打包,沉入河底,水分两边
月满窗沿,灯下山河,原来世界,如此安然……
推荐人:碧青
推荐理由:此诗自然清新,优美轻灵。深邃的意境充满禅意。诗歌告诉了读者,抛弃包袱,忘记彼岸,当自己的灯亮起来的时候,世界安然美好……
11、《一月一日》
作者:碧青
这一天已经出现
又正在消失
风
预言某一种时辰把白雪吹向春季
原野上
就要长满风信子
雨水和云霞
诞生同一的天空
白梨花和紫丁香
开放在同一的土地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一月一日,又是崭新的一年,崭新的一个开始,多么令人激动!但是,诗人又说,它在开始的同时也在消失。是的,时间和生命就是这样,存在又短暂。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该感恩这一切,欣赏这一切,承认这丰富的变化之美就是宇宙之精神。想想吧,不久以后白雪皑皑的原野将变成风信子的世界,雨水和云霞将充满天空,大地也将是花和芳香的海洋,那种景象该是多么美好。就算春天终究要离去秋天一定要到来又要怎样,美毕竟存在过,春天我们毕竟拥有过!
12、《莲 说》
作者:朱枫
我十二分的反感
你们说我出于污泥
如果爱我
请也爱我生长的土地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而且所有的物体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美丑污洁之分。只是,它们在色相上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比如泥土和莲花。所以,朱枫说,爱莲花就不能讨厌泥土,因为泥土就是莲花,莲花就是泥土!
13、《大海边捡石子的女孩》
作者:星儿叶子
晨光熹微
大海安宁
早起的人们捡起鱼虾和珠贝
一个女孩捡拾漂亮石子
风中传来她的歌声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此诗只有短短的五行。意象也非常的简单。但是,这却是一幅温馨美丽的画。在这样的一幅画中,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同时都有了美的收获。而美,是让人愉悦的。
14、《莲蓬小孩》
作者:月即障
小孩子
你是莲蓬小孩
脸上开出荷花
心里藏着藕
你在水里
我在山上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这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记得我在《诗情画意总关禅》一书中评介李白的一首诗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诗人和禅者,都是孩子(大意)。月即障的这首小诗,就很有这样的童趣。当然,童趣很多时候,也就是充满了想象力的禅趣。
15、《月亮妹子》
作者:月即障
一些人
总是忙忙碌碌
挺着长矛
和风车作战
园子的花
看了一眼
就谢了
它一年只开一次
推荐人:星儿叶子
推荐理由:这首诗很有意趣。不动声色的叙写中已传达出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透彻思考和从容淡然的态度。两个简洁的画面形成自然的对比,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喜欢的。
16、《桃花》
作者:心之湄
在冬的深处
天很冷
我把你的笑容
一一的
贴在身上
我的身上就有了
九十九个太阳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一首诗有无意境不在于意象的繁密和夸张。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能写出人的真感觉事物的真神态,对于诗,就已经算是成功了。此诗,虽然只短短几句话,但是却如飘忽而来的一阵春风,温暖直抵我们的心底。
17、《光阴》
作者:江南山民
多么相依,一只老鸡领着一帮小鸡
那么专注地在光阴里啄来啄去的
啧啧——唧唧——
就这么一直紧挨着我的记忆和父母兄弟
推荐人:碧青
推荐理由:一只老鸡领着一群小鸡啄食光阴,和人类多么相似。质朴的语言和诗意充满禅意,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18、《神仙湖》
作者:星儿叶子
我住在小山丘
你一年四季围在我家门口
太阳出来看见你
星星出来看见你
我扛着锄头下地
我赶着牛儿回家
你的柳枝草儿绿
你的野花野果香
在你的水里洗洗衣
在你的岸边钓钓鱼
洗洗我的手吧
洗洗我的脚
坐在村口的老人说
这是神仙恩赐的水
推荐人:沈明贤 碧青
推荐理由:此诗语言质朴,白描的手法自然地流露出纯真和喜悦。
第二部分:现代禅诗英译
本期诗歌翻译:何兮
《大雪》
作者:何兮
那里,冷么
遥想他乡有雪
雪花落满我们走过的路
我再牵着你的手回去
Snows
Written by HeXi
is it cold ,there?
while dreaming of you and snows far away,
it is cold here.
the way we crossed was covered by snows
i wouldn't lose my way ,however
cause me holding your hand back
2010.1.18night,QieYou study
何兮 译
2010.1.21夜,且由斋
《蓝》
作者:何兮
蓝色的湖,鱼儿在里面
蓝色的天,云朵在里面
蓝色的湖,我想跳进去
蓝色的天,我也想跳进去
Blue
Written by HeXi
blue lake,here fishes swimming
blue sky,there clouds swimming
blue lake,i wanna jump in
blue sky,i also wanna jump in
2009.11.1morning in dream, QieYou study
何兮 译
2010.1.21夜,且由斋
《不修禅的竹椅子》
作者:南北
很多人来过了
很多人坐过了
很多人离去了
只有这把竹椅子没有来过
也没有离去
他的心是空的
Bamboo chair
Written by NanBei
someone came
someone sat
someone left
coming and leaving,but never
only the bamboo chair here
his heart is empty
何兮 译
2010.1.21夜,且由斋
《隔溪花》
作者:南北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那边
那边的梅花开了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那边
那边的梅花谢了
Flowers of streamside
Written by NanBei
here,of the streamside
there,The plum blossoms come into bloom
here,of the streamside
there,The plum blossoms pass out of bloom
何兮 译
2010.1.21夜,且由斋
《新鲜的稻草》
作者:还是悟空
头上的草帽,破得不能再破了
用不了多久,就该有一批
新鲜的稻草与我同行了——
Young straws
written by HaiShiWuKong
straw hat on my head,could not be broken more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another young straws
will walk with me together——
何兮 译
2010.1.22夜
《檐雨》
作者:若与
老和尚从蒲团上站起
走到廊檐下
听雨——
雨已向佛拜别
阳光照着寺院
照着老和尚站的那个檐角
雨水从檐角滴下来
由线滴成点
在石廊上滴成花瓣
老和尚敲了一辈子
也没有敲开的那尾木鱼
让檐雨敲开了——
Rains underneath the eaves of veranda
written by RuoYu
stood up from the cattail hassock ,an old monk
to the underside of the eaves of veranda
and listen to the rains
said good-bye to the Buddha ,that was the rains
sunshine shining in the temple
just shining at his standing place
from line to a drop
just become a flower at the stone ground
rains dripping from the eaves
all his life,of the old monk
knock open not the Wood Block
but the rains——
何兮 译
2010.1.22夜
《木笛》
作者:南北
它发过风的声音
它发过水的声音
它发过泥土中根的声音
吱吱呀呀
从一段年轮中独立而出后
它如今在发出我的声音
Hornpipe
written by NanBei
it said the words of wind
It said the words of water
and it said the words of roots in soil
ZhiZhiYaYa......
