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诗歌鉴赏 44篇

非凡网 236 0

  原标题:传统节日诗歌鉴赏 44篇

  【优秀】 他乡除夕苦孤人

  1何颖洁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此诗于诗人崔涂在除夕之夜旅居的感怀 。他流离巴蜀,适逢除夜,独身一人,无限寥落。于是作下这首《除夜》以示离愁。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故乡相隔万里, 归日遥遥无期 ,生活艰难危险,举目无可亲的诗人终将归一何处? 全诗起笔突兀 ,给人以萧瑟的感觉 ,引人入胜景 。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远山杂乱, 正如世人诸事纷杂的心态; 春雪余残,是他寒冷心境的写照 。处在异乡, 论相伴者, 只有无言的烛, 那烛也是孤独一支, 又恰如独处巴蜀的孤人。“落叶他乡树,寒冬独夜人 。” 如此雪夜,如此寒灯,读起来最是令人心碎 。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多么辛酸, 多么真挚感人 ——当初与家人团聚, 自不觉仆僮可亲,如今漂泊在外,僮仆的陪伴才倍感亲切可爱。 这大概是是诗人内心唯一的温存与慰藉了吧?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漂泊生活,这般除夕, 明日还将增岁一轮, 让人不禁愁苦万分 。诗人于此点明文章意旨,表达自己不堪漂泊 期盼早日与家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却处处充满真情实意 ,能深深打动人心 ,即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读来仍然叫人感怀 , 令人回味无穷 。

  《除夜有怀》有感

  2号 苏巴提江

  明天就是除夕,今天来赏析一首孟浩然的《除夜有怀》。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旅途艰难。除夕之夜,看落焰残春,遥想故乡,家家团聚守岁,而自己却独坐帐中自饮闷酒,于是希望梦中魂归故乡,与亲人团聚。最后两句寄托自己的希望于新年。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在这里我也祝所有奋斗在外的人们所做有成,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能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读《除夜》有感

  3 李钟燕

  作这首诗时是除夕夜,诗人崔涂身在异乡,为此他深感孤独,于是他作下此诗。首联和颔联就表明了作者漂泊在外。除夕夜本应该全家团聚时刻,诗人却唯有残雪和烛光作背景,书童和仆人与他为伴,更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作者寄团聚的希望于新年,更刻画了一个孤独的浪子思乡的形象。这首诗的语言朴实,刻画形象,抒情真切。离愁乡思,宣泄无余。

  高适《除夜作》赏析

  4号 徐睿

  除夕之夜,传统中的团圆幸福之夜,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高适本应与家人欢聚,在桌边闲聊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然而此刻诗人却只能眼望着窗外灯火阑珊,万家欢乐,自己远离家乡,独居客舍。对比之下,诗人触景伤怀,连身旁散发光热的等此刻也是寒意阵阵。第二句中的“转凄然”更显得诗人在除夕夜独身一人的孤苦和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苦。

  前两句写完后,诗人似是要尽情倾诉心中情愫,但此时诗人却把如此真挚的情感含蓄的表达了出来。最后一句“霜鬓明朝又一年”则是诗人对时光飞逝,自己却仍要饱受相思之苦的委婉表达,语尽而意无穷,让人不能不凄然。

  赏析《生查子 》

  5 金璐鑫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得如同白天。和你一起约在黄昏之后见面,在月上柳梢头之时互诉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和灯光人就和去年一样。但是没有了去年的故人,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袖。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悲伤,上阙写了自己去年与情郎一起逛灯市,大街上十分热闹。下阙却笔锋一转,周围仍然是热闹非凡,可是没有了她的情郎,美好的记忆也随风飘散,热闹的气氛与诗人毫无干系,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做陪,自己孤单一人在街上走,泪湿衣衫。

