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李白与杜甫,确切地说,是他们之间的交往。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初次见面时李白已名满天下,杜甫却落第不久,似乎还在不得意中。
他们这次短暂的交往分别后,再未相见(有人考证其实在开元22或24、25年间,他们就有过最早的交往,那是在山东衮州,只是证据不多,故不采信)。我曾细细读过李白和杜甫的全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似乎更甚,因为有白纸黑字的诗来证明(杜甫赠李白诗多至十五首,还有与李白有关的诗,合起来近二十首)——《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接一首。而在李白那里几乎找不到对杜甫的思念的任何痕迹,极少的几首赠杜甫的诗中,《戏赠杜甫》一诗在洪迈的《容斋随笔》里也被说成“伪作”。
也许,在李白这样的天纵之才的心目中,世间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他是“谪仙人”,不能以常人度之;而在我这样的平常人眼中,杜甫虽然一直给人苦哈哈的感觉,但距离我们的心更近,更亲切。
但是谁不喜欢李白呢?即使这只是古代文人的梦想,这梦想也令人热血沸腾——“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样的天才谁不爱呢?少年时我爱读李白,向往游侠、快意恩仇的生活;后来开始喜欢杜甫,至今仍记得高中毕业那年,读到杜甫的《无家别》,唏嘘以至泪下的情景。
杜甫对李白是推崇备至、敬爱有加,这样的忆念之情令千年后的我们荡气回肠,思慕不已。
李白,注定只能远观,而杜甫,可以近看。
07,10,16
附录: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梦李白》
(其一)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其二)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标签: 杜甫的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