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已经有大约2000多年历史,中国基督教虽然只有大约200多年历史,但是现在基督徒人数已经接近或超过佛教徒人数。中国传统佛教陈腐老旧,弊端很多,如果不进行体制改革,几十年后基督教完全有可能取代佛教成为中国的主体宗教,中国大陆佛教需要进行体制改革,以获得新的生命力。星云大师在网上也说佛教需要重新整理一次。16世纪德国牧师基督教路德宗创始人马丁·路德反对卖赎罪券的罗马天主教皇,写了《九十五条论纲》,进行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从偏离《圣经》教义的天主教会分裂出来。中国历史上进行佛教改革的也不乏其人,唐朝百丈禅师曾经进行过改革,佛教里面的《十诵律》,《梵网经》,《佛遗教经》等诸本戒律经典是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的,例如《佛遗教经》规定:持净戒者,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佛遗教经》的中心思想是为了使僧众安心办道,经文内容只适合印度的实际情况,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按照四依法中的依法不依人,如果依《佛遗教经》经文的法,则中国僧众不容易生存发展,如果依《佛遗教经》的中心思想为了使僧众安心办道这个法,则可以改革,进行农业生产,以保障僧众安心办道。唐朝百丈禅师当时生活的年代,禅宗的实际生活、生产状况与旧的戒律发生冲突,遵从戒律,出家僧侣不能从事农作物生产,若违反则视为犯佛戒。唐朝中叶开始,由于封建政权对佛教采取了相当多的限制措施。几经风霜,损失惨重,僧侣生活来源发生困难,僧侣面对着如何适应社会变动而生存下去的严峻问题。唐朝百丈禅师经过研究对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的旧教规和戒律进行改革,百丈禅师的改革也是有佛经依据的,释迦牟尼佛曾经说小小戒可舍,百丈禅师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地理、风俗等,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实行农禅合一,因此衍生了《百丈清规》。《百丈清规》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证了禅宗的发展和繁荣。百丈禅师为历代禅宗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对禅宗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大陆佛教可以效仿古人,并且学习提倡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思想,改革为重视对社会服务的人间佛教,才能避免将来佛教被基督教边缘化。传统佛教不如基督教兴旺的原因,根据本人信佛10年来的研究大约有以下原因,现在本人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原因一,传统佛教不重视对人心的净化和对信徒的教育,基督教重视对人心的净化和对信徒的教育
本人信佛10年了,在这10年期间为佛教做了很多贡献,接触了很多佛教徒和一些基督教徒,本人感觉从总体上来说,佛教徒的个人素质修养一般来说不如基督教徒,只有少数佛教徒个人素质修养比较好。净空法师说佛教是教育,但是佛教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育概念上,没有像基督教那样进行普遍的具体实践。佛教出家人多是自修自了,佛教出家人没有像基督教牧师那样对信徒言传身教,传统佛教是建立在善的人性观的基础上,没有强调监督制约机制。传统佛教不太重视对信徒的认罪悔改。传统佛教在人心的净化方面不如基督教。基督教《圣经》里有很多对信徒基本素质修养的教导的内容,基督教是建立在恶的人性观的基础上,基督教强调的是监督制约机制。基督教比较重视对信徒的认罪悔改。佛教徒素质修养差就难以引起不信佛人对佛教的好感。本人更赞成基督教恶的人性观,现举两个例子作为本人观点的支持证明。
实例一,本人看过佟爱国东天目山佛七之行纪实视频后内心深有感触,佟爱国东天目山佛七之行纪实视频是佛教里极少见的反腐败视频。此视频里暴光了曾经被净空法师赞叹过的齐素萍居士等人做的种种不如法的事情。净空法师赞叹齐素萍只是赞叹了齐素萍好的一方面,不等于齐素萍全部都是好的。齐素萍建设了浙江东天目山道场,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甘肃骊靬古城,齐素萍为佛教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被净空法师赞叹过的为佛教做出巨大贡献的齐素萍素质修养都比较差,一般信佛人更容易好不了多少。
