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诗
1、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2、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3、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4、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韩愈《原道》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元结《自箴》
9、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10、不诚实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11、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1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3、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1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15、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王安石《商鞅》
16、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17、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仁说》
18、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19、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20、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2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2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24、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李白《酬崔五郎中》
以上就是关于诚信的诗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分享给你的朋友。
免费下载关于诚信的诗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诚信:诚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chéngxìn。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证据。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诚《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叶适《太府少卿李...
2、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
3、金石为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词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注音】:jīngchéngsuǒzhì,jīnshíwéikāi【阿抹晚符释义】:精诚:至诚,诚心诚意.。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