  【优秀】 《除夜作》之我感

  6号 段欣悦

  临近除夕,家家团圆,年味十足,但在唐朝的高适,却远在异乡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凉。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迟迟不肯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倍感凄凉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旅馆”“客”点明了作者作为异乡人的形象,“寒灯”照应着内心的“凄凉”,把诗人内心的无限悲戚扩大,一个“独”字又叙写着孤身一人的愁苦;“今夜”故乡思我千里,也意味着我也在思故乡,“愁鬓”表现诗人对新岁并不期待,因为他功业未大成却已斑白了头发,心中惆怅难捱……

  现如今也依然有像高适一般的学子漂泊在外,为了事业而不能回家见亲人,大概就像是诗里说的这副模样了,除夕之夜只看得别人家灯火通明,幸福洋溢,唯自己在异乡点“寒灯独不眠”,何其惋惜与哀愁,只希望你们能早日实现梦想,在“又一年”时让自己与家人团聚,欢乐除夕!

  《 次北固山下 》赏析

  7号 兰嘉伟

  正值新春佳节,如此欢庆的时间,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大唐盛世,今世与大唐盛世相比,也相差无几,甚至犹有胜之。但是,大唐也不只有国力雄厚,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个诗的盛世。当此良机,虽有不少隐没人世的学者,但也有凭一诗横空出世的才子。而在这个日子里我想起一位诗人:王湾。

  我们所听说他的诗似乎只有《次北固山下》一首,但凭此妙诗,王湾已然留名。

  在这首诗中,诗人诉说了自己远离故乡,取道北固山一处,恰好,正碰上了北固山下之水涨落之时。在水涨之时,他看到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之绝景其中“悬”字,真切的写出了船在水中因风而满帆航行的场面,用字凝炼。下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又点出了当时的时间点:新年!既绘出了海日生残夜之景,有包含了于旧事物中包含新事物之哲理,又增进了新年之辞旧迎新之理。

  不得不说,王湾之前一直默默无名,因此一诗而天下知,可见此诗之魅力,也体现了王湾之才,真乃绝诗也。

  李世民《守岁》一诗赏析

  8号 郑海凤

  李世民《守岁》一诗赏析。

  这首诗写于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大,在除夕守岁间出现了皇宫里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唐太宗为此作下此诗。

  第一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是宫廷更加美丽。以夕阳斜照,年华把宫殿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也写出皇上在宫殿里面过除夕。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冰雪融化, 冬天过去,迎来了春风和煦的的春天,诗人来写季节的转变,为我们营造了温暖,喜气洋洋的氛围。

  第五、六句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巨大的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之浓 ,花开之盛。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紧扣“守岁”,天下百姓与君臣此时共度佳节,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副宫廷守岁的画面。

  鉴赏《元日》

  9号 张婷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入暖送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知不觉中,春节悄然到来,而春节当天,燃放爆竹,炮声肆响。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千门万户瞳瞳日”说明家了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总把新桃换旧符。”富有哲理: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落寞事物。也说明了人们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

  这首诗朴实自然,表现了人们的心声。通过用白描的手法,极力渲染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同时又通过圆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和充满欢乐,集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含而不露,表现自然。

  《 元日•玉春楼》鉴赏

  10 倪伟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作者毛滂,其诗风格豪放不羁,大有风发泉涌之致。而词又清韵独特,潇洒明润。作者以莲花滴水起兴,写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中冻着屠苏酒。在早春之晨,寒气逼人之时,柳树的枝条妖娆,透露着春日的气息。佳人歌女劝酒助兴,可词人却被初春的风景所吸引。举杯共饮,一醉方休,恍惚间,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这首词温润清澈,潇洒独特,新颖的构思,恰到好处的对比,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节的喜爱和新的一年的期盼,以及对春日的向往。

  春节好,好在春节到来,春天就要到来,万象更新,五湖四海皆春色。

  《除夜寄微之(白居易)》赏析

  11-王志月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我的鬓毛不知不觉中已变得白而细长,想起我至今一事无成,真觉得不堪啊。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一起珍惜昌盛的时候辞去官职,一起嗟叹我们在江南过除夕。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我经常回忆起家乡的山水,你细细了解生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年老的军官适合辞官了,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53岁了。

