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的诗句 来来先上上方看

非凡网 15 0

报恩寺的诗句

  1.大报恩寺有什么可以说它的诗

  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1]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为寺院题诗,却不从寺院本身着笔,只是尽情描写山林美景和奇趣,抒发对眼前风光的留恋和赞叹,自然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峭”深邃的意境。

  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他站在寺院的上方,好象在召唤后来的游人:来啊,来啊,请先到山林的顶峰来吧!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兴致勃勃,意气飞扬。“来来”、“先上”,语言通俗,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

  接着,诗人撷取了四个最具美感的镜头──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艺术地再现了报恩寺上方的无限风光。

  先写岩上瀑布的动态:“岩溜喷空晴似雨旦讥测客爻九诧循超末”。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喷空”,状水势之大,飞泻之急,遣词有力,把岩溜写活了。“晴似雨”,使景色空蒙缥缈,分外清幽秾丽,给人们多少神思异想。

  接着写林萝的静态:“林萝碍日夏多寒”。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哪里还有什么盛夏的炎威,溽暑的烦恼!

  再写众山的远姿:“众山迢递皆相叠”。步出林荫,纵目瞭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这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图,令人游目骋怀,开拓心胸。只有居高临下,放眼天边,才能把群山写得这样形神俱活,气势磅礴。

  然后写山道的由近而远:“一路高低不记盘”。登临高处,回顾来时走过的山间盘旋小路,绵延起伏,曲折回环。“却顾所来径”,又引起多少的遐想。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一句回首总括了山路的艰险,景色的苍茫渺远。

  最后,诗人深情地写道:“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诗人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真有些留恋难舍。“清峭”一词,总括前二联的景物:“清”,指“岩溜”、“林萝”:“峭”,指“众山”、“一路”,用词贴切不移。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全诗在无限的依恋中结束,读者却久久沉浸在一种留连忘返、情难自已的况味之中。

  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那情是触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2]

2.关于庙诗句大全

  元稹

  石缘类鬼名罗刹,寺为因坟号虎丘。 【再酬复言和夸州宅】

  王建

  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江陵即事】

  皮日休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 【宿报恩寺水阁】

  朱庆馀

  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 【自萧关望临洮】

  许浑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齐己

  寺阁高连黄鹤楼,檐前槛底大江流。 【寄江夏仁公】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题梁贤巽公房】

  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 【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寺楼高出碧崖棱,城里谁知在上层。 【暮游岳麓寺】

  李绅

  寺深松桂①无尘事,地接荒郊带夕阳。 【新楼诗二十首 其九】

  李洞

  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 【赠可上人】

  李郢

  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 【长安夜访澈上人】

  杜甫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沈佺期

  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 【红楼院应制】

3.关于江心寺的诗句

  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咸通七年(866),于西山东麓建净信禅寺。宋开宝二年(969),又于东山西麓建普寂禅院,并先后建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

  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自古江心有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1 9 7 4 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结合航道整洁,滩涂改造。原来只有6 0 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1 0 0 0 亩。新建了小飞虹、盆景园、花柳古亭、青少年活动中心、共青湖、情人岛、儿童乐园、综合性游乐场……具有江中有江,岛中有岛,园中有园的新格局。1 9 9 8 年市政府再一次投入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是1 9 9 9 年2 月1 1 日竣工。值此实现了人们夜游江心屿的夙愿。

4.有关禅意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

  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

  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

  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3、一个愿无量善缘,菩提心永不褪变。

  14、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15、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16、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17、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18、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1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20、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21、彩云一点菩提心,操纵夷獠在纤手。

  22、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23、阎浮提中大福田,莲花会上菩提记。

  24、内心真知无价宝,欲识真如,正照菩提路。

  25、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26、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27、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28、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29、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著便生迷。

  30、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1、昏则弥陀成外盗,悟来烦恼是菩提。

  32、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33、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34、醒圆明、一点证菩提,功超彼。

  35、这元初妙有,清虚法体,证菩提位。

5.古诗鉴赏,题报恩寺上方

  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首诗我听都没听过,但我特地查了一下 “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诗人一开始就坦露自己惊喜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

  “来来”、“先上”,语言通俗,带有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 接着,诗人撷取了四个最具美感的镜头──悬岩飞瀑,林萝绿荫,迢递群峰,盘旋山道,艺术地再现了报恩寺上方的无限风光。

  先写岩上瀑布的动态:“岩溜喷空晴似雨”。 接着写林萝的静态:“林萝碍日夏多寒”。

  再写众山的远姿:“众山迢递皆相叠”。 然后写山道的由近而远:“一路高低不记盘”。

  最后,诗人深情地写道:“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

  那情是触景而生,情中有景;那景是缘情而生,景中含情。题寺诗却以情景取胜,又很少有所谓佛家禅味,足见诗人宽广的胸次、深细的体察和灵活多变的笔致。

  给分啊!谢谢! 不是复制的,是我看了一下书自己终结了一下。

6.关于海林报恩寺的作文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角,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迈进大门,来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二佛殿外有两尊石狮子,一尊上写着“新加坡居士”,另一尊上写着“于二00五年捐赠”。看来,报恩寺已经名扬海内外了!我们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突然听到一声亲切吆喝,我和爷爷回头一看,呦,原来是爷爷的老同学董爷爷呀!董爷爷十分热情,主动的为我们做起了临时导游!

  穿过二佛殿,我们便来到第二进深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的千年银杏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枝干盘盘曲曲尽显千年沧桑,树叶层层叠叠昭显青春活力。听董爷爷说,这银杏树上面的老枝干都断掉了,现在的都是新冒出来的了。我听后,不禁为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感到叹服!董爷爷还说,这两颗千年银杏树非常有名,连港澳同胞来参观时,都啧啧称赞呢!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大殿,殿内香烟袅袅,禅声阵阵。这殿真大呀!空荡荡的,只有一位禅师在打坐诵经。爷爷和董爷爷轻轻地读着挂在柱子上的对联,大殿里盈满了他们诵读的回声。我则在大殿里走来走去,好奇的左看右看。大殿正中是三尊金光闪闪的佛像,前面摆放着香、香炉和一些贡品。大殿的左右两边供奉着十八罗汉的泥塑像,最后面是四尊瓷菩萨。在他们的前面,都或多或少地放着香客上的香。

  参观完大雄宝殿后,我们意犹未尽,又去参观了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廊房。里面分别供奉着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听着董爷爷说着报恩寺的故事,我们信步穿过大殿,走进了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

  通过这次参观,我被报恩寺那雄伟的气势和神秘的气氛所折服了,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叹服!

  免费下载报恩寺的诗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报恩寺: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下辖百寺。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5万两白银,十万军役、民夫。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有殿阁30多座、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

  2、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6张)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德号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

  3、菩提:“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道厦欠煮提果之因。...

  4、诗人: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中国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如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近代的徐志摩、闻一多、林徽因、戴望舒等;当代的厉声教、余光中、北岛、顾城、祁连山等。对于诗人的分类很多,如陆游、丘逢甲等称爱国诗人,高适等则称边塞诗人,陶渊明、厉鹗、孟浩然等称田园诗人,李商隐等称无题诗人,邮如斯、袁枚、赵翼、张问陶等称性灵诗人。另外,古今诗人的雅...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