from a pipe of growth ring,
it now saying my words
何兮 译
2010.1.23午后,且由斋
《卧佛》
作者:何兮
佛卧下却醒着
我卧下就睡着了
The Sleeping Buddha
written by HeXi
The Buddha lay down ,and slept peacefully
——but still awake
i lay down , just fall into sleeping
何兮 译
2010.1.23黄昏 且由斋
《在大麓寺》
作者:情巅大僧
钟声依然,能绕过一棵棵青青的竹子
传递佛音
就像阳光流过我的皮肤
让我想起年轻时的爱情
在大麓寺,我已经无法见到佛祖
那缭绕的香烟
是山民家烟囱里的炊烟
那么旺盛
这样时候,我喜欢敲响那个古钟
然后在一堆竹叶端坐
在袅袅的余音里
端坐成佛的样子,在阳光下发光
At DaLu Temple
written by QingDianDaSeng
The bell was still able to flow past green bamboo
to hand down FanBai
just like sunshine flowing past my skin
which reminds me of my first love
at DaLu Temple,I met not the Buddha
but the incense everewhere
that's the woodsmoke of the mountaineers
so lovely
this moment,l enjoy to ring my old bell
Then sit peacefully with a pile of bamboo leaves
in the lingering FanBai
just sitting as the Buddha shining in sunshine
何兮 译
2010.1.23夜 且由斋
《擦肩而过》
作者:古石
在这黄昏的山岗
我和一个人擦肩而过
他从山上下来
我从山下上去
今夜,我住在山上
而他住在山下
其实,在我们对视的刹那
我已分不清山上和山下
Passing
written by GuShi
in a mountain at eventide
i passed someone
he walked down while me up
tonight i live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ereas him at the foot
the moment we looking each other in the eye ,in fact
at the top or foot of the mountain
that i forgot
何兮 译
2010.1.25夜,且由斋
《雪》
作者:大畜
雪跟在落叶后面
纷纷飘洒
这只是时序
雪花该落时
就飘落了
假如一片雪花
不经意
飞入你的掌心
握住
或者放手
它一样瞬间融化
Snow
written by DaXu
followed by falling leaves
that was flying freely snows
it falls when it is time to fall
this is just timing and seasons
If a snowflake inadvertently
fall into your palm of hand
hold or letgo,the same is
it disappeared at a glance
何兮 译
2010.1.25夜,且由斋
《风》
作者:碧青
我本来想独自静默
风
却总是
从我满身千万片的叶子里吹过
Winds
written by BiQin
i wanna stay in silence only
however,the wind is blowing
and through my leaves all my body
何兮 译
2010.1.25夜,且由斋
《残(之三)1》
作者:何兮
这场雨下得有深度
一只破草鞋雨后绿了
Incomplete(part 3.1)
written by HeXi
raining,what is the rain's depth
after the rain,one worn straw sandal turn to green
何兮 译
2010.1.26夜,且由斋
《行者心愿》
作者:散心
留下一个脚印
为后来者
暖脚
Wish of Buddhist on road
written by SanXin
just leave a footprint
to warm feet for the latecomers
何兮 译
2010.1.26夜,且由斋
《布谷》
作者:南北
布谷的呼唤
在午夜的空气中
开放
后来,是一阵雨
洒向积尘很深的
心中
Cuckoo
written by NanBei
the call of cuckoo blossom in air of midnight
and then,it is a rain
to my heart that full of dust
何兮 译
2010.1.26夜,且由斋
《一根铁钉在泥土中发芽》
作者:南北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
那是一个雪封大地的日子
它的叶脉鲜红而清晰
它的形象与众不同
它从嫩芽中传出一声笑
Sprouting nail in soil
written by NanBei
it was a morning of winter
when sonws became a quilt of land
its vein was bright red and clear
she had a distinctive appearance
a laughter from young buds maybe you can hear
何兮 译
2010.1.26夜,且由斋
《穿透》
作者:还叫悟空
高高的石佛
倒映在池中
一群小蝌蚪
正把他穿透
Piercing
written by HaiJiaoWuKong
Cause the high stone buddha
reflected in the pond
so a school of little tadpole
now swimming through it
何兮 译
2010.1.30夜,且由斋
《出家之前》
作者:还叫悟空
地瓜还没完全成熟呢
就被人刨了出来——
我知道这片田野
遍布忧伤的坑
在出家之前,我真想
在每一个坑里
都躺一会儿
Before becoming a Buddhist
written by HaiJiaoWuKong
sweet potatoes are still not fully mature
they were digged out——
I know that blue pits everywhere at my field
before becoming a Buddhist , I really wanted
to lie down in every hole for a while
as repaying my hometown at last
何兮 译
2010.1.30夜,且由斋
《空空》
作者:南北
午后,十三点
一只蜂飞到我唇边
――它不是为了听经
对面山林深处
伐木声此起彼伏
空空,通
KONGKONG
written by NanBei
13 o'clock,afternoon
a bee flew to my lips
——It was not to listen to a chanting
Opposite ,in the green-wooded mountain
that is woodcutting sound everywhere
KONGKONG,TONG...
何兮 译
2010.1.30夜,且由斋
推荐人:碧青
推荐理由:何兮英译现代禅诗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禅诗即将走向更广大的读者群,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也显示了现代禅诗探索者的一种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禅诗一定会万象纷呈!
第三部分:诗歌理论
A,现代禅诗流派诗人推介专栏
之一:
中国现代禅诗流派诗人系列介绍(一)
现代禅诗的基本理念:纵的继承,横的移植。纵横交融,禅为根本。
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想让诗歌中的一部分,成为流经这个浮躁世界的一泓清溪……
雍容深邃的禅理大化之境
——解析南北的六行体现代禅诗
作者:张黎
纵观中国学术史,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学术思想有两大趋向相互循环,一曰积,一曰消。”并且又说:“学术思想之前进,往往由积存到消化,再由消化到积存。”(《<六祖坛经>大义》)也就是说,一方面积累、消化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学习外来的思想,并把外来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如此这样反复循环,就构成了中国学术史。
当前中国诗学,又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期。由于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积”,从上世纪五四运动就开始被全盘否定,到三十年来朦胧诗派的完全忽略,所以,它对当代诗歌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近百年来从西方舶来的“积”,却又仅仅只停留在机械“积”的层面,离“消”还距离非常遥远。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模子”的不同,导致外来思想和传统诗歌的不兼容,也致使许多学者对新诗的发展感到绝望(如季羡林等)。
如何对待积与消的问题?如何重新构建中国诗歌的模式?如何找到东西方诗歌深层次的契合点?当代的现代禅诗流派,以传统的禅文化为根本,以对生命本相的关注为东西文化的契合点,纵的继承,横的移植,提出了自己一整套的理论,并引领着诗坛在进行着认真的探索。
南北,这个现代禅诗研究会的发起人,不仅对传统禅文化有着全面的研究,对现代禅诗的概念和特点有着完整的论述,而且在现代禅诗创作方面,也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境界。特别是他的六行体现代禅诗,自然、雍容、深刻,平常的话语中隐藏着深奥的哲理,简短的形式中包涵着无尽的意味,堪称是达到了一种艺术的化境。
认识生命存在的本相,觉悟生命存在的真义,提升生命存在的境界,是传统禅文化的核心精神,也是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关注的一个热点。南北在《墙的后面》中写道:“点苍山/被挡在了邻居家的/屋墙后面//并不是屋墙有多么的高/而是我/离得那墙太近太近”。点苍山,葱郁秀丽,有云雾在缥缈,有玉带在缠绕,但是,如此美妙的景色,“我”却看不见,为什么呢?因为眼前有一堵墙遮挡。《圆觉经》有语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结合这句话,我们对此诗要表达的意思略知一二了吧。还有《山的那边》:“看着眼前的玉案山/我常常想/山的那边,是什么//一天,终于爬上了山顶/终于可以一探究竟。却原来/山的那边,还是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停地挣扎,难道说我们苦苦追求的学业、财富、地位、成功等等,它们是生命的最终意义么?如果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这首小诗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本相的深深思索。不过,诗人的《隔溪花》给出了我们答案:“在溪的这边/我看到那边/那边的花儿开了//在溪的这边/我看到那边/那边的花儿谢了”。禅者说,着境起生灭,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心悟就到彼岸,心迷就是在此岸。此岸痛苦、压抑、迷茫、混乱,彼岸愉悦、自由、宁静、清澈。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蒙胧又是谁?”(《顺治皇帝出家偈》)谁是我,我是谁,这个亘古的问题,曾经在人类的灵魂和宇宙的时空久久回荡。南北的六行体现代禅诗,也一直围绕着这个话题,在对生命进行着诗意的阐述。《我知道》:“我知道你是一片/在盛夏结满诱惑的果园/我只是偶然经过//我只是被吸引/我只是在那里凝望了片刻的/一个路人”。在这首诗里,盛夏的果园暗示什么?一个路人又指代什么?