  岁月漫长而蹉跎,回忆满满;光阴洒落,聚散别离,皆是哀叹。

  《元日》鉴赏

  12号 贺欣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二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鉴赏古诗之《生查子•元夕》

  13付佳转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诗首先描写了去年除夕的景象,如热闹的街市,许许多多的灯同时亮着,宛如普通白昼一样耀眼。虽然没能直接描写出人多热闹,但是也从侧面烘托了气氛。月亮缓慢的移动,不知不觉中已经移到了柳梢的头上,但是人们并没有回家,反而和友人相约在黄昏后,逛着街市,赏着月亮。

  但是一转眼,又到了除夕之夜,月亮和街灯还是如去年一样的明亮,一样的美好,但我却再也升不起喜悦之情,因为我的朋友(家人)不能去从前那般陪我度过这新的一年。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泪水也沾湿了袖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去年友人(家人)还在,今天却只剩诗人一个人独自悲伤。还有就是运用侧面描写,没有写人多,但通过简简单单月亮的移动和街灯的繁多,就足以写出热闹的场景。

  《除夜有怀》有感

  14号 李慧

  《除夜有怀》作者崔涂,这首诗是诗人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写的,描写了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诗人对烛夜坐,思念家乡,有感而发,写下《除夜有怀》。抒发了作者除夕夜思念远方亲人,却不能回家团圆的愧疚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细腻。三四两句写除夕夜景,渲染了作者思念亲人的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见到仆人也倍感亲切,体现了作者思乡心切。

  这首诗表达了游人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说出了大多数游人的心声。

  鉴赏《除夜有怀》

  15号吴帆

  除夕,本就是一个家家团聚,共享年夜饭的日子,诗人却过得如此悲凉,伤感。

  五更钟漏,正是除夕之夜,诗人却还在漂泊,帐中残灯,炉中香气,尽显凄凉冷清之意,再看看与家人之间的距离越发遥远,顿时觉得身边的书童仆人也越发亲切,不禁发出感慨。守岁时本应家人团圆,诗人却远在他乡,只能将思念寄托在梦中,希望在梦中可以与家人团聚。

  这首诗语言朴实,抒情真挚,品诗时仿佛身临其境,让后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感,但却无奈远在他乡,无法回归。

  我赏析《守岁》

  16向琪

  守岁-相信大家都有经历过,这是在贞观之治之时出现的。当时国家繁荣富强,唐太宗李世民就作下了这首诗。

  首先是环境描写,写夕阳下金碧辉煌的宫殿,让人感到了富丽堂皇,写融化的冰雪,写燃烧的蜡烛。顿时让人感到暖洋洋得,一看啊,就是春天要来啦,春节要到了。宫廷里的张灯结彩,人们的欢饮酒水 唱歌跳舞,一派热闹的场面!

  读了这首古诗,我好像也融入了当时除夕夜的画面,这也许就是盛世唐朝!也从中感到了李世民的满足与闲适 欢快。

  鉴赏《守岁》

  18苗飒

  《守岁》一诗是鼎鼎大名的北宋诗人苏轼所写。

  诗中他将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他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将小孩子除夕夜时的嬉闹欢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末了,诗人又说年年都是除夕夜,只是心情照旧蹉跎,珍惜今夜的除夕,少年人就仍然可以自夸。

  今年除夕夜即将来临,少年人你可以抓住2020的尾巴吗?

