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歌吟》--关于昆明-北欧耐舍国际诗歌节的朗诵

非凡网 65 0

  且听歌吟

  □任知

  云南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刚踏上这片红土地,就对她充满好感。这次耐舍诗歌节所在地昆明,气候怡人,正值草长莺飞的烟花三月。我作为此次诗歌节的亲历者非常兴奋,仿佛早已预料到了它的价值。

  在这次耐舍诗歌节,我遇到了许多诗人朋友,与他们亲切交流,获得非常有益的启示。北欧诗人的作品让我感受到“自然和谐”,用词干净。中国诗歌同样很有力量,汉字是最有穿透力的语言,每个字都是一粒子弹,它可以直接刺破人的魂魄。

  冰岛诗人琳达、维尔雅儿姆斯多提确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她朗诵《浪漫史》、《不用一字》深深震撼着我。《不用一字》里那么地干净利索,直抵核心。

  旅美的中国诗人严力在诺地卡朗诵的每一首诗,都是完美的。《纽约、纽约》这首诗较长,严力诵读中抑扬顿挫。语调中充满戏谑调侃。当他诵完“纽约、纽约/纽约在自己的心藏里面洗血!把血洗成流向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这句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的《鱼钩》很短同样很有震撼力。人处于一种微妙的位置,他令世界突然翻转过来。在这次诗歌节上,诗人徐江的朗诵是最令人感动的。他将自己的诗真正还给了“诗歌”,尤其是《雾》,蕴意深刻,绵里藏针。作者用很常见的“雾”作为意象,表达了很复杂的情愫(这让我联想起东欧诗人米沃什)。他朗诵的最后一首《世界》,是首带有普遍“世界”意义的诗,它揭示“人”在世界上“人性”的普遍意义。

  瑞典著名诗人斯地格·拉尔松的感染力也很强。有一句话:深居万倾之巅,俯瞰人间世事,坐观潮起潮落,笑看云卷云舒,视为真潇洒,真面目,真性情。在这几天中,在宾馆、诺地卡、在朗诵会上,我却看到他不停地喝着酒。他在微醉中发掘着诗意,将自身“生命的力量”推到极至。他在现场朗诵,一些无法翻译的作品,让我思考到我们解读一首诗,不同的语言是否构成一种障碍。

  我从来都认为:诗歌朗诵必须用母语,母语最原始、最本真,即使是方言、俚语,在朗诵中都是最本真的呈现,诗歌朗诵必须是作者本人,任何优秀的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内在情感的释放只有诗人自己体悟更深。另外,诗人的内心是相通的,一位优秀诗人的作品不会遭受漠视,一首好诗现场的力量是惊人的。这让我想到了诗人于坚,他用方言“马普”,混浊不清的声音在“读”自己的街,与其说朗涌,还不如说在“咆哮”,我们从中感受到他诗中内在的激情——一个诗人真正的激情。

  在这次诗歌节上,现居瑞典的诗人李笠,成为中国与北欧诗人中间最忙碌的人,作为双方文化的传达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次诗歌节给我体会最深的是——中国与北欧诗人在现场朗诵中激情在强烈碰撞。同时我们会感受到这是一场场对决。

  一个诗人站在台上,朗诵着自己,同时展示着“民族的魂魄”,他完全可以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尤其在如此盛大的国际诗歌节。另外还有——任何人无法替代一个诗人真正的写作,任何人无法限制一个诗人在耐舍诗歌节的充分表现,这场由中国、北欧14位诗人在红土高原上共同烹制的艺术飨宴,让所有在场者体会到了诗歌真正之美,诗歌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将“生命的力量”全部呈现给我们生活过的这个世界。

标签: 诗歌朗诵《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