实例二,本人曾经和一位专门刻录佛教光盘信佛20年左右的刘居士合作流通过三年多时间的佛教书籍光盘,本人负责上网联系结缘索请佛教法宝,刘居士负责接收寄来的法宝,刘居士负责支付大部分寄来法宝时需要支付的快递物流费用,寄来的法宝由刘居士负责结缘大部分,刘居士向全国各地免费结缘邮寄了很多法宝,我负责结缘少部分,我也向全国各地免费结缘邮寄了一些法宝。但是多数法宝都在本地结缘流通。三年多时间里,我花光了全部在工厂工作发的工资。并且我因为流通法宝的事情经常向工厂领导请假,耽误工作,受到工厂领导的很多次批评。三年多时间里,我经常因为查找法宝结缘信息上网到晚上一,两点钟才下网睡觉。在我的帮助下刘居士刻录佛教光盘的生意很好,赢利也多。但是我从来没有要过刘居士赢利的一分钱,我完全是免费发心。刘居士的客户需要什么种类的法宝,我一般都可以帮助从网上结缘到,刘居士客户需要的书籍结缘寄到以后由刘居士转交客户。刘居士客户需要的光盘寄到后,由刘居士作为母盘再给客户刻录,刘居士赢利刻录光盘的钱。三年多时间里仅我从网上联系寄来的佛教书籍大约有几万本,大约平均两天就寄到一次法宝。从表面现象上来看刘居士好像心很善,其实刘居士的心还是恶的,刘居士曾经说过,免费结缘佛教光盘也是为了自己呀,是为了自己的功德。为了自己就是为了我就是为了私,我的观念就是恶,私的观念就是恶,可是有几个信佛人没有私的观念,没有我的观念呢?除非像《金刚经》里讲的破除了我相,破除了我相时才会没有私的观念,没有我的观念。本人在现实生活里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信佛人破除了我相。刘居士曾经说过,不让我和其他刻录佛教光盘的居士联系,我知道原因就是其他刻录佛教光盘的居士是刘居士的生意竟争对手。刘居士还说过不希望我搞对象结婚,刘居士这样说的原因不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的,而是从方便为她的利益服务的角度来说的。她是想牺牲我的利益来成就她的利益,好一个阴损的刘居士。当我和刘居士合作流通了三年多法宝以后,我想停止流通法宝专门自己修行,我如果停止流通法宝不上网联系法宝就无法满足刘居士客户的需要,刘居士的刻录佛教光盘生意就不好了。刘居士知道以后和我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其实这是假公济私,当我最后正式通知刘居士停止流通法宝时,我再让刘居士刻录一盘光盘时刘居士就不给我刻录了。这叫人走茶凉。我说了一句生气的话,我说有本事找你自己人帮助你去。结果被刘居士闺女听到,刘居士闺女把我赶出了门,刘居士闺女也会上网,完全可以上网帮助刘居士联系法宝,刘居士闺女比较懒,平时下班以后除了玩,什么都不干,甚至做饭还需要刘居士来做。刘居士闺女把我赶出门以后,过了几天我突然推开刘居士家的门进了屋,屋里有刘居士,刘居士闺女,刘居士姐姐三个人。刘居士看到我说,你先出去,你先出去,刘居士又把我推出了屋。过了两天刘居士在电话里说你再进来,我把你轰出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让我进过她家的屋,可是以前刘居士和我合作流通法宝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是刘居士家里的常客。需要你时你是个宝,不需要你时你是个草,刘居士和我合作流通法宝的三年多时间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是被刘居士以弘扬佛法的名义利用了。刘居士因为看到我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利用价值了,所以才把我赶出门。刘居士是个忘恩负义的信佛人。佛教的很多理论刘居士都懂,但是刘居士做不到,,刘居士学习的是因果道场赵老师讲的法,但是刘居士虽然懂因果,但是我多次发现刘居士打妄语。刘居士和我合作流通法宝期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在佛教网上看到有位居士因为从北京搬家到外地而发布的处理结缘佛书的消息。我联系以后又把这位处理结缘佛书居士的电话告诉了刘居士,刘居士在电话里听和这位处理结缘佛书居士在一起的另外一个人说,处理结缘佛书的居士是中国科学院博士,30岁左右,未婚。刘居士听说以后带着自己大学学历的闺女亲自去了一次北京,把自己闺女亲自送到中。。国科学院博士家里想和人家搞对象,刘居士这种攀高枝的行为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个事情是我亲自听刘居士说的。基督教《圣经》说,人性是恶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唐朝《罗织经》说,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以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唐朝《罗织经》还说“人者多欲,其性尚私。绝大多数信佛人在各种环境的考验下是不能长久保持一颗善心的,刘居士在弘扬佛法的华丽外衣包装下表现的善也是假善,其心不善,需要经过长时间通过多件事情才能发现刘居士的伪善真面目。《圣经》和《罗织经》里讲的人性里的劣根性在刘居士这样为佛教做过巨大贡献的信佛居士身上表现的琳离尽致。