  《除夜雪》鉴赏

  19 马晟雅妮

  除夕将至,旧符换新桃 ,喜气洋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陆游写的《除夜雪》。

  四更天初至带来的一场雪,预示着又一个 丰年的到来。除夕之夜,大雪纷纷而下 ,将灯笼的红光映得更加耀眼 。面对如此美景 ,诗人看着一杯还没有喝尽的屠苏酒 ,身杆挺直,手上紧抓毛笔写着迎新春的桃符 。热闹的除夕夜陆游孤身一人 ,他并不是寂寞 ,他是在孤芳自赏 。

  陆游对雪的赞美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新年的期待都洋溢在字里行间 ,表达了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但同时他又是孤寂的,他所传达的那种变化之美,革新之美,也体现了不为世人理解的孤独之美,正如“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能感受到,他站在高处 ,凡人是无法理解他的,但他也坚持着他的革新之理 。新的一年 ,新桃迎新春 ,他期盼着盛世的到来 。

  赏析《元日》

  20 纳达尔·艾克帕尔

  这首诗为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他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意为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首联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颔联“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了人们迎着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场景。颈链“千门万户曈曈日”,写太阳的光辉照向千家万户。“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芒万丈的景象,象征美好光明无限的前景。 尾联“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暗含除旧迎新的意思。“新桃换旧符”与首联“爆竹声中一岁除”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他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本诗就是他通过对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迎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元日》鉴赏

  21 黄佳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燃放爆竹是老祖宗延续下来的传统,传说是为了赶走猛兽“年”,虽然现在没有猛兽,但有些地方还是以此来庆祝春节的到来和一些重要的日子。但为了环境保护,好多地方禁止燃放爆竹,可人民的心中对过年的热情可远比爆竹的声响高涨。一家老小齐聚一堂,吃年夜饭,喝屠苏酒,其乐融融。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沐浴在春节的喜庆之中,撕下去年的对联,又贴上新的对联,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首诗,赞美的正是一种辞旧迎新的中华传统,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春天,万物复苏,新生事物正像“爆竹”,“新桃”一样充满着勃勃生机。现如今,中国已是世界强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家家户户能过上好年,正是这首诗体现的韵味,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气象。

  《除夜》白居易 赏析 22号 雷思宇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

  《元日》赏析

  23号 徐玥颖

  我今天要赏析的关于春节气氛的古诗是唐代王安石写的《元日》。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我觉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节日的气氛,也包含了关于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例如,放鞭炮和贴春联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癸已除夕偶成》鉴赏

  24号 袁博宇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这首诗写于乾隆中期,那是一个两极分化、贫富对立的年代,到处都是流民,人才都被遗弃,所以这首诗的意味产生了变化。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这句诗渲染了千家万户迎接新春的气氛。人们在夜里守岁,感觉时间流逝飞快,不知不觉间一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但联系了背景之后,就充分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多愁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因为忧虑而做出的行为,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人们不理解诗人心中的忧愁,让诗人觉得孤独,置身世外。诗人把一颗星星看作了月亮,极具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看似平淡,但实际上蕴含的情感却很深远,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除夜雪》鉴赏

  25 杨富华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除夕之夜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

  前两句大意为: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这两句写作者希望借瑞雪带走去年的不快与失意。

  后两句大意为: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这两句则写出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改变眼前的境况、也表达出作者对新年的渴望。

  这是一首写新岁的诗,寄托了作者对来年的美好的祝福与期盼。

  读这首诗,眼前浮现出当时诗人他们手中高举屠苏酒,一饮而尽,他们聚在一起,听老一辈讲讲过去的事,和下一辈谈谈下一年的目标理想。

  除夕之夜,瑞雪天降,驱灾避难,来年新开。

  对《除夜有怀》赏析

  26刘禧

  明天除夕,后天春节,我们在过春节时,也应该通过诗来感受古人过节时的心情。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处、除夕怀乡之作。一二句写诗人身在异乡,旅途危险;三四句写凄凉的除夕景,诗人一人的寂寞孤独;五六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和亲人,又逢过节,心中的思乡、思人之情更加强烈;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不能回家团圆的难过和对新年的寄托,也希望梦里能回到故乡,与家人团圆一起过年,而不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强烈,流露出浓浓的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和漂泊在外,独在异乡的厌倦,也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希望与寄托。