诗人关于生命本相知道了些什么?又传达给我们了些什么?还有《灯笼花》:“在室的一角/在绿的枝叶间/灯笼花渐渐亮了//亮了又灭,灭了又亮/由紫而红/而空的一声,花落去”。在一种非常静谧的禅修状态中,诗人在感觉着一朵灯笼花由出生、恋爱、灿烂、而后衰老的全部过程,最后,他还听到了这朵灯笼花对生命的最后一声感叹。那深沉、真切“空”的感叹声让灵魂震撼!生命如此偶然,存在如此短暂,该怎样去体验和珍惜它呢?南北的一首《清晨》让我们心悦神怡,他说“起床。洱海上空的启明星/还亮着。我对自己说——/这是生命中新的一页,翻开它//哦,我竟然有一阵小小的激动/今天,我依然可以读书、写作和散步/依然可以看蓝天白云”。一期一会,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唯一的,面对又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满怀感激,他说,人生像一本大书,他要让它的每一页都充满愉悦和意义。觉悟生命,感恩生命,珍惜生命。这首小诗就这样,借非常平常的一个场景,以非常平淡的话语,轻轻诉说着这样巨大而深刻的命题。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物同源,万法同宗。佛教认为,不仅人和动物具有生命,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生命的,而且,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大生命体,我们每个人只是大循环中极小的一个组成部分。南北的六行体现代禅诗也体现了佛禅的这种大生命观。我们来读《喝茶》:“举杯的时候/满山满坡的碧绿/就漫了上来//其实,我也是茶/此时正被一些人/喝着”。一杯茶,竟让诗人感到如此美妙:他不仅看到了杯中的碧绿,品到了沁脾的茶香,更是透过现实的景象,想到了山坡上、阳光下那郁郁生长的一棵棵茶树。一片茶叶尚能以它独特的生命循环带给人们愉悦,诗人此时想到了他自己,他说,他这些年来潜心研究禅文化,努力写作,不断出版,对人们来说,也应该是奉献了一种心灵之茶吧。还有诗人的《苹果》:“苹果说,我来自花朵/花朵说,我来自枝干/枝干说,我来自土地//土地什么也不说/她的语言就是/苹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真理是至真至简,体现在每一个最普遍的事物中的。苹果是土地的语言,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宇宙的语言?还有另一首《海在那里》:“为什么无论如何曲折/水都要流向同一个方向——/是因为海在那里//也或者说/是因为海在那里/水才要不顾一切的流去”。在这首诗里,水是什么?海又是什么?作者要传达什么?一生万物,万物归一。
南北在散文《去繁就简的人生》中这样说:“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但是,“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所以,他主张人们过一种简单真实,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生活。他说:“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 健康人生一定是一个化繁就简的人生。”多少年来,他就是这种简单人生观的实践者,旅居、读书、写作、散步是他生活的所有内容。在这种简单的状态中,生命华丽的表象慢慢脱落,而生命本真的意义却渐渐凸显。这一首首自然清澈而又深邃内涵的六行体小诗,就是他在田间散步静心悟禅时妙手偶得的。
“禅与诗的结合,有其内在本质上的必然性。二者都面对着一个根本的大问题:生命。二者的发生和圆满也都基于同一种情况:觉悟。禅和诗所要完成的,都是体验和打开,使原本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重新凸现出来。”(南北《现代禅诗一瞥》)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生命、真理一直都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诗歌的一个主题。当前,由于近百年来西方文化对中国诗学的颠覆性冲击,传统的诗歌精神在短期内根本无力恢复;而又由于中西方诗学的诸多不兼容因素,西方诗歌的精神又不可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如何找到中西方诗歌合理的契合点;如何给当前混乱疲软的诗坛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做到中国诗歌的重新构建和振兴,需要当代诗人们共同去探索。但是,以关注生命、觉悟生命为基本精神,以提倡平等、慈爱为基本内容的现代禅诗写作,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一种有益而成功的探索。
附:南北的六行体现代禅诗(十五首)
《墙的后面》
点苍山
被挡在了邻居家的
屋墙后面
并不是屋墙有多么的高
而是我
离得那墙太近太近
《山的那边》
看着眼前的玉案山
我常常想
山的那边,是什么
一天,终于爬上了山顶
终于可以一探究竟。却原来
山的那边,还是山
《隔溪花》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那边
那边的花儿开了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那边
那边的花儿谢了
《我知道》
我知道你是一片
在盛夏结满诱惑的果园
我只是偶然经过
我只是被吸引
我只是在那里凝望了片刻的
一个路人
《爱上》
爱上一个诗人
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在书店看到他的一本书
在路边看到一只吃草的羊
在路上看到一个
趔趄独行的人
《灯笼花》
在室的一角
在绿的枝叶间
灯笼花渐渐亮了
亮了又灭,灭了又亮
由紫而红
而空的一声,花落去
《四分三十三秒》
鞠躬,然后坐在琴凳上
打开
无声的,四分三十三秒
之后,他合上琴盖
J•凯奇。他再次鞠躬
离开乐池
《布道者》
对于他,生命就真的成为了
一辆马车
而车的意义在路上
对于他,生命就真的成为了
一盏灯
而灯的价值在夜晚
《老僧》
事情就是这样
一条溪流
漫不经心的向山上流去
逆流而下的一叶菠菜
泄漏了老僧的秘密
很多年,他藏着一座山
《清晨》
起床。洱海上空的启明星
还亮着。我对自己说——
这是生命中新的一页,翻开它
哦,我竟然有一阵小小的激动
今天,我依然可以读书、写作和散步
依然可以看蓝天白云
《铜风铃》
昨夜,有一串铜风铃
从大理古城,沿着文献路
跟我回家
而我所说的家,就是
一把租来的钥匙,打开一扇
此刻由我开关的门
《木笛》
它发过风的声音
它发过水的声音
它发过泥土中根的声音
吱吱呀呀
从一段年轮中独立而出后
它如今在发出我的声音
《喝茶》
举杯的时候
满山满坡的碧绿
就漫了上来
其实,我也是茶
此时正被一些人
喝着
《苹果》
苹果说,我来自花朵
花朵说,我来自枝干
枝干说,我来自土地
土地什么也不说
她的语言就是
苹果
《海在那里》
为什么无论如何曲折
水都要流向同一个方向——
是因为海在那里
也或者说
是因为海在那里
水才要不顾一切的流去
之二:
简析南北的五首六行体现代禅诗
1、彼岸花开花又落
——简析南北的《隔溪花》
《隔溪花》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溪的那边
那边的花儿开了
在溪的这边
我看到溪的那边
那边的花儿落了
禅者说,着境起生灭,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
生命如河,从此岸摆渡到彼岸,种种经历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此岸兮彼岸,彼岸兮此岸,“着”与“离”之间有着怎样不同的禅境?
短诗《隔溪花》,以回环的结构,简洁的语句,悠然的气韵,向我们传达着诗人了悟了此境的禅趣禅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空”是世界的本相,只有心灵安静,在这个功利喧嚣的社会中如如不动,才能认识人生本相。在此诗歌中,诗人一直是在 “这边”的,而“花儿”是在“那边”的,面对“那边的花儿”,诗人在“这边”是如此安然。
“那边的花儿开了”,“那边的花儿落了”。花儿盛开美么?花儿凋零悲么?这边的诗人,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感觉着这一切,无喜亦无悲。在外界的诱惑面前,我们要了解,要心静,要不执迷。远离一切境界之相,心灵之河才能没有滞碍,畅通地流淌。
心悟就到彼岸,心迷就是在此岸。
此岸痛苦、压抑、迷茫、混乱,彼岸愉悦、自由、宁静、清澈。
哦,让《隔溪花》这盏小小的明灯,来指引心路,让我们一起去到金色彼岸吧。
2、惟有虚空独湛然
——简析南北《灯笼花》
《灯笼花》
在室的一角
在绿的枝叶间
灯笼花渐渐亮了
亮了又灭,灭了又亮
紫色红色
而空的一声,花落去
时间如河流,肉身如小舟,世界的岸边,有花草,有树木,有亭台,有楼阁,迷恋着这些美丽的风景,我们在河流上飘啊飘,忘记了自己从何而来,也无暇思索自己向何地归去。
孩童时的欢乐哪儿去了?年少时的壮志怎么没有了?今生的第一个春天,我们那纯洁的吻,如今,珍藏在时空的哪个宫殿?
生命就这样,一段一段的风景,在我们的不经意之间,远去,消失。
读书,写作,和散步,多年以来,就是南北先生生活的所有内容。但是,就是在这简单之中,生命华丽的表象慢慢脱落,而生命本真的实相却渐渐凸现。
这首短诗说的是一种小小的草花,它有着红灯笼一样的外形,开放时,先渐渐张开外层的羽翼,呈现出鲜艳的蓝紫色,而后花体蓝色渐渐变淡,变成紫色,再变成红色,最后零落。
开放在房间角落里的小小花,让诗人想起了什么?是啊,我们每个人,不也是待在地球某个角落的一朵花么?我们的生命,不也是这样开放着,又凋零着么?
“灯笼花渐渐亮了”,生命如花,慢慢的成长之后,蓓蕾渐渐鲜艳起来,多么让人欣喜,生命中最美丽最活泼的时刻,就要到来。“亮了又灭,灭了又亮”,唉,青春的美丽是短暂的,你看你看,那么多的灯笼,在鲜艳之后都黯淡了。“而空的一声,花落去”,美丽去了哪儿了呢?生命去了哪儿了呢?你看你看,地板上那枯萎的灯笼,像叹息,像泪滴。
“空,空,空------”读完这首短诗,很长的时间里,我的心什么感觉都没有,只剩下这一个字,像暗夜的擂鼓声,震荡在空旷的天地。
“沧溟几度变桑田,唯有虚空独湛然”(正元禅师)。
时间的河流上,我们借助肉体的小船,飘啊飘,不知来自哪里,也不知去往哪里------
3、赞美生命,就是赞美一切
——简析南北《石壁》
《石壁》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
海源寺后面的那面石壁
开始生动
一条细蔓垂下来
几片绿叶
两朵浅红的花
宇宙浩瀚,时间无限,在那无以数计的星系之间,在那无法测量的时间之中,我们的太阳系,我们的地球,是如此渺小,微不足道。
十亿年是个什么概念?炽热的地球由混乱的一团气体,渐渐冷却,逐步聚合成为一个星体,十亿年后开始出现组成生物的基本成份。四十六亿年又是个什么概念?地球至今已经存在四十六亿年。
而人类的历史呢?几十万年而已。而人类的文明呢?不过才几千年。
然而,地球最终是要冷却的,生物最终是要灭亡的。至于人类的出现,也只不过是无限时间,浩瀚宇宙所有存在物中的一个亮点而已。
在没有生命以前,地球是一片闷热的死寂,在温度不再适宜之后,地球还是一片冷酷的死寂。是生命的存在,让这个星球如此可爱的。
南北的这首短诗《石壁》,就是以感叹生命为主题的。“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海源寺后面的那面石壁/开始生动”,时间的脚步缓慢而持续,在一片空旷的石壁上,生命的力量在沉默着,积聚着,几千年过去了,生命终于显现,顿时,寂寥的石壁灿烂无比。
“一条细蔓垂下来/几片绿叶/两朵浅红的花”,穿越时空,千年积累,生命的力量无比强大,生命的毅力无比坚韧,然而它的显现却如此优美:一丝藤蔓,几片绿叶,两朵淡淡的花。
赞美生命,就是赞美一切。在没有生命以前,所有的物质都是一堆废物;在生命消失以后,所有的物质还是一堆废物。
人的存在渺小而又短暂,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自己就是整个宇宙。是无数的我们,无数的像我们一样的生命在发芽,在生长,在开花,在繁衍,于是,这个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
珍惜生命,呵护生命。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角落里的每一个存在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欣赏。
让我们每个人都像小草一样摇曳,像鸟儿一样飞翔,像马儿一样奔跑吧!也让每棵小草,每只飞鸟,每匹马儿,也像我们一样感到存在的诗意吧!
