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历史人物,有这样戏说的吗???(转载)

非凡网 38 0

  话说柳宗元因参予“永贞革新”被贬为邵州刺史,行到中途又遭宦官俱文珍构陷,加贬永州司马,可谓雪上加霜 。司马为刺史副手,有职无权,柳心下极不痛快,老婆杨氏整天喋喋不休:看人家刘禹锡看人家刘禹锡……全然没了当年杨柳结发时的温情,惹得柳宗元无名业火上蹿,索性倒骑着永州主要交通工具——毛驴散心去了。

  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历来是中国失意文人流行的生活图景,柳宗元也不能免俗,况且,写文章尤其游记之类本是他的强项。不久,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散文作品问世,永州人民争相传诵,盛赞他“四谋主义”(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之高远深邃,“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之孤傲高洁。 一些梦想成名成家的小文人纷纷登门取经,无数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仰慕之情,只苦了老婆杨氏,洗茶碟都来不及。一些新闻媒体也来凑热闹,开设了柳氏专栏,开通了司马热线并掀起热点讨论,话题之一是一个倒霉的中央级官员怎样平衡自己的心态?怎样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找到生命的坐标?偶有刚出道的小记者挎着帆布包追着柳司马,问一些没有水准的问题:请问司马大人,你真的打算与政治绝缘么?真的么……弄得柳宗元王顾左右而言他。

  只有好朋友刘禹锡知道,柳宗元虽遭困顿然政治理想的胚芽仍在疯长,娱情山水不过是醉翁之意。凭着经验他劝朋友不要太招摇,而且不要老是在民间转悠,要走走上层路线。作为同时被贬的“天涯沦落人”,刘禹锡因为经常与上级领导唱和竹枝词的缘故,已由朗州司马提拔为夔州刺史。对刘梦得的那点小九九柳宗元不是不会搞,而是他才三十出头,正是目空一切的年龄,不屑为之。

  暮春时节,柳宗元受顶头上司王忠之命率工作组下乡检查春耕生产。但见田地大片荒芜,蒋家村情况尤甚。入得村里,无人迎接,十家中有九家关着门,少数几个村民远远看见检查团就躲开。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姓蒋的小子,详问之下才知道是因为永州出产一种能医治各种怪病的毒蛇,其毒无比。皇室药业用皇命征收,用之可抵人头税。现在农产品价格低,人头税又重,种庄稼已没什么搞头,乡里催粮队成员全是本乡恶霸,所到之处,鸡犬不留,惹不起。如今只有像小蒋这样不怕死能抓到毒蛇交差的人才有机会留下,其他人死的死逃荒的逃荒,少部分混进城打工去了。

  柳宗元感到事态严重,觉得必须立即向上级如实反映,否则就是渎职,而且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指不定引起全国农村土地工作的划时代变化!柳宗元自被贬后,忙于写意山水,平时这类情况汇报材料都由秘书操办,这次他亲自出马,运足了才思。为了表明材料的真实性,他决定用受害者的口吻叙述,主标题就叫《捕蛇者说》,副标题为“关于湖南永州地区‘三农’问题调查报告”;为了增强报告的感染力度,他对农民的逃荒情景进行了形象描述: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为引起领导的重视,在报告中柳宗元怀着满腔赤诚痛心疾首的写到:长此以往,必将亡国灭种!为防意外,报告一式三份分送有关部门。

  因为死了人,柳宗元的报告很快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首先看到报告的当然是权臣俱文珍,富有经验的他知道事情须从速处理,处理之前绝不能让宪宗皇帝知道,否则事态就失控了。那永州刺史王忠的乌纱乃是用五千两银子从我手里跑去的,事情闹大了会拔出箩卜带出泥;那柳宗元名气响亮,可惜与我不对路,这次虽然攥着些许把柄,但决不能让这厮翻身。

  以俱文珍远房表弟当朝御史李清廉为首的中央调查组以空前浩大的阵势进驻永州。调查组使命有二:调查事实真相并提出处理意见;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调查组一面对负有领导责任的王忠一干县团级干部实行“双规”,同时对柳司马勇于揭批事实真相的举动予以表彰;一面在蒋家村召开农村工作现场办公会,清理取缔若干乱收费乱摊派项目,并许诺政府决不打“白条”。连续三天轰轰烈烈,留守居民如拨云见日,无不拍手称快山呼“柳司马呀——人民的好司马——”,弄得柳宗元热泪盈眶心惊肉跳直念当年曹操那句名言:生我者,民众也。

  半年后,柳宗元、刘禹锡等奉召进京述职。关于 “永贞革新”集团成员的平反问题会议同时在首都长安正式召开,宪宗本来一直觉得当年对集团成员有些过分,又爱惜柳宗元之才,有意让他官复原职。不意俱文珍等大部分朝臣拼死力谏,集体弹劾柳宗元。说柳是定时炸弹,惯于危言惑众,什么“苛政猛于虎”、“赋敛毒于蛇”、“死人堆成小山丘”之类,蓄意夸大地方干部的工作失误,严重损毁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致使后来者难以放手开展工作,他柳宗元既然喜欢深入群众那就让他发挥所长吧……宪宗一看阵势,知道不好过分专行,便退后一步:柳宗元好歹升一级,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迁为礼部侍郎。众人见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便默然了。

  圣旨下时,柳、刘二人方行至洛阳,离京仅二日路程。柳宗元一听十年辛苦竟是如此结果,立马全身瘫软,昏厥过去。两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

  关于刘禹锡,官至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成为下一届领导班子主要成员,终年70岁。至于王忠,事发后写了一段检查,尔后到朗州做了半年调研员,第二年终于补了刘禹锡的缺,做了夔州刺史。

标签: 柳宗元 永州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