  《元日》鉴赏

  27 苏巴提江

  先说说我对王安石写的这首诗 的理解吧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优秀】《生查子 元夕》赏析

  28号 杨震

  这首词的作者历来备受争论,有人说是欧阳修写的,又有人说是朱淑真写的。因为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可供考证,所以,这首词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是个谜。(在这里我将朱淑真看做本词的作者。)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作者将去年元夜同今年元夜进行对比。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短短五字就写明了花市的热闹,也表达出作者喜悦的情绪。“人约黄昏后”写出作者在月下与情郎约定黄昏后同诉衷肠的美好景象,也与下文的悲痛感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今年元夜时,已是物是人非,月光与灯光下的只留作者一人,“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此句更是表达说作者孤身一人不见情郎的悲寂之情。

  简洁明了的字词却描写出一个饱含相思之苦的女子的形象,如此真实的情感打动着我的心。

  《守岁》鉴赏

  29号 曹荣华

  《守岁》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部分则意思平常。

  首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赴壑蛇”为喻,写出了守岁无益。行文要写守岁,却先写守不住,运用了欲擒故纵的手法。中间六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描写守岁的情景。“强”字写出了孩子过除夕时明明想打瞌睡,却不得不勉强欢笑的矛盾心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除夕习俗的回味与怀念之情。最后四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与首六句体现的欲情故纵相对照,表达了守岁有益,应该珍惜即将逝去的时光的感情。

  刚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不太懂,不过也的确,我们确实应该珍惜即将逝去的时光,珍惜一年之中唯一能与家人团圆还无所顾忌的小时光。

  鉴赏《次北固山下》

  30 穆耶赛尔

  《次北固山下》这一首诗是我在初中接触到的一首诗,它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在冬末春初时从楚入吴,在沿江东行的途中,于江苏镇北固山下时有感而写下的。

  首句的“客路”和“青山”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和所在的位置,作者“行舟”向“绿水”朝去。潮水涨满两岸间,水面宽阔,风把帆吹悬起来,表明了诗人的视野也变得宽阔。夜幕还没有褪尽,江南的春天就已经到来,这一句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力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哪里去,北归的雁儿,请给我捎到洛阳,最后一句则是使全篇笼罩思乡的情绪。全篇诗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以及思乡之情。

  赏析《次北固山下》

  31号张志蓉

  《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湾在初春的时候,由楚入吴沿江东行经过江苏镇江北固山下而作的,这首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这是多么有意境啊,最后两句,酿成经典。

  赏析《守岁》

  32号杨顾平洋

  开头与别的诗词大不相同,先说明守岁无益,全诗从反面入手,题目为守岁,但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句先不写守,而是写守不住,生动形象的手法使文章波荡起伏,意味深长。下一段写守岁的情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中的强用的好,写出了儿童想打瞌睡,但还要勉强欢闹。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中坐久用的好,形象生动写出了过年守岁时的情景。

  后段与前段形成对比,欲擒故纵,表明守岁在理,要珍惜时光,结尾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画龙点睛之笔。

  赏析《元日》

  33号帕热旦

  这是王安石写的一首诗,诗短且简单明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的景象。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尾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癸已除夕偶成 ( 清·黄景仁)》鉴赏

  34号李维维

  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思考。

  《守岁》鉴赏

  35 牛家乐

  这首诗是由唐代李世民所写的,题目简洁明了,写出了这首诗的主要的内容。

  首联用“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饰得金碧辉煌,给人带来富丽堂皇之感。

  颔联交代了除夕是冬春交替的季节,冰雪消融,寒冷的冬天刚过去,和煦的春天已经到来,营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颈联通过梅花绽放,进一步渲染了春意,且突出来宫内守岁的景象,张灯结彩,光辉灿烂,突出了守岁时的热闹的景象。