原因二,传统佛教重视讲经谈玄说妙,往往讲的内容多与成佛有关系,很多信众的思想无法达到成佛这样的高境界,很多信众最关心的是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得到福报。传统佛教讲的内容多与信众现实生活不接轨。基督教为什么信众很多呢?原因是善于满足信众现实生活的需要。
原因三,传统佛教在根本教义上只有消极的解释,传统佛教认为人生都是苦,八苦煎熬。苦、空、无常是人生的特征。道教说佛教是求死的宗教,不敢面对人生,用死亡的心态面对一切,就算解脱了。例如印光大师把死字贴在头上,就是这种心态的证明。所以佛教徒没有生活的斗志和激情,也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动力。佛教徒容易消极厌世,不活在当下,不通过努力来改变人生,而是寄托于修炼来获取来世或者彼岸的好日子。基督教给信徒的则是喜乐平安和积极进取。
原因四,佛教里地狱种类太多,地狱的痛苦太可怕,人们害怕不敢信佛。佛教里功德利益太多,佛教里虽然说做善事时不要有做过善事的念头才有功德。但是佛教里的功德利益太多容易造成信众功利性强,做有目的的善事,容易失去不求回报的善心。很多信佛人都是在巨大的利益的诱使下做的功德事。极少有践行菩萨道的。基督教里只有一个叫硫磺火湖的地狱,地狱很少,而且无论人以前犯过多大的罪,只要认罪悔改上帝都会赦免他的罪,所以人民更愿意信基督教。基督教里对信徒做善事只有一个天上的纪念,利益的诱惑比较少,容易使信徒保持比较纯正一些的善心。
原因五,传统佛教出家人在信众中的地位比较高,但是传统佛教对社会没有多少实际的服务贡献。台湾圣严法师圆寂前接授记者采访时说,不好意思,历史上佛教出家人是消耗利益的,所以历史上才有灭佛,那么我们希望以后的出家人是奉献的,这样佛教才有用。否则你庙起得再大,出家人再多,过几十年以后再来一次革命,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历史上对传统佛教有负面的评价,历史上有人评价传统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明太祖朱元璋对出家人的评价是“国家懒虫,民间蛀虫,色中饿鬼,财上罗刹”。传统佛教自身消极萎靡,例如,佛教改革派民国太虚大师针对当时出家人的状况说:“高者隐山静修,卑者赖林求活,惟以安受坐享为应分,此我国僧尼千百年来之弊习,而致佛化不扬,为世诟病之大原因也。民国太虚大师还说过,中国佛教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基督教牧师和普通基督教徒地位则是平等的,基督教牧师是服务者的角色。基督教堂有咨询组,可以给基督徒提供咨询服务,佛教里的寺庙里很少有给信众提供咨询的机构。梵帝冈天主教皇每年还举行仪式为穷人洗脚效仿耶稣为门徒洗脚。基督教进中国还为社会办了很多教会医院教会学校,基督教比较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
原因六,传统佛教徒里有个堵人嘴的话,即《六祖坛经》里的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意思是不能说别人的过错。但是《六祖坛经》里还说了,逆耳必是忠言,护短心内非贤。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常喜欢说谎作弄别人,但因他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僧团中无人敢加以纠正,以致日久渐生不良习气。佛陀知道后则是说罗睺罗的过错加以教训。印光大师也是对他人的邪知邪见破斥的。世俗的党中央还有个反腐败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一些政府高层腐败官员东窗事发以后,还会在电视等媒体里报道,此举并没有影响党的权威,反而更显示了党的英明伟大。传统佛教里往往藏污纳垢不愿意把佛教里腐败的事情曝光,传统佛教里的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被很多人错解,这样容易让传统佛教丧失清除自身垃圾的功能。不符合现代人要求的公平正义。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有利有弊,其利的一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修养,其弊病的一面很容易导致对别人的过错起到间接纵容庇护的作用,有失佛教的正面形象,这种有恶不罚的消极逃避态度,会间接助长别人的过恶,而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或监督制约别人去改变错误。如果法律上对罪犯也采取这种态度,国家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了。很多佛教徒的道德思想猥琐,重小节轻大义,整天纠缠于杀生邪淫等细节,可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很多佛教徒就是懦夫。