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怀着和贾岛同样的心情,我来到武当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会于此,青山绿水、层峦叠翠,这一趟荡涤心灵的旅程,更像一场精心安排的约会,充满了浪漫和惊喜。
武当山真不愧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站在武当之巅放眼望去,山峦起伏,层林尽染;深山流涧之中,古建筑群依山傍岩,错落有致,景色奇伟,如入仙境,确有点羽化而登仙之感。
由老子到尹喜,由真武大帝到张真人,这座绵延八百里的大山,处处充满传奇。两天行程里面,所到每一处,所见每一人,无不闪烁着道家哲学思想智慧的光芒。特别是关于那些隐士的故事,让我沉入其中欲罢不能。
《易》曰:“天地闭,贤人隐。”从姜太公垂钓渭水,介之推首阳山隐居,陶渊明东篙采菊,到太白公浪迹山水,中国之隐士可谓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仅武当山一地,就曾有著名隐士如周之尹喜、汉之阴长生、晋之谢允、唐之吕纯阳、宋之寂然子、明之张三丰等均在此隐居。虽然如今许多宫观已成瓦砾,然而这些先贤留下的灼见真知却流传至今,万古流芳。
于是这一路,我格外留心武当隐士的故事,希望能得一机缘巧合,与某位先知品茗畅谈。然而一路走来,除了那些久居山中的道人,满眼皆是来去匆匆的游客,再不曾见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地之间”的真隐者。据说有一位七十余岁的老道人,在紫霄宫某处孤独闲居,以养蜂为乐,自在修道,颇有仙意,特意前去探访,谁知也未能得见,心中颇为遗憾。
大凡隐士者,或握瑾怀玉,腹藏宇宙之机;或高行巨德,胸怀天地之志。我等凡夫俗子,自然不得慧眼相识,也罢!但是我相信,这武当山中定然是有隐士存在的。或许,就在我们列队而上时,他正在半山腰的某个偏僻角落淡然而视;或许,就在我们瞻仰道宫时,他正掩门而出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或许……或许我们根本就无缘与隐士照面。
其实,照面也可不必的。作为武当山短暂的访客,我们仅仅是短暂的离尘者,吸纳几口清气之后,总归要回到闹市之中重尝人间百味。而隐者,远离世俗的繁琐与纷扰,一卷书、一壶酒、二三淡菊、数丛疏竹,静观微岚却洞察千里之外。所以纵然与真正的隐士“同在此山中”,却终归“相逢应不识”。
面对这激变的时代,这真真假假的世象百态,今天还有多少人,在坚守着清洁的精神?如果甘喜重生,是否还能弃子离家,重走古道?李素希是否还能一生清修,独伴榔梅?还有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是否还能 “笑比黄冠趋富贵,更无一个是知音”?
这个世界,从来不乏蜂逐于高堂华屋、香车宝马者;不乏对现状永不餍足、哀声怨道者,却鲜有人仍然怀抱古之圣者的淡泊与清雅。千古风云、世事争伐,均化作了他们茗炉里升起的一缕轻烟,随风逝去。
逝者如斯。面对转瞬即逝的时光,我们该如何走好今后的旅程?回首望武当,山不语,只将这一串疑问留给我们自己作答。
标签: 寻隐者不遇贾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