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因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圆失败,赚贬为永州司马。在这里,他曾写下著名的八篇散文叫“永州八记”。在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记道,他来到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登上“西山”,悠悠然与天上白云融在一起,而望不到边际;洋洋乎仿佛与造物者-块漫游,却不知走到哪里。此时此刻,“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疑形释,与万化冥合”。柳宗元把政治上失败的痛苦转移到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中来医治。他与同游者,斟满了酒,一杯连着一杯地喝,直喝到颓然倾倒,酩酊大醉。这时已到太阳落山之际,暮色苍茫,直至夜色笼罩了大地,还不想回去。内心怀疑,自身似乎也不存在了,完全与大自然融合在了一起。
酒使人昏昏然、飘飘然,再加上自然美景的浸润,给人以我与万物暗合融化在一起(“万化冥合”)的感觉。这就是柳宗元游“西山”醉后的切身感受。试想,如果没有酒,会达到这种效果吗?看来,柳宗元深得醉酒之趣。就在永州这段日子里,他还写过一首《饮酒》诗:
今日少愉乐,起坐开清樽。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喧。
连山变幽晦,绿水涵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芬荪。
彼载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这天,柳宗元不知想起了什么事,心中烦闷不堪,于是打开酒罇,先祭奠祖先,而后为己除烦,接着开怀畅饮,直饮到“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喧”。
然后便进入一种“幻境”:永州的连山、绿水、南郭门、树木构成了消除烦忧的“好友”,进入微醺的境界,幻化出许多美好的事物。因此,“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这是柳宗元借饮酒消除烦忧的独特感觉,别人到底会不会借饮酒能够除掉烦忧,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可以绝对地讲,不会与柳宗元相同,说不定还会像李白说的那样,“举杯消愁愁更愁”呢。
在柳宗元看来,古人留下的那些饮酒方式虽然有些可取之处,但让人感到繁琐、劳神、费心、败德。而“愚丘”这次饮酒,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接受阳光的曝晒,呼吸着新鲜空气,游戏有趣而简便易行,人人可以参与,收到了比上述五种饮酒方式更好的效果,那就是内心的快乐。
他写这篇《序饮》的目的就是要移风易俗,改变传统的饮酒求乐的方式。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调任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47岁时病死在柳州,世称“柳柳州”。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大都抒写贬谪生活和描绘自然景物。《江雪》一诗写于永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诗寄托着曲折的寓意,表现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那种凄清、孤冷、狂傲的人格特征。天际雪纷纷,大地静悄悄,群山不见飞鸟,道路断绝行人,天地之间一片茫茫,只有渔翁一人,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至今活在人们的心中,是因为这一形象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骨子里那种孤傲、倔强和刚强的性格。
此诗可看做是柳宗元一生的人格写照。
标签: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