4、等闲拈出便超然
——简析南北《海源寺》
《海源寺》
雨,在六月的最后一天
不紧不慢
落进海源寺的经声里
一只刚刚被放生的乌龟
回头望了望岸
便游向那片开花的睡莲
应该说,这是一幕非常简单的场景。
夏日,阴雨,诗人独立在海源寺的池塘边,看见一只被放生的乌龟在缓缓游走,池中有一片开花的睡莲。
然而,这首短短的小诗,六句话犹如六个阶梯,沿着这舒缓的阶梯,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凉飘逸的世外仙境。
“雨,在六月的最后一天/不紧不慢/落进海源寺的经声里”,雨,缠绵细柔,时光的脚步,持续缓慢,“我”在这雨丝中漫步着,沉思着。以前的日子过去了很久了么?那些儿时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么?还有中年时经历的那些磨难,那些痛苦的挣扎,它们都已经变得模糊了。不远处的海源寺里传来悠悠的诵经声,平和悦耳。几千年了,这声音就一直是这样,虽然,也有过短暂的中断,但中断之后又开始继续。千年的古刹,千年袅袅不断的香火,善良人们的美丽愿望啊,流传在无限的时空里,就像这雨滴,落进广袤的大地。
“一只刚刚被放生的乌龟/回头望了望岸/便游向那片开花的睡莲”,一只乌龟,被人放生在池塘,缓缓地游走着,不时回过头来张望着,在它的前方,有一片睡莲,睡莲的叶子松散地漂浮在水面,在碧绿的叶子之间,盛开着零星的灯盏似的白花。生命就这样,偶然失之又偶然得之,在得与失之间,没有什么是能够自己把握的。失之,我们平和以待,得之,我们心怀感激。到最终,这个世界不是还和这池水塘一样,有睡莲,有白花,还有清澈的水让我们自由地游弋。
短短的六句话,一条幽静的小路,我们踏着这条小路,经过细雨,海源寺,诵经声,池塘,睡莲,放生的乌龟,走进了一个幽深的生命和时空的水晶宫殿。
作者将现代禅诗写得如此轻松,如此清澈,真让人惊诧。
低头暗思南北君,试问诗兄何能尔?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浦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宋人吴可的这首《学诗诗》,道出了此中奥妙:收心静修,待悟得禅家精神、诗门三昧之时,便下笔如神、自然超逸了!
5、禅诗的内省功夫与羚羊挂角
——简析南北的《清晨》
《清晨》
起床。洱海上空的启明星
还亮着。我对自己说——
这是生命中新的一页,翻开它
哦,我竟然有一阵小小的激动
今天,我依然可以读书、写作和散步
依然可以看蓝天白云
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题材,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学事实,更是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独特的审美现象。
关于禅与诗的问题,现代禅诗的倡导者南北先生,在《现代禅诗一瞥》一文中这样写到:“禅与诗的结合,有其内在本质上的必然性。二者都面对着一个根本的大问题:生命。二者的发生和圆满也都基于同一种情况:觉悟。禅和诗所要完成的,都是体验和打开,使原本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重新凸现出来。”
这首六行体小诗《清晨》,就是这个观点的具体解说:觉悟生命,使原本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重新凸现出来。
生命是什么?存在于哪儿?怎样才算是真正拥有生命?生命,就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段时间,我们终日行走在以出生为起点,以死亡为终点的这条直线上,一刻都不能停息,没有其他任何选择,而且不能让任何人代替。并且,生命在宇宙的形成极为偶然,组成生命的这一时间段,具有惟一性,不可重复。所以,觉悟生命,其实就是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实质,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珍惜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又是一天,起床后,诗人南北望着天空还微微发亮的星辰,他说,多么好,生命如书,崭新的一页又将在我的面前呈现。是啊,一期一会,生命中的每一年与每一年都不一样,每一天与每一天也都不一样,我们要赋予它以意义,让生命这本大书,每一页都呈现精彩。
“哦,我竟然有一阵小小的激动”,这不过是极为平常的一个清晨,即将翻开的,也不过是极为平常的一个日子,但是,因为感觉到生命的珍贵,时光的可爱,诗人竟然非常激动。对于生命,南北是怀着怎样的一颗感恩之心啊!
“今天,我依然可以读书、写作和散步/依然可以看蓝天白云”。读书,写作,散步,诗人的生活内容不过如此,但是,如此简单的生活,却让南北非常陶醉,因为,他主张去繁就简的人生,他认为越简单越美丽,越纯朴越真实。当然,诗人也陶醉于这片土地上的蓝天和白云,因为那白云和自己的状态一样啊,自由,随意,尽情地舒展在生命的蓝天!
觉悟生命,感恩生命,珍惜生命。这首小诗就这样,借非常平常的一个场景,以非常平淡的话语,轻轻诉说着这样巨大而深刻的命题。让我们在轻松之中体会到思想者的深刻,淡然之中感觉到灵魂的震颤。
以冲和平淡的艺术风格,通过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和理解,认识到宇宙、时间和生命的本质,由此获得心灵的巨大解脱,这就是禅诗所谓的“内省功夫”。这种冲和平淡的审美旨趣,也就是古人一直追求和提倡的“妙悟”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南北先生由于常年习禅写诗,领会了禅与诗的所有精髓,所以才妙手偶得了一首如此清澈通透、纯任自然的小诗,达到了诗歌技艺的最高境界!
推荐人:碧青
推荐理由:张黎的评论文章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有别于学院派。她用心去解读南北独创的六行体现代禅诗,解读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再创作。这样的评论文章,不仅读者容易接受,作者也容易接受。
B、世界禅意诗歌推介专栏
石苇依然只一叶
——品读芭蕉松尾的古典俳句
作者:昌政
我对日本的俳句,一向没什么兴趣,认为那只是偶兴,有如断章,属于不成篇的素材。虽然也知有个芭蕉大师,而且背得出他的名篇:
古池塘呀,
青蛙跳入水声响。
但是,这有什么深意?值得俳句诗人们那么推崇吗?然而中国诗人邹静之的一席话让我猛然惊醒——忘了当时他引用的是谁的俳句,大意是:跌倒又爬起/一脉青山静寂。邹诗人说,我们的一生要经过多少挫折,跌倒又爬起,跌倒又爬起,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可是抬头一看面前的青山呢,它根本就不动声色!与永恒相比,个人的悲伤太渺小了!