缺少儒家思想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不信佛的国军将士吃喝嫖赌俱全,可我们今天看来,这些国军将士抗击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贵性,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的牺牲和付出,才让我们民族的后人能有尊严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大义充塞于天地之间。他们是大丈夫、真爷们儿。提倡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星云大师的思想比较符合现代人要求的公平正义。人间佛教往往表现出来参与社会事物的积极态度,近代首倡人间佛教的太虚大师则对他人的过错表现出来积极的态度,1908年夏,圆瑛法师因寺产纠纷被拘官府,太虚大师听说后马上写信给师父寄禅,责其不为营救,措辞激烈。在别人看来,这个青年僧人未免不尊师长,过于狂妄了。他不以为意。太虚大师解释说,但存是非,不论人情。提倡人间佛教的星云法师对死刑存废的态度是:不赞成废死刑,死刑是因果,死刑是公平正义,实现因果,就算佛陀也会赞成死刑。
原因七,佛教里经书种类太多,佛经多是用难懂的古文写的,宗派太多法门太多,各宗派观点不同,造成修习者无从下手。不符合现代人简单现生实用的原则。佛教里有些相同内容,高僧大德都没有统一观点,例如印度佛教的灭亡原因,净空法师说原因是印度吝法的果报。太虚大师在《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文章里则是说,印度佛教的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印度佛教没有实现家庭化。基督教只有一本《圣经》,《圣经》是用现代人容易懂的白话文写的,简单易学,基督教里的内容比较符合现代人简单现生实用的原则。
原因八,传统佛教尤其是在家佛教徒多是一盘散沙,单打独斗,缺少团体性,组织性和定期聚会,不利于佛教思想规范的统一。基督教则是团体性,组织性和定期聚会的。利于基督教思想规范的统一。
原因九,传统佛教里以鬼为本,例如蒙山施食,送往生,以动物为本,例如放生。传统佛教里没有像基督教那样以人为本,传统佛教缺少对信众(在家居士)和活人的普遍关怀,任何一个佛教徒如果生病或出现灾难了,无法及时得到其他佛教的帮助关怀。但是任何一个基督教徒如果生病或出现灾难了一定会得到其他基督教徒的帮助关怀。因为基督教有探访制度,基督教探访组的人会买了东西到任何一个生病或出现灾难的基督教徒家里看望。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江山。现在台湾法鼓山,佛光山也实行了类似基督教探访制度的慰访制度。
原因十,传统佛教对爱情婚姻是不提倡的,传统佛教认为爱情婚姻是苦的根源,是轮回之因。所以人们容易因为佛教不赞成爱情婚姻而反对佛教。道教赞成爱情婚姻,道教《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谓之疾。基督教认为爱情婚姻是神圣的,是神为人而设立的,基督教里还有给单身信徒介绍相同信仰对象的教内传统,这样比较符合社会大众的需要。
原因十一,星云大师著的《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一书里说,尤其出家人消极避世的态度,忽略了世间资生的问题,人民生活的改善,不做人心净化的教导,不参与社会的建设,急于求证出世的解脱,动辄劝人要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和大众想建立现世安乐与追求幸福的生活严重脱节,使佛教和世间显得格格不入。传统佛教还说黄金是毒蛇,夫妻是冤家,儿女是讨债鬼,这些比较偏执的说法影响人们对佛教的观感。传统佛教里的唱念比较古版难听,传统佛教里缺少正常的娱乐活动。基督教认为赚钱营生为社会创造财富是荣耀上帝的行为。基督教以唱优美的赞美诗歌这样的娱乐形式作为修行的一部分,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
原因十二,传统佛教消极避世,违背了《六祖坛经》里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传统佛教的传教是消极被动的,例如法师讲法需要有信徒邀请时才能去讲法。传统佛教不太注重以人为本的慈善事业。基督教则是积极入世的,基督教是积极主动的去传教,基督教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慈善事业。
原因十三,传统佛教寺庙在古代是高贵的象征,因为在古代佛教寺庙是和皇宫相同的建筑物,到了现代社会,传统佛教寺庙被人们看做是古旧,落后,神秘的建筑物,容易使社会大众产生距离感。为了和现代社会接轨,如果条件许可应把古典式寺庙建筑改建为现代式寺庙建筑。基督教堂则是现代式建筑物,容易和社会大众没有距离感。
原因十四,传统佛教寺庙商业化的现象比较多,难以引起人们对佛教的好感。基督教堂极少有商业化现象,有的多是纯正的信仰。
标签: 基督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