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王:诗歌朗诵会观感

非凡网 89 0

  僵尸王:诗歌朗诵会观感

  赶上了1终于赶上了,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足球比赛之后,作为全队跑动最多的我终于还是赶上所谓湖湘诗作朗诵会。这一场球遭遇长沙业余球队实力首屈一指的四海队,防不住那个11号连过我们队四人,又不好意思伸手拉他真是痛苦之极,不过好歹我们队打入了他们队两人,尤其是当把442变阵352时我们队打得非常流畅,我作为唯一变阵的角色在中场起到了搅屎棍的作用,没办法谁叫僵尸王体能好,可以满场飞奔。于是赛后马不停蹄我又飞奔到了省图书馆。

  我原以为这么高雅的聚会应该有如教堂做礼拜般神圣,但是到了二楼一看还是很失望,尽管我事先对于湖南诗人的普通话水平有心理准备。王菲当年到长沙开个唱其音响设备是专门运过来,因为她担心贺龙场这么大的空间如果音响不好非常影响效果。诗歌会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音响效果太差了。我进来后坐中间位置应该说位置不错(在我后面还有很多人坐着),一个年轻的男人背着包拿麦克聊着诗歌和散文的区别,我不知道诗人是否天生羞涩但确实他的声音如同蚊虫飞行,漫长的讲话结束后后排居然还响起掌声,连我这么中间的人都听不清楚他到底说什么,怎么后排还是交头接耳的人就听清楚了还鼓掌?

  这段图书馆大院在装修,窗外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声,这时候的音响效果是不好,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爱好诗歌的人还把整个报告厅坐的如此均匀?如果是开遵义会议我相信那些人不可能甘居后排,可现在的情况就是东南西北稀稀拉拉地都坐着某个集落的爱好者,更为糟糕的是这些爱好者还不时聊着天,全然不顾(不尊重?)台上正朗诵诗歌的人。我有亲身体会啊,我就听到身后那俩妇女说现在的大米价格实在是太贵了。

  诗人不是留点长发架副眼镜就是诗人的。这些个诗人并没有我想象中的诗人气质。朗诵诗在我看来如同唱歌,有原创的,也有翻唱(比如师大附近那位《将近酒》),遗憾的是没及时看到湖南诗歌界新锐(我谈的新锐至少应该和我一样年轻吧),一不留神看到了几位媒体编辑上台发言(还是喉咙发炎?),居然见到了吃小吃吃出名堂来的任波。任波比我想象的要老很多,在事业单位上班夹在中间的确被人呼来赶去压力非常大老得快。一身黑衣的他上台呲牙一乐挤出些许笑容然后大手一挥号召全体诗人给媒体投稿啊,然后是晨报同样黑衬衫编辑朗诵了一首普通话非常不准的诗(好象是外婆和孩子翻来复去外婆说孩子说这样的诗歌)。

  中间有穿西装男子发什么诗集,很多人蜂拥上去抢一本,我没去抢。最后就是眼镜主持人宣布散会,一看手机还真准时说六点就六点。引荐我的非牛手机关机,看来他是非常坚决地贯彻了墙上“手机请关”的规则,但可惜的是座位上手机铃声依旧此起彼伏。我应该是全场穿最少衣服的人之一,诗歌就好象衣服,穿上只是给自己一点感觉。要发展诗歌必须交流生活和现实的感触。但是诗歌会上基本上还是一些“希望大家写出更有特色”的套话,真正的诗歌交流应该是台下如同英语角这样的交流,如此上台朗诵一首到底效果有多大呢?

  走的时候看到图书馆外一位上过台的老男人和一位MM热烈交谈,一场诗歌爱好MM和一位男诗人的艳遇也许即将开始,大家都在切磋着,不过还必须切磋到心坎上喷发出炽热的感情花火才算完。整场朗诵会尽管音响效果不行,但掌声照例还是不断,不过全场只有一个人没有鼓掌,他就是僵尸王,因为真正没几首是听得清楚的,也许是音响效果不好也许是方言普通话菠萝,除了那首李白的《将进酒》,可这诗却不是原创的。令我感触很深的还有那位《芙蓉》年轻编辑,人很年轻,别在腰间的手机款式也很新,但上台说话已经是一副官僚和学究模样了。

标签: 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