我顿时大悟!发现我的阅读方式和审美趣味,蒙蔽了太多的诗意!从此相信了俳句是诗,不泛优秀之作,正如中国的著名短诗《易水歌》:
风潇潇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谁能说它不是千古绝唱?白居易不也仅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得到前辈的首肯吗?诗,其实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见识独特、语言新锐和耐人寻味。更何况,俳句原本就是日本最小的诗体,整首才十七个音,译为汉诗,有的甚至只有一行六七个字,如果不以顿悟的方式去接受它的暗示或触发,就无法进入它的禅境!当然,它是极度浓缩的铀,又经过了转译,品寻其味就更难了。所幸,我阅读的日本古典俳句大师——松尾芭蕉的作品,是林林先生译的,他精通中国古典诗词,又是汉俳高手,再加上精当的注释,读来就饶有兴趣了。
经过林林先生介绍,我得知芭蕉大师(1644-1694)生活在清顺治元年至康熙三十三年,接受的贞门、谈林两派的俳风,倡议恰当使用俗语,丰富诗的生活情趣,有幽默感,倾向市民性,情调较为自由,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观:“不易和流行。”——也就是说,多年以后还能感人,时读时新。这很像朦胧诗后的现代汉诗平民化的追求:似乎是不着力的,脱口而出的,而却富有诗意,而且是鲜活的,如同生活的本身。从这点来看,芭蕉先生可以为师。
在芭蕉的笔下,什么都可以入诗,有着日本民间的生活以及平民的情趣。他习惯于取其场景的一角,从点滴中写出广阔和深远。先看两首诗:
其一:群燕低飞/碎泥落酒杯。
其二:树下鱼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前者似乎杀风景,后者显然有诗意,然而可贵的在于都富有生活情趣。诗中没写人,然而处处可见人,见到人的性情和一个民族的生活态度。如果到一户人家里去,可写的东西会少吗?芭蕉写的却只是:
渔民家,
灶马混小虾。
这是多常见的一个现象,然而诗人的观察是多么的专注。试想,如果不是热爱生活的人,会在意灶马混在小虾中跳来跳去的场景吗?如果没有童心,会从中看出情趣吗?当然,诗人对重大事件不会视而不见——
竟然与妓女同宿一家里,
秋月映照胡枝子。
秋月照着胡秋子——萩,这是当晚的夜景;诗人与妓女同宿一家里,是另一情景。在这里,诗人以秋月自喻,以胡秋子喻妓女,彼此和平相处,意味深长。甚至连猫儿叫春也入诗了,诗人更深地触及情欲——
猫儿叫春停歇时,
闺中望见朦胧月。
猫儿叫春,惹得闺中人望月,这样的世俗生活有着难言的悲伤,诗人既不是调笑,也不是讥笑,而是引导人们注意到这一种人之常情。
俳句多是瞬时的感触,但又只以景出,所谓溶盐于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秋月明,
一夜绕池行。
诗人什么也没说,但我们分明觉察那人的内心并不平静。是喜?是忧?因人而异,甚至因读诗时的心境而异。诗的容量也由此而扩大。喜形于色的也有:菜花开满园/麻雀赏花颜。
但是,高兴的只是麻雀,诗人的表情仍是隐隐约约的。或也许,花全开了,离谢也就不远了,麻雀哪知人的烦忧呢?有时,俳句以一种对比来暗示:
求施舍,
袋里之花和月。
写的是中国五代时的布袋和尚。这和尚,自己的布袋里装满了花和月,却天天背着它到处求施舍。诗在暗示什么?实际上,是和尚天天在向世人施舍?禅意深矣。直白的俳句几乎没有,其诗言志,必借物表现——
虽然夏天来,
石苇依然只一叶。
林林先生说这首俳句“含有孤高之意”。有趣的是,对于这羊齿类的植物,芭蕉称呼“石苇”,取的是石之坚定,苇之峭拔,让孤高的诗意更饱满;诗魔洛夫却直呼“羊齿”: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取的是羊齿吃草的功能,化静为动,让诗摇曳多姿。
芭蕉的俳句也总有惊人之语,其中不泛汉诗的锤炼之风:
春将归,
鸟啼鱼落泪。
处处闻啼鸟,原来鸟在为春将归而伤感呢,而鱼因为过度伤春,竟然整个儿泡在了自己的泪水里!“鱼落泪”,闻所未闻。而他写秋将归的俳句却是:
蚌壳蚌肉苦分离
秋将归去时。
骨肉分离,这是怎样的一种痛惜!秋在这里不是愁绪的起因,而是不可放弃的生命的一部分,写出了新意。他称赞学生诗艺有进步,写道:
闪电在手,
黑暗中当烛光。
闪电当烛光,何其独特的想象,而烛光是易灭的,不可大意,其戒勉之情尽在诗中。而有时,悲悯情怀不露声色:
遗弃儿,
霜为衣,
风为被。
以有写无,更深切地写出了遗弃儿一无所有的困境。后两例的语言甚至是相当现代的,诗意的空间也是多层次的,称得上是简而丰,繁而纯。
芭蕉善于夸张,所写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又别有一番情趣——
三尺山,
山风吹落木。
哪有三尺高的山?诗人要说的是山小叶多,把山写得极小,叶不就更多了吗?叶把山盖了,蕴含一种禅思。再来看看人在高山之上的姿态——
小憩于参天峰顶,
云雀在下飞鸣。
他在参天的峰顶,不说“一览众山小”,也就不起名利得失之心,只说云雀在脚下,飞鸣,人与鸟,各得其乐,颇有超然出尘之慨。但有时,诗人会把自己缩小——
春月夜,
暂且逗留花蕊上。
花是终归要谢的,再美的春月夜也无法阻止、挽留。人生如寄,只是“暂且”。然而“逗留花蕊上”的人生,虽短,却是费尽了一世的追求。而面对人生之旅的这个庞杂话题,诗人说:
杜若作话题,
也是一种旅中趣。
杜若是初夏水边的一种小花——想想它寸步不移淡定的一生,想想流水急冲冲的样子,再看看风尘仆仆的行人,是会哑然失笑的。
芭蕉的表现策略,与他吸取汉诗营养有着很大关系。他的许多诗,明显地表露出化用汉诗的痕迹:
今夜三井寺,
月亮不敲门。
显然化用了贾岛的“僧敲月下门”。“时鸟声横江水上”,据说是从苏东坡前后赤壁中的“横江”之句脱胎而来的。至于“寒鸦宿枯枝/深秋日暮时。”让人一下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类似的俳句还可列出一些,如“细看墙根下/居然开荠花”;“此川上下游/同是月之友”;“年年樱瓣飞/花屑化作肥”。等等。
芭蕉熟练地运用着汉诗的通感技巧——
“梅雨声不断/耳朵也发酸。”由梅而觉得酸,进而连听梅雨之声,觉得耳朵也发酸了。秋风是什么颜色?“比起石山石,/秋风色更白。这是由石的冷硬想到了风的凌厉,所以,风也就有了石的颜色,而且更白。
武藏野,
鹿鸣一寸声。
林林先生注解道:“武藏野广大,鹿儿矮小,声只一寸长。”鹿鸣声原本无形,以尺码表示,其大小就很形象了。“牛棚残暑蚊声暗”,初稿是:“秋声起,牛棚蚊声低”。改为暗,是因为牛棚太暗了,觉得摸黑叫的蚊声也是暗的,很生动。
如果不了解诗人所在国家的生活及习俗,有的诗无法理解。“鸬鹚船/兴致舒畅/黯淡转神伤。”这是为什么呢?林林先生介绍说:“捕取鲇鱼的鸬鹚船,先是点燃熊熊的篝火,顺流而下,篝火渐渐消灭,船在黑暗中归去。”这就难怪诗人先是舒畅,不见了火,神情就随之黯淡,甚至感到神伤。
菖蒲结做草鞋带,
绑在行脚上。
为什么?原来,日本也学中国过端午节,把菖蒲挂在檐下避邪;要出远门了,就把它绑在鞋上。“投宿已疲乏/忽又见藤花”,初读误以为写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林林先生说,藤花在暮霭中有凋谢状,看了更感困倦——原来竟是雪上加霜之意。
读芭蕉的俳句时,觉得中日的民族心理差异很大。诗人为了表达惜别之情,愿是一只蝴蝶,把翅膀撕下给花作纪念:
蝴蝶为白罂粟花,
撕下翅膀作纪念。
让人觉得残忍。台湾诗人也有写把自己的翅膀送人的,用的是“摘下”,让人想到摘果子的动作,显得平和;而李白把心掏了出来却仍是一种美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因为他不直接写掏心的动作,不让人作血腥联想。范方写项羽自刎时,更是高明:
拔剑而长啸兮
喉管向西天
吐出
悲凉的残照
只写了一个虚拟的自刎动作,其余都以残照之景暗示死亡。
日本人喜欢樱花,喜欢它开时灿烂,谢时果断,喜欢那种短暂的美。但是,人生的况味远非樱花可以比拟,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缠绕:开炉时/瓦匠渐老鬓霜白。——冬天临近,又请那个瓦匠来修炉子,突然发现:他比去年老多了。这一瞬,心有多少感慨?悲从中来,倍感人生短暂:
路旁木槿花,
马儿一口吃掉它。
在中国的《诗经》,木槿就用以表示韶光易逝,更何况,一口吃掉它!其慨叹是何其深沉,然而诗人只将所见的一景写出,让触动自己的瞬间保持原生态再去触动读者,诗人不动声色:
耍猴的,
杵洗猴子小袖衣。
写的是所见,可笑,但笑不出。因为诗人觉察了其中的人生况味,那种相依为命的悲情。而更为悲凉的是宿命感——
此身或将曝荒原,
风吹入骨寒。
芭蕉的一生多半在旅行中度过,对漂泊不定的人生有太多的感慨——
今秋为何添霜鬓,
飞鸟入浮云。
年已老,行不定,飞鸟所栖的竟然是浮云。诗人采取的是“浮云游子意”的表现手法,诉说旅人情怀。他从行旅见闻中感喟人生:小虫漂流一叶舟/何时靠岸头。但是没有止境。身心俱疲,也无法抗拒人在时光之河中的漂流,萍踪浪迹,只能听之由之:
岁暮未能歇,
仍需戴笠穿草鞋。
岁暮的感伤,中国诗人也是深切的。方思写道:
夕。雨止。昙。有朋千里来
略停行脚 次日又上航程
说:岁暮却思远旅
在日本,人们称芭蕉为“俳圣”。我读俳句不多,但也感到他的魅力难以抗拒。如果去除了孤高之意,那么,我觉得异军突起的芭蕉,至今“石苇依然只一叶”。芭蕉的美是不朽的,人们为他立了三百余座的句碑。据林林先生说,五十一岁时,芭蕉死于旅途中的大坂,临终前留下了最后的俳句,让我们相信,飞扬的灵魂岂是肉体所能束缚的?听,一代俳句大师松尾芭蕉在病中吟:
旅中正卧病,
梦绕荒野行。
推荐人:南北
推荐理由:日本俳句,深受中国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的俳句诗人,芭蕉在这方面是很独到的一位。昌政的这篇评读赏析文章,融入了自己由疑到信的过程,从而具有了个体的参悟经验。也由此,对于每一个现代禅诗的探索者,都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借鉴的参照。
C、张黎:古代禅诗赏析2题
与清风兮同栖,与明月兮共眠
——王维《酬张少府》赏析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松下听风茶一壶;临泉轻赋诗一首;皓空对月酒一樽------
多么美妙的画面,多么美妙的心境!古往今来,这种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引起了多少人的无限向往啊。
但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又强烈束缚了人们对这种理想生活的追求。他们,只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和打击之后,才完全对政治失望,彻底认识到现实的虚伪,最后回归到自然的怀抱的。
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首诗,是他年老隐居蓝田辋川时酬答朋友之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到了晚年,才终于摆脱了红尘那些纷纷扰扰的勾心斗角,才终于回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生活状态,此时的王维,身心顿感轻松。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对于那些依旧争斗着的人们,对于那个依旧喧嚣着的世界,让它们都离“我”远去吧,山林,静美的山林,这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在这静美的山林,在这属于“我”的真正的家里,一切都是如此亲切:松风阵阵吹来,像妻子一样温柔地为“我”宽衣解带;一轮皓月高悬,像知音一样静静地欣赏着“我”的琴声。在这无穷无尽的天地之间,“我”是属于它们的,它们也是属于“我”的。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我”的朋友张少府呀,你还要问什么佛呀理啊,真正的佛理不在书本里,也不在讨论之中。它到底在哪里呢?你自己想去吧。哦,“我”要唱着渔歌驾着小舟回去了。
王维回了山林,但是,真理到底在哪里呢?王维为什么不回答张少府呢?其实,他早已用实际行为作了回答。
与清风兮同栖,与明月兮共眠,驾一小舟兮唱渔歌,畅游天地兮乐逍遥!
