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

非凡网 121 0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节点。

  “遵义会议”的召开,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历史书上这样写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而这首名为《忆秦娥·娄山关》的词作,便写在这个特殊节点之后,写在漫漫长征路上。

  

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第1张图片-非凡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

  为了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的战略根据地,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在激烈的战役后,一举攻占娄山关。

  黔军被歼灭了600余人,红军伤亡了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毛泽东便是在这时,登临娄山关,吟出了长征中最雄奇悲壮的词篇。

  

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第2张图片-非凡网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西风凛冽,冷月悬挂在凄迷长空之上,一声雁唳,寒霜遍地。

  开头三字“西风烈”,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王熙凤的一副残句——“一夜北风紧”。

  一个“烈”字,一个“紧”字,掷地有声,让人仿佛一瞬间就置身于凛冽的寒风之中,耸然动容。

  而“烈“字却又比”紧“字更平添了一种悲壮雄浑之感。

  “长空雁叫霜晨月”,则营造了一种凄迷冷清的情调。

  清晨里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有大雁的唳声阵阵传来,响彻在这浩荡的长空。

  前一句与后一句,一“急”一“慢”,一“悲壮”一“冷清”,像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画面似乎就此定格,却又分明能感受到那西风烈烈,雁唳凄凄。

  

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第3张图片-非凡网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便在这冷峻与悲壮的气氛中,人物出场了。

  哒哒的马蹄声,凌乱急促;军号声呜呜咽咽,时断时续。马蹄声与军号声远近交织,起伏迭荡,似有千军万马涌动而来。

  这是大战在即时的红军战士们,他们不顾西风的凛冽,不惧寒霜的冷厉,披着星,戴着月,义无反顾地奔向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流传很广的名句,不知激励了后来多少人。

  诗人说,不要说雄奇的娄山关像铁铸那样坚固难攻呀,而今我们不是迈开了大步从山头上越过,将要开始我们新的征途了吗?

  

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第4张图片-非凡网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对这首词批注道: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无论何时,毛泽东总是慷慨悲壮,对革命前途、对中国的命运满怀着信心的。

  在解放全中国的漫漫长途上,类似这样“真如铁”的雄关又该有多少呢?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路上的千难百阻,我们不是一一走过了吗?

  “从头越”三字里,有多少无声的血泪,就有多少不懈的坚守,有多少艰难多少困苦,就有多少信心多少勇气,支撑着他们在一次次摔倒后再次站起,重头开始。

  希望与憧憬,信心与勇气,就是“从头越”这三字所教给我们的不二箴言。

  

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第5张图片-非凡网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结尾,诗人由议论再次转入写景。

  站在娄山关上极目远眺,群山起伏绵延,如同波浪翻腾的大海;残阳欲坠,有如殷红的鲜血。

  视野极广,色彩极浓,而气势极大,胸怀极高极远。

  说起《忆秦娥》这个词牌名,还有一首词我们不得不提到,它就是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毛泽东长征中写下一阕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其中两句传唱不绝-第6张图片-非凡网


  这首词在词史上地位极高,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千古词家之祖”。

  整首词围绕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展开。

  结尾“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更颇有盛唐气象,也因此获得极高评价,被王国维评为: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范仲淹)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王国维说,这首词唯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和夏竦的《喜迁莺》能够勉强比上一比,可是在气象上,却也是远远不及的。

  如果王国维有幸活到现在,读到了毛泽东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他的评价许又是另一番面目了吧。

  诗词君觉得,相比李白的词,

  毛泽东这首词气势同样恢弘壮大,

  且更添了一股如血的悲壮感,

  一种永不妥协、砥砺前行的坚毅与勇气。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