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

非凡网 11 0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白话译文 篇一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 篇二

  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应:响应。

  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备:准备。

  晨炊:早饭。

  夜久:夜深了。

  绝:断绝;停止。

  如:好像,仿佛。

  闻:听。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明:天亮之后。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独:唯独、只有。

  石壕: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

译文 篇三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文言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篇四

  原文: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暮色苍茫,诗人投宿石壕村,正逢官吏捉壮丁。老翁逾墙逃跑,老妇出门探看。官吏一声吼叫,何等怒气冲冲。老妇一声啼哭,何等悲惨凄苦。诗中采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再现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极大的愤慨。

  注释:

  石壕:村名,在今河南陕县东。投:投宿。逾(yú):越过,翻过。一何:多么。长已矣:永远完了。老妪(yù):老太太。役:差事,劳役。犹得:还能。绝:停止。泣幽咽: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赏析:

  县吏横蛮霸道,咆哮如雷;老妇内心苦楚,痛哭流涕。“一何”一词接连使用两次,加重了感情色彩。官吏一呼,老妇一啼,官吏一怒,老妇一苦,短短十个字却刻画出两个截然对立的形象,使得悍吏耀武扬威的形象与老妇老泪纵横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矛盾的双方,也更让人憎恨蛮横的官吏,并同情可怜的老妪,蛮横无理的官吏也为下文老妪的诉说塑造悲愤的氛围。诗歌塑造出一幅充满悲愤的画面。

石壕吏翻译: 篇五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我们一起阅读和思考,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更多的历史!

  免费下载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原文:原文,汉语词语,读音是yuánwén,释义为原作品、原件,出于明张居正《女诫直解》。征引、转写或改写时所依据枣柜的文字。翻译时所依据的词句或文章。明张居正《女诫直解》:“谨案集中《女诫》原文,与《后汉书》字句互异者多。”【反义驼狼您词】译文清束说采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一:“﹝《广韵》﹞三谜篮挨罪萧:‘要,身中也。象人要自由之形。’”桉此等,皆宋人用徐铉本校改,非《广韵》原文拔腿棕也。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七:“这样一段诗,在多祝体赠看几遍原文之后,多少照尝应杠还可寻出一点意义。”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谈到日本有许多翻译太坏,简直比原文还难读……他就笑...

  2、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3、儿子:儿子,指赤子、婴儿;孩童;称谓,指父母所生的孩子。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指所生男孩,对应英文单词Son(s).《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生子当如孙仲谋。”∶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后代。有两个儿子的家。∶下一代子嗣;父母所生的男孩。婴儿。《庄子·庚桑楚》:“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成玄英疏:“同於赤子也。”《吕氏春秋·异宝》:“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高诱注:“儿子,小子。”子嗣、后代。《汉书·惠帝纪第二》:“此非人所为也,臣虽太后儿子,终不能治理天下。”臣、儿子皆指汉惠帝。指所生男孩。宋苏轼《将至广州寄...

  4、老妇:老妇,指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语出《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1)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2)又。老妇恃辇而行。年老的妇女。《国语·越语上》:“﹝句践﹞命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墻走,老妇出门看。”老年妇女的自称。《战国策·赵策三》:“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古代公侯夫人自称于天子。《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於天子曰老妇。”本页面未经许可duplicate自41021653...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