这,就是王维的答案。
在仙乐中羽化飞天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赏析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一僧,一琴,一诗人,多么高古!
峨眉峰头,翠绿环抱之中,云雾缥缈之间,松风阵阵,仙乐袅袅,又多么美妙!
僧人浚的琴很好吗?李白说,当然好,可与司马相如的“绿绮”相比。僧人浚很热情吗?李白说,当然热情,看他瞬间就从山顶来到了我的身边。僧人浚的琴艺很高明吗?李白说,当然高明,他只用“一挥手”,就有风过万壑之韵。
好琴,好友,好技艺,多么称心!
好友怀抱好琴,好琴弹出好乐,好乐响彻山谷,又多么满意!
就在如此的状态中,诗人李白静静地让音乐缓缓地流淌过心灵,让心灵跟随着音乐的音符向空中飞去,飞去。僧人浚的音乐像纯净的流水吗?是的,它顿然洗净了诗人所有的世俗杂念。僧人浚的音乐像高远的云朵吗?是的,它带着诗人的灵魂飘到了广阔自由的太空。
哦,怎么僧人浚的琴声停止了,怎么寺院的晚钟也在山谷隐约回荡,是啊,抬眼望去,青山隐隐秋云重叠,天色,已经是傍晚了。
诗人在音乐的沉醉里忽略了时间的变化,在心灵的飞翔中忘记了人世的存在,听僧人浚弹琴,真可谓是美的享受啊。
神仙,人们向往的神仙,可能就是这样的吧?诗人李白在美妙的琴声中,羽化飞天了一次
语说:一诗一评好文字,读来让人更清爽。这就是文字带给我们的美妙!
C、现代禅诗评论和随笔专栏
现代禅诗,呈现出全新的境界
作者:碧青
现代禅诗流派,已经显示出当代诗坛全新的气象;现代禅诗,正在呈现出中国现代新诗全新的生命境界。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重点阅读现代禅诗探索论坛选刊作品所得出的结论。
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都在追求一种高洁的生命境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如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于谦等等。五四运动后诞生中国新诗,艾青、北岛等很多大诗人,亦写出了不朽的诗篇。中国新诗诞生以来,诗人们伴随中华民族由战火和灾难的岁月,走向了祖国的独立与富强。近百年来,诗歌流派纷呈。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获得了解放,诗歌作为时代精神的最强音,曾有有过人性觉醒的春天。
三十多年来,伴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出现,文学创作也出现多元化的格局。诗歌在社会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解了很多诗歌原有的意义,也带来了人们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很多诗人都在为诗歌付出代价,希望诗神的旗帜,在人类精神天地的最高处飘扬。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诗人们并没有用诗歌赢得应有的尊严。原因是复杂的,来自于社会和诗人两个方面。
虽然,现在不是诗歌最受青睐的时代,但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诗歌创作最自由的时期。现代禅诗流派,就是中国新诗在寻找新的发展路途中,自然形成的。时代,为现代禅诗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土壤。它亦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深受我国千年传统佛道文化的影响。同时,融合了西方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现代禅诗流派的代表诗人是南北。他是诗人,亦是禅者,首开中国现代禅诗创作的先河,这是他对中国新诗最重大的贡献。
几年来,现代禅诗研究会的基本会员何兮、刘向阳、苦李子、樵野、古石、大畜、张 黎、邹晓慧、还叫悟空、昌政、雪蛟、若与、碧青等人,还有大批现代禅诗探索成员,和南北一起走上现代禅诗探索的道路。虽然,现代禅诗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诗人们以心灵的方式,观照大千世界和人类本身,用智慧和爱超越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某些隔膜或矛盾,拓展了生命深处的诗意,还原了诗歌的纯粹。他们懂得:
一首干净的诗
如一个穿旗袍的美人
如一份千年修来的禅缘
如一个民族的内心
如丝绸般的仁爱
(引自邹晓慧的《还原诗歌的纯粹》)
一、在感悟生命和世界的过程中,进入大境界。
世上的万物,都依赖大自然而存在。那么,世界万物的根本,就是相同的。世间的万物之间,通过共同拥有的那个灵犀,是有可能沟通的。爱,就是所有生命的灵犀。爱,就是心灵的本质。对于诗人来说,心的疆域有多大,诗的空间就有多大。现代禅诗探索者在心灵直面世界的时候,抵达了更广大的天地。他们在感悟生命和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着心灵的超越,让诗歌进入了一种大境界。由此,现代禅诗花开,开始走向枝繁叶茂。
诗人的心灵抵达世界的深处,也是让世界来到了诗人心灵的深处。例如南北的《图前》:
站在世界地图前,中国
也不过那么一小片
而今,我站在宇宙地图前
地球,又只是那么一小点
而生命,我的你的他的
纷纷纭纭,吵吵嚷嚷,千千万万
竟是这点点片片上的
一瞬间
在一杯茶的氤氲中
我将所有的图折叠,装起
让它们在我的胸中融化,长出枝干
世界永恒的意义,就是生命的生长。诗人南北“在一杯茶的氤氲中/我将所有的图折叠,装起/让它们在我的胸中融化,长出枝干”。他深知,人在世界里是多么渺小,生命如露如幻。他梦想把整个宇宙都装在心里并融化,长出这个世界上新的枝干,让生命在爱的轮回中,像宇宙一样永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世界的实有和空无本是一体的,是否也可以说,这是禅宗的世界观。当人类的心灵突破某种界限的时候,就会以消失原有事物的假象的方式,抵达无碍而广大的世界。如诗人左岸的《界限》:
不知道树林里有多么安静
阳光倾泻到地面,像一堆安睡的小孩
风站着是一间古老的木屋,低头是一朵花
山岗的冷色加入,使野葵散放的无形
石凳的末端
有果实停止的怀念,与我身体多出的一部分
艾草,隐退于白昼的暗处
消失是一种大我
自由自在的野味,无言的渗透
充满快感,它无需时刻提醒我
处于什么性别
这样的时刻,诗人也找到了自己,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自由感。
二、心灵和世界深度的契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最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当今,我国正在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现代禅诗探索者们,正是在追求自身心灵与世界和谐的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突破。
现代禅诗流派的诗歌意境,实现了心灵和世界深度的契合。南北的《木笛》一诗,是代表作。现代禅诗探索论坛驻坛评论张黎在评价《木笛》一诗时,这样写道:“佛说,生命没有出生,亦没有消亡,组成它的物质只是聚合又分离,在一次次地循环。而且,任何一个单个的生命循环都只是宇宙大循环中微小的一部分。看,南北手中的这个木笛,当它是生长着的树木的一部分时,它以一种形式存在,而当它以笛子出现时,又呈现出另一种存在方式。”这是一只心灵和世界同一的《木笛》:
它发过风的声音
它发过水的声音
它发过泥土中根的声音
吱吱呀呀
从一段年轮中独立而出后
它如今在发出我的声音
让生命与世界融为一体,是探索现代禅诗的诗人们,共同的追求。诗人何兮的组诗《海岸线》,自然优美而诗意飞扬,把读者带入了无限美好的天地。相信我摘录在此的这些诗句,没有人不喜欢。
3
海天相接
就像我闭上的眼睑
5
在岩石上躺下来
裸着晒太阳
一天就是一天了
7
坐下来,听海风海浪
掏空岩石也淘空我
8
雪白的浪花开了又凋谢回深蓝的海里
我也将回到初处
碧青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在家园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中寻觅诗意。她的家园,远古的时代,曾经是古老的大海,在漫长的时间里,由于地质变动,世界发生了桑海桑田的变化。燕山隆起,众多的河流也消失了。古老的长城占领的群山,像时间凝固的潮水。就在她的心灵融入家园大地的那种诗意的时刻,她进入了新的生命空间:
世界沧海桑田的变化
是多么壮丽,
自然造化的手掌
抚摸着岁月的大地
古老的大海和河流消失
留给我
每天行走的大地
此岸和彼岸合一
(引自碧青《不再问彼岸在哪里》)
是啊,在我们生存的大自然里,我们家园的土地,就是一片神圣的净土,就是不断生长万物的大地。彼岸即此岸,此岸即彼岸,此岸和彼岸合一。
