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赞美诗

非凡网 106 0

  关于生命的赞美诗

  ——马勒之旅顺利启程

   元旦是洋人的新年,中国人的假期本来很短,忙着陪太太逛街、拎包、排队、看孩子、走亲访友基本上已将日程占满,今年还要忙里偷闲加班赶材料,琐琐碎碎的事情断送了听音乐的时间,这将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个难题。

   不过,还好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坐下来听一听久违的音乐。黄金曾经建议我先从马勒的第四听起,后来觉得那样做是不是对自己难度小了点,因此还是坚持着从第一开始“顺藤摸瓜”。先拿格里格的《霍尔堡组曲》热热身,然后切入正题,阿巴多1989年指挥柏林爱乐的现场!当年风华正茂的阿巴多入主BPO,选择了这首《巨人》作为首演曲目,充分表现了他对马勒音乐的钟爱。在黄金的榜单中并未提及这个版本,但是对于我这个马勒门外汉来说,对版本就不那么挑剔了,先听了再说。

   这首交响曲的标题是《泰坦》,似乎这个巨人的经历很坎坷,最后被囚在地狱中受苦,德国诗人尚.保罗创作的这首叫做泰坦的诗可能并不出名,是马勒的交响曲为其增添了巨大的光辉。这首交响曲创作于1888年,马勒时任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指挥,当时只有30岁。马勒的音乐总是摆脱不掉死亡的阴霾,这是符合他的身世的,当时在他的十四个兄弟姐妹中只有七个幸存下来,而他最爱的弟弟恩斯特刚刚去世不久,这让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更加痛苦。这部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里的“Brother Martin,Are you sleeping?”(在中国叫做《两只老虎》)的旋律就是出于对恩斯特的怀念,因为在幼年时马勒曾经在床边为幼弟吟唱。

   不过还好,在这首第一交响曲中,马勒更多地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赞颂,虽然涉及到了死亡、涉及到了地狱,但马勒更多地是想表达对美丽生命的赞颂吧,或许只有死亡才能衬托出生命的可贵!不过,正如马勒自己说的“交响曲必须包罗万象”,这首交响曲里也包含了众多的意象,他在首演的交响诗形式的乐曲中所留下的“无止境的青春”、“采花”、“搁浅”、“自地狱”等标题,在后来的修改成多乐章版本中,我们仍然能够在其中发现美丽的春光、潺潺的流水、啾啾的鸟鸣,也能感受到大自然雷鸣电闪的爆怒、地狱中狂暴的飓风。从心理上,说实在话,我第一次试图听这首乐曲时,没有能够听完第一乐章,对马勒的过于煽情的访时不太习惯,不过这一次我坚持到了最后,我发现了这部交响曲的可贵之处,那就是通过众多的意象,在复杂、矛盾的抒情之中,赞颂生命的可贵。应该承认,马勒此时对死亡的感受是坦然并从容的,或许三十岁的年龄并不足以让这位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表露更多的恐惧或者伤痛。最后,在激情澎湃的高潮之后,是青春活力的胜利。简单地评价这部作品似乎是很难的,简单地说青春、生命的胜利也是武断的,只有听了所有马勒的交响曲甚至歌曲之后,我才敢尝试去评价。

   幸运的是,我的马勒之旅终于启程了,而且那个代表青春活力的主题久久占据着我的脑海……

标签: 赞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