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原文注解与赏析 渔翁夜傍西岩宿

非凡网 20 0

《柳宗元·渔翁》原文注解与赏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汲:打水。欸乃:划桨的声音。

  入选理由:

  借写渔翁生活来表达诗人向往自由的写景抒情名篇。

  诗词赏析湘江边真有这样的渔翁,江湖中真有这样的自由。

  这首诗大概是作者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了较长时间之后所作的。刚来时的苦闷强度减弱了,孤独的抗争意志淡化了。他在思考以一己之力如何能抵抗专制集团的高压暴力,古往今来的宦海浮沉中,个体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和不测,还不如在山水之中寻求苦闷的排解。于是写《永州八记》以抒情见志,写本篇诗歌以寄托人生理想。

  本篇画面迭出,动感很强,色彩变幻,很有视觉冲击力,与《江雪》死一般的静止大不相同。渔翁的生活情状是作者从夜里取景到朝日照耀之后的一段,从渔翁的动作和视野变化来分解组合。画面的背后是渔翁不问世事,远离尘世,远离纷争,远离烦恼的悠然,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方式。更深层的解读是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人生价值取向,希望在自然中释放自由心情,消除烦恼,如同渔翁那样生活。

  本篇突出“自由”主题,于是形式也随意配合,是一首只有六句的古诗。因为随意,结构便成了后人的话题。苏轼曾说最后两句“虽不必亦可”,意思是删去还更好,“欸乃一声山水绿”境界优美含蓄。再加后两句就留下了痕迹,一是有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在前,二是向往自由说得太露。到了清代的古文大师刘大櫆手里,后两句干脆不用,明白地说是绝句诗了。当然,认为不能删的也有。明代文人领袖李东阳就认为“若只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

  免费下载《柳宗元·渔翁》原文注解与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原文:原文,汉语词语,读音是yuánwén,释义为原作品、原件,出于明张居正《女诫直解》。征引、转写或改写时所依据枣柜的文字。翻译时所依据的词句或文章。明张居正《女诫直解》:“谨案集中《女诫》原文,与《后汉书》字句互异者多。”【反义驼狼您词】译文清束说采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一:“﹝《广韵》﹞三谜篮挨罪萧:‘要,身中也。象人要自由之形。’”桉此等,皆宋人用徐铉本校改,非《广韵》原文拔腿棕也。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七:“这样一段诗,在多祝体赠看几遍原文之后,多少照尝应杠还可寻出一点意义。”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谈到日本有许多翻译太坏,简直比原文还难读……他就笑...

  2、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柳宗元画像来源)柳宗元画像柳宗元的祖籍...

  3、注解:注解,汉语词汇,拼音为zhùjiě,意思是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泛指解释;解释字句的文字;神鬼名。民间传说指阴司第一阎王殿中职掌解送鬼魂并令其注册者。是用文字来解释字句;泛指解释;解释字句的文字;神鬼名。民间传说指阴司第一阎王殿中职掌解送鬼魂并令其注册者。《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於世。”宋欧阳修《序》:“其难晓之言,略为注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杜牧之》:“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好端端的话,被这位太太一下注解,他姊妹听着...

  4、渔翁:《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山水小诗。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销:消散。亦作“消”。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