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望杜甫的爱国诗有哪些 国破山河在

非凡网 10 0

杜甫的春望杜甫的爱国诗有哪些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寄韩谏议注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附加阅读:《春晚》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而“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这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而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而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亦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它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而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而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亦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而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免费下载杜甫的春望杜甫的爱国诗有哪些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2、爱国:爱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热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个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

  3、国破家亡:国破家亡,汉语成语,拼音是guópòjiāwáng,指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自晋·刘琨《答卢谌书》。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同义词】山河破碎【反义词】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示例唐裴铏《传奇·崔炜》:“夫人曰:‘某国破家亡,遭越王所虏,为嫔御。’”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之二:“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明·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

  4、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发音:jiāshūdǐwànjīn,释义:比喻家信的珍贵。出处:唐·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示例:~,更何况是久盼方至。桑逢康《洁光——郭沫若与安娜在上海》,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家信的珍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黄仲金书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感时: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浑:简直。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