三、自然简朴,却呈现丰沛的气韵。
追求自然简朴,是心灵向生命本身的回归的重要标志。现代禅诗表现了诗人心向世上美好的事物,心,也因而被洗涤,生命呈现新美的气韵。例如南北的诗《布谷》:
布谷的呼唤
在午夜的空气中
开放
后来,是一阵雨
洒向积尘很深的
心中
读南北的诗,常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的感觉。他的诗,像春雨、阳光和清溪,让人的心灵很快就安静下来,进入一种美好而安宁的世界。
南北,不仅是诗歌进入了一种大化之境,他还在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诗歌形式的创新。他创出的六行现代禅诗,自成一格,这是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另一种重大贡献。
现代禅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的静悟的过程中,达到生命自在的状态,而且展现了生命的丰美,天地之间浩荡的生机。例如如南北的《就这样》:
山谷里,我的木屋子
屋外有几棵芭蕉
屋内
也有几棵
芭蕉的叶片
亮绿
阔大
阳光爬进屋里来了
阳光是绿的
风也爬进屋里来了
风也是绿的
我坐在地上
喝茶
看芭蕉在风中
在阳光下摇晃
就这样,一杯茶
一个上午
是啊,只有坦露自然真性,人,才能够融入世界的蓬勃。何兮的《残(之三)》一诗,让我感受到自然的深度:
这场雨下得有深度
一只破草鞋雨后绿了
这首诗仅仅两行,却写出了一场雨的深度。那是催生生命的雨,那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雨,那是使一只破草鞋都绿了的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雨,使天地之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四、语言清新,空灵优美,意境高远,充满生命内部的愉悦。
现代禅诗探索者,没有古人般归于山林的隐士,也没有居住在庙堂里的僧人。他们以不同的职业身份,行走在现实社会之中。众所周知,现代人的浮躁,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现代禅诗的探索者们,同样承担着生存的重负,拥有着多彩的梦想。但是,他们用一种心灵的力量,清除着心灵的浮躁,努力去超越生命的烦恼和生存的痛苦。
诗人恬淡的心性,大多是在岁月里修炼出来的。当他们有能力自己把自己的心,安妥地放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心灵,便会生出生命内部的喜悦。禅者称之为禅乐。内心平安的诗人,更具有对世界和生命敏锐的感受力和灵感捕捉力。能够通过笔端,描摹心里生发的意象,创造出空灵优美又高远的意境。例如昌政的《静夜思》:
拆散船板
择岸搭一座小屋
且饮酒
且看浪花飞落在庭前
此前,诗人张传海曾经对昌政的《静夜思》,写过精彩绝伦的评论,我无法超越,故此引用。“其实质是诗人看破“船”这一物象,而这一外在的表象,平日里过于让我们执者、迷恋、依赖和充满妄想,它常常迷惑着世人的双眼和悟性。诗中巧借拆船引渡,暗合佛理禅意。通过自性自悟发现人生快乐的真谛。渡不在外力和形式,而在于人内心的自悟。诗人通过破“船”立“屋”,来达到“且饮酒/且看浪花飞落在庭前”的最高境界。
有时看破不渡,是渡也。
在禅者的眼里,万物皆有佛性。在诗人的心里,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歌颂和礼赞。人性的真纯,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在现代禅诗探索者的群体里,张黎是双翼天使。她的诗歌创作和评论都具有极高的文采。我认为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献给佛陀的十二首歌》,诗人南北曾写过专评,目前还无人能够逾越。我尤爱张黎的禅意爱情诗。她的爱情诗,表现了爱、天性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极高境界,像天地间清新的风吹开的灵性的花朵。比如《这里什么也没有》:
这里什么也没有
除了蓝天白云
除了山峰草地
和 山脚流淌而过的小河
这里什么也没有
除了暖暖平铺着的阳光
除了淙淙弹奏着的水声
和 一缕忽浓忽淡的花香
这里什么也没有
除了我和你
除了彼此依偎着的温暖
和 浮在我们脸上的幸福
现代禅诗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把天性融于清新的语言里,营造自然空灵的禅境诗意空间。例如大畜的《雪》:
雪跟在落叶后面
纷纷飘洒
这只是时序
雪花该落时
就飘落了
假如一片雪花
不经意
飞入你的掌心
握住
或者放手
它一样瞬间融化
简单而深邃的意象,表现出生命和世界的美好,和由此获得的心灵愉悦和幸福感,是现代禅诗一种很高的境界。例如星儿叶子的《大海边捡石子的女孩》:
晨光熹微
大海安宁
早起的人们捡起鱼虾和珠贝
一个女孩捡拾漂亮石子
风中传来她的歌声
清净而不枯寂,沉静而不呆板,使现代禅诗具有了心性的澄明。例如若与的《读书》:
抱着一本《庄子》入睡
醒来不见庄子
山坡的野菊花开了
橙黄一片
山雀飞来
我的背篓丢在了山坡上
具有让人的内心感动温暖又充满某种喜悦的感染力的诗歌,还有如雪蛟的《草地》:
两只不知名的鸟儿
反复啄草尖上的一串露珠
露珠被碰落了,它还在啄
啄露珠滴落的影子……
鸟儿的喜悦
让一个背影荒凉的人
热泪盈盈
人类最美好而丰沛的感情,是生命的幸福,这也是人生追求的终极意义。现代禅诗探索者,追求心灵觉悟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圆满和幸福。幸福本是人生命最美好的感情,它就存在于人的生命里。只需要人们用心去体悟,用慧眼去发现。在此,以吴伟锋《幸福》为例:
幸福是一朵花儿
开在微笑的脸颊
开在沼泽,森林,沙漠
开在时间的缝隙
无处不在
幸福一直潜藏在
善于发现的慧眼里
现代禅诗探索者,在创作中不断深化关于幸福的主题。例如散心的《行者心愿》一诗:
留下一个脚印
为后来者
暖脚
人的幸福,如果只有心灵能够拥有和把握,那么,幸福,也只有心灵能够生发和永存。洞悉了这一秘密的诗人,智慧的心灵懂得了幸福的真正意义。把幸福赠给他人,幸福就会增值。就会像种子一样,像青草一样,在大地上蓬勃地繁衍。
爱,在有情的天空张开翅膀。诗人的心灵,就在爱的天空舞蹈。邹晓慧的《我们》,表现出了爱的力量。
那些花
没有人看到
也开了
风一样赶着泥土气息
三月的声音就象彩翼
在乡村的肩上一甩一甩
阳光围着新鲜的背景
掠过秋千
雾湿了泪花湿了翎羽
我们就象两只多事的蝴蝶
我们不因花粉而甜蜜
因为爱 我们轻轻舞蹈
现代禅诗告诉了人们:爱,是人类永恒的故乡。爱,是心灵最辽阔的天空。拥有爱的心灵,才能贮满生命本身价值的意义
五、直觉思维,缘心生境,宁静圆融,又富有现代感。
佛说,人走向觉悟,有四万八千法门。而诗人面对着大千世界森罗的万象,如何与自然事物融合与沟通,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现代禅诗探索者依赖直觉思维,缘心生象,进入宁静圆融的生命境界。以顿悟的方式,能够迅速捕捉到心灵深处的映像,并优美地表达出来,使诗歌富有强烈的现代感。例如古石的《灯火》一诗:
走出房门的时候,天色
已经暗淡下来
星星点点的灯火闪闪烁烁
就像一只只鸟在悄然鸣叫
天色越来越暗
在这静谧的山野
我看见星星点点的鸟声
越来越亮了
南北曾经对这首诗,有过高度的评价:“古石的诗,整体的水平达到了一种宁静平阔和圆融的高度。我推荐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不但继承了中国唐诗宋词里面画面感和禅意的传达,更熟练的移植运用了西方的现代技巧,用通感的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的营造。”
直觉思维,是人的某种特质。它具有无形的创造力,也是人类心灵获得突破的法门。诗人运用直觉思维,心灵会在瞬间准确地感受到眼前世界的真相,或自身的真实。运用直觉思维,心灵还可以预见到某些事物的态势。运用直觉思维,心灵能够在瞬息之间,把握住或契合世界的本质意义。
而诗人能够很好地运用直觉思维,需要心灵处于高度的宁静和谐状态。达到自我生命圆融的状态,进而表现出诗歌的圆融境界。诗人可以用心触摸某种事物最细微的脉络,也可以思接千古,思接大千世界。比如昌政的《光芒》一诗:
天上的光芒在地面爬行。
是坠落在桂树下的一角纯金的阳光,
陷于阴影而在爬行;
是边角已磨损的无名星子,
忍受着杂蔓的牵绊,一声不吭。
但在爬行。
地面的光芒在向天上爬行。
爬过沼泽、沟坎、围墙以及空白的时刻,
穿风,涉水,在庙堂或草堂,
都是明亮的歌声。
哦,被践踏而却始终高于
践踏者,就连绝壁也挡不住这一线光芒的前行。
伏地的光
沿着诗行一字一顿回到天庭。
当天上的光芒俯视众生:
凡是飞翔的、奔走的、爬行的、蠕动的,甚或无可挪移的
全都有了影。
光和影,都在爬行。
张黎在推荐这首诗时写到:“圆融境,就是用超越了一切对立和矛盾的方式来审视宇宙,然后所达到的一种禅悦心态。这种哲理审美是佛禅追求的最高境界,此诗即是用现代诗歌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对世界的圆融观照的。诗的生命便拥有了神性的崇高。”