  尾联紧扣“守岁”,写出了当时的人们举国欢庆,共同守岁,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进一步突出了当时热闹的景象。

  36—40负责人:库提鲁克

  诗歌赏析:《元日》

  36何子心

  这首诗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所作,是一首七言绝句。

  描写了新年那天的热闹景象,还有人们的过年习俗,放鞭炮、喝酒、新桃换旧符。体现了过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千门万户曈曈日”,这里的日,指的并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变法成功后的新生活,未来将是一片光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写的不仅是当时的习俗,也寓意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规律。

  整首诗充满快乐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文笔轻快,色调明朗,寓意深刻。抒发了作者对变法后的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守岁》鉴赏

  37鲍玮成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傍晚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年写下的,那时国家繁荣强大。他在除夕守岁间看到皇宫里辞旧岁,迎新年的盛景,便作下了这首诗。字里行间也显示出过年时的热闹的景象和浓浓的气氛。

  38 喜日娜依

  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挑喜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来。

  赏析:徐君倩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内人,就是指自己的妻子。这首诗也是最早描写除夕的诗歌之一。诗人与夫人在除夕夜守岁欢饮,期待新春到来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细腻逼真。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鉴赏《守岁》

  39 张楚

  《守岁》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这首诗通过作者对除夕景象的描写,来突出唐朝守岁的气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闲适的心情。

  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大。在除夕守岁间出现了皇宫里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唐太宗为此作下此诗。

  这首诗选用了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元日》赏析

  40孙安然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

  除夕诗词鉴赏

  41 麻坚

  我鉴赏的古诗是《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的场景。取材于民间习俗,抓住了点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过年习俗。抒发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首句点明了新春的到来,渲然了欢乐的气氛,次句描绘了人们坐在一起迎着春风,欢饮屠苏酒的画面,一片祥和。第三句写出阳光普照万物,描绘了一幅辉煌灿烂的景象,象征着无限美好的前景。最后一句,写出人们换桃符的习俗,寓意着万象更新,同时与首句互相照应。指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道理。同时,结合作者写作背景,革除旧政改用新政,对新政的未来充满期待。得出本诗的思想感情是积极向上的,用更新的习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十分含蓄。

  《除夜》鉴赏

  42 郭疆龙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客居他乡的读书人、官宦不能回家过年是常有的事情。这首诗就是诗人除夕客居所作。然而即便在交通便利的今天,还是会有很多人不能回家过年,疫情大环境下,各地实行了“就地过年”的政策,许多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与家人团聚共度良宵。故乡今夜思千 里更能提现出他们对于故乡的思念。“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更体现诗人远在异乡异国,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悲伤与郁闷之情。

  《曲玉管》鉴赏

  43 帕尔哈提

  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体会到了过节时的喜悦,这曲玉管便是柳永所做。此词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词的第一叠写眼前所见,第二叠写所思之人,又将此平列的两段情景交织起来,使其成为有内联系的双头。

  此词首句化用梁柳恽的名句,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激动地心情。“云飞”、“日晚”等景色描写出了“凭阑久”。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而有远近方分。“一望”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表达了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此段五句都是写景,由近到远。

  今日之惆怅,实缘于旧日之欢情,所以“暗想”四句,便概括往事,写其先相爱,后相离,既相离,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阻追游”三字,横插上四句下五句中间,包括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内。“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流通。

  《元日》鉴赏

  44 库提鲁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例如:放爆竹,换桃符等等有关春节的活动。 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感叹。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由于作者的变法成功,也带动了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变。同时说明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这也是王安石的一种特别之处,能把一些高深难理解的哲理,直接一句话来表达出来。我属实佩服!

  《田家园日》鉴赏

  45 李海轩

  诗的首联写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温暖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当官,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但是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的遭际,表露了他的以农为本思想,体现了他不在乎功名利禄的可贵品质。诗人生活在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也参与了田事劳作。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的热爱。


标签: 节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