直觉思维,也可以直接让诗人抵达自己的生命深处,展现优美的诗意。例如樵野的《山中一景》:
比如此刻 那些红叶的寂寥
所幸没有风的打扰
才会侧耳 倾听来世的脚迹
就像一只灰白的鸟 飞来
紧紧抓在枯枝的哀伤上
光充满问询
曾经从哪个方向展翅
直觉思维,带着生命的呼吸。所以,诗人创造的诗意,极具现代感。例如还叫悟空《短诗之5》:
七月的牵牛花长势旺呢
一夜之间,就锁住了
宝相寺的门环——
诗人张传海的《水滴》,一滴一滴就把一夜的空给滴满了,一滴一滴把世界滴满了。奇思异想的灵动诗意,使整首诗蕴含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动感。
秋风秋水中夹着什么
屋檐和雨滴一夜未歇
它盯酸了檐下那只老旧的水缸
水珠一滴二滴三滴……
一连串地追了下去
让一夜的空满了出来
直觉思维将诗的灵感迅速视觉化,还表现在构思大胆巧妙,意象天成。例如马列福的《姐姐》:
坐在一朵桃花里
一遍一遍,梳着乌黑的长发
和春天的心事
现代禅诗直觉思维的诗意,并不是直白简单,而是更加深邃和含蓄。比如江南山民的《在湖边》:
几顶帽子
几根竿子
几个漂子
水们一早知道
鱼们——
有的知道
有的还不知道……
禅宗的修炼心性,追求的是心灵的超越。诗人写诗,亦是追求心灵的超越。而现代禅诗流派的诗人们,实现诗歌创作的突破,是依赖直觉思维和本真的心灵,共同完成的。让人难忘的还有诗人朱枫的《短句》:
秋叶落下,冬雪落下,
还会有什么落下?
一个人在清朝哭
他的泪水无法滴到现代
南北说,此诗是“很耐咀嚼的一首诗。四行诗,透视了生命和结局。很现代,很禅意。”
不该忽略的,还有怯情的《入秋》:
比秋先凉下来的
是寺院的古钟
山雀飞倦了
将夕阳一点点收起
藏在腋下
这些现代禅诗,看似及其简单的画面,却巧妙地运用了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语言凝练干净,无形的思想寓于有形的意象,暗示、隐喻、通感等语言技巧,营造出一种思想深刻的意境,展现出广阔的诗意空间。
当然,现代禅诗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诗人们加倍努力,在修炼心灵和创作的过程中,解决现代禅诗存在的创作问题。我只是就读到的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前七期的选刊,匆忙谈了一些读后感。关于现代禅诗,更多的话题,更深刻和完善的诗论,需要其他的诗人和评论家去撰写。
作于2010年1月10日——12日
推荐人:张黎
推荐理由:现代禅诗,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诗坛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诗歌流派,并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流派风格。碧青的这篇文章,对当前现代禅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总结,观点鲜明,论述详尽,这对于论坛的发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现代禅诗信息广场
★现代禅诗研究会的三年工作计划(草案)
草拟:南北
按:既然我们是一个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团体,就不能没有一个工作的计划和目标。或许有的远景目标我们暂时还没有去实现的条件,但是,却必须先行展望,才可能在条件成熟时,或者是在有善缘援手时,毫不犹豫的实现之。
也有一些目标,是只要我们努力,就能办到,就能办好的。那么,我们就努力吧,先将能办的办好。将暂时不能办的,画成图画,悬在壁上,每日观望,就终有一日,梦想能成真。
下面,是我具体想到的几条。
1,编选一本《世界现代禅诗选》(近期计划)。以现代禅诗探索同人为主体,兼顾欧美、日本、港台、东南亚等不同地区国度符合现代禅诗理念的诗人作品;
2,对现代禅诗进行多语种(英语、日语、法语等)翻译、出版和传播(近期。长期计划);
3,建立自己的出版、翻译和讲习禅坐中心(远景规划);
4,研究会同人,在交通、聚会方便的前提下,所居地区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现代禅诗爱好者,可以设立现代禅诗探索小组,创办自己所属论坛,举行定期聚会和相关的艺术讨论,并开展与其他小组的互访和交流(具体情况,可按此后的相关细则操作);
5,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现代禅诗研究会的固定会所,作同人间的交流聚会之用;
6,每月坚持编选网刊《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每年编选出版至少一期《现代禅诗探索》丛刊(进行中的计划);
7,对于欧美等英语写作诗人的“现代禅诗”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作品,研究诗人。
说明:暂时,就想到这些。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请讨论和补充。
另外,对于这些计划项目,每位同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选择,担任项目主持人。当然,更可以提出自己的研究、写作项目。只要是与现代禅诗相关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2010-1-17,大理州
★张黎关于禅诗评论的五年工作计划
写作、出版三本图书:《中国现代禅诗评论集》,《简评一百首现代禅诗》,《赏析古典禅诗一百首》。
《中国现代禅诗评论集》,主要分析和推荐现代禅诗论坛同人们的作品。《简评一百首现代禅诗》,选择世界范围内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现代禅诗进行分析、赏读。《赏析古典禅诗一百首》,对古典禅诗进行系统的总结。
《现代禅诗评论集》,下一年要完成的评论有《雍容深邃的禅理大化之境——解析南北的六行体现代禅诗》、《静谧澄旷的触目菩提之美——古石现代禅诗的艺术分析》、《神采飞扬的汉语“组俳”——何兮特色的现代禅诗新形式》、《用爱将此岸和彼岸合一——碧青现代禅诗赏析》、《花开易见落难寻——苦李子的现代禅诗赏析》、《走进万物的心里——樵野现代禅诗的艺术特色》。
以上是计划,具体做起来,可能还要受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不过,写出来,就有责任感和方向性了。
★何兮计划
1、《现代禅诗一百首》,中文繁体,日语双文出版。主要诗稿来源为现代禅诗研究会成员作品。(短期计划,正在做)
2、 日本禅意作品介绍,比如俳句。另外介绍汉俳作品。(长期计划)
3、 现代禅诗研究会推介,经费筹措,对外交流等。(长期计划)
2010.1.17夜 且由斋
简讯
★《现代禅诗探索》创刊号问世
由现代禅诗探索研究会主办的《现代禅诗探索》创刊号于2010年1月顺利出刊发行。南北任主编,张黎、古石、碧青为副主编。该杂志的问世,在中国当代诗坛呈现了全新的境界,标志着现代禅诗流派的形成,并进入发展的新时期。
★樵野诗四首在《华夏诗人报》发表
《华夏诗人报》以现代禅诗为题,发表了樵野的诗四首,即《秋山一隅》、《梦花》、《对语》、《山影独语》,表明了现代禅诗正在得到诗界的认同。
编者手记
碧青
今天,终于编完了2010年第1期《现代禅诗探索》选刊。本期选刊主要有四大板块:诗歌作品、现代禅诗英译、诗歌理论、现代禅诗信息广场。而诗歌理论部分,我开设了《现代禅诗流派诗人推荐》、《世界禅意诗歌推介》、《古代禅诗赏析》、《现代禅诗理论和随笔》等四个专栏。
欣喜和轻松之余,又有一种深深的遗憾。欣慰的是,一月份,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和理论文章,可以说,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作为收集珍宝的编者,面对遍地闪耀光芒的宝石,自然欣喜万分。然而,本期可选内容太多,我只是一个拙笨的拾宝者,我的袋子又太小了,拎着满袋子的宝贝,还不想移动脚步。我好想长时间坐在这诗歌的原野,像居住在春天的花丛里。本期的遗珠之憾真的令我有些不安。坦率地说,还有多首好诗可以入选,还有昌政等的多篇诗评应该入选。好在这种遗憾可以弥补,我们可以在二月继续推荐,在下期选发。
天地时序永远在不断地变化,万象更新的春天就要来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我已经感觉到,现代禅诗探索者迎来了开放自己的春天!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希望现代禅诗探索者,以群体力量推出几本好诗集,自信地走出诗意的风景!
2010年1月31日
标签: 秋寄从兄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