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雨的古诗句经典10篇 烟漠漠,雨凄凄

非凡网 17 0

带有雨字的诗句 篇一

  1、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宋·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2、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先秦·佚名《黍苗》

  3、谩道迎薰何曾是,簟纺成浪衣成雨——宋·张矩《梅子黄时雨·去宿江楼》

  4、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唐·李珣《南乡子·烟漠漠》

  5、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唐·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

  6、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宋·张炎《解连环·孤雁》

  7、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宋·聂冠卿《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8、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宋·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9、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北朝·何逊《相送》

  10、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

  11、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宋·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12、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唐·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13、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宋·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4、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5、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唐·韩偓《夏夜》

  16、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宋·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7、一阵东风至,灵雨过南塘——宋·汪莘《水调歌头·寄语山阿子》

  18、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宋·吴文英《风入松·桂》

  19、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宋·晁补之《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

  20、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明·张宁《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21、暮雨轻烟魂断、隔帘栊——唐·薛昭蕴《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

  22、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23、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宋·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24、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宋·陆游《临江仙·离果州作》

  25、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唐·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

  26、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宋·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2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宋·赵蕃《端午三首》

  28、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宋·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29、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30、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清·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31、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唐·李白《妾薄命》

  32、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唐·温庭筠《咸阳值雨》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4、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宋·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35、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唐·杜甫《雨》

  36、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唐·杜甫《偶题》

  37、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38、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五代·张泌《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

  39、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4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2、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宋·文天祥《南安军》

  4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4、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唐·崔涂《云》

  45、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宋·辛弃疾《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46、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宋·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47、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宋·魏夫人《好事近·雨后晓寒轻》

  48、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近代·鲁迅《自题小像》

  49、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唐·贾岛《望山》

  50、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元·虞集《院中独坐》

  51、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52、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53、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唐·李商隐《春雨》

  54、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唐·杜甫《雨四首》

  55、微雨过,小荷翻——宋·苏轼《阮郎归·初夏》

  56、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唐·冯延巳《长相思·红满枝》

  57、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唐·王驾《雨晴》

  58、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唐·杜牧《秋浦途中》

  59、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宋·苏轼《鹊桥仙·七夕》

  60、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宋·李清照《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61、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62、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争知不是青天阙,扑下银河一半来——唐·褚载《瀑布》

  63、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宋·潘希白《大有·九日》

  64、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唐·白居易《闻虫》

  65、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宋·游次公《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6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67、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68、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宋·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69、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清·林则徐《即目·万笏尖中路》

  70、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王维《辋川别业》

  7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元·贝琼《已酉端午》

  72、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清·朱彝尊《出居庸关》

  73、早信雨能留得住,仅教尽日自舟横——宋·黄公绍《望江南·思晴好》

  74、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7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6、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唐·杜甫《北征》

  77、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78、风吹雨,草草离人语——清·朱彝尊《一叶落·泪眼注》

  79、暮雨不来春又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麝熏微度绣芙容》

  80、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宋·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81、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宋·吴潜《鹊桥仙·扁舟昨泊》

  82、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唐·冯著《短歌行》

  83、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牧《秋思》

带雨字的诗句古诗 篇二

  1、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宋·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唐·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4、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清·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5、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清·顾贞观《金缕曲词二首》

  6、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清·朱彝尊《出居庸关》

  7、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宋·王珪《金陵怀古》

  8、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宋·吴泳《水龙吟·寿李长孺》

  9、溪雨急,岸花狂——宋·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

  10、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清·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11、岁旱莫留客,霖雨要渠来——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严子文同传安道和盟鸥韵,和以谢之辛弃疾》

  12、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宋·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13、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宋·秘演《山中》

  14、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6、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宋·苏轼《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17、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宋·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8、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9、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宋·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20、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唐·皇甫松《忆江南·兰烬落》

有带雨的诗句 篇三

  晓雨旋添山蕨菜,春风又上海棠枝——宋·胡仲弓《次赵同叔春雨中韵》

  雨稀帘外滴,香篆盘中字——宋·黄庭坚《千秋岁·世间好事》

  君知否,天教雨露,常满岁寒枝——宋·周紫芝《潇湘夜雨·晓色凝暾》

  斜风吹雨打船窗,一阵疏来一阵忙——宋·杨万里《瓦店雨作四首其一》

  炎蒸不易涤,颇费天人雨——宋·虞俦《秋雨欢》

  麦黄蚕登簇,秧青雨催耕——宋·洪咨夔《悯农》

  草于烟处密,花较雨前稀——明·杨基《江村杂兴(十三首)》

  细雨千丝不成点,如何也解滴檐声——宋·杨万里《清明雨寒八首其一》

  雨送疏疏响,风吹细细纹——宋·陆游《盆池》

  箨龙将雨绕山行,注远投深静有声——宋·王安石《北山三咏其三——道光泉》

  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试将绿发窥清镜,未愧僊姝玉链颜——宋·陆游《立秋前三日夜坐庭中偶赋》

  因何欲雨又还晴,歌声遏得行云住——宋·徐俯《踏莎行·玉露团花》

  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明·王彝《徐两山寄莲花》

  萧萧初对雨,滟滟急看晴——宋·赵蕃《早作》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唐·郑谷《中年》

  雨润苔封塔,年深竹覆泉——宋·释圆悟《瑞兴寺》

  春雨萧萧江上城,论花与子酒同倾——宋·张耒《生日赠潘郎》

  一雨二十日,颓墙屋茆烂——宋·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宋·巩丰《芋洋岭背闻雨声满山细听林上槁叶风过之相戛》

  有时三两点胭脂雨——宋·张侃《感皇恩·换骨有丹砂》

  小雨霏微如线——宋·吴潜《昭君怨·小雨霏微如线》

  空斋数点黄梅雨,添得芭蕉绿满庭——宋·吕徽之《夏景》

  雨后沧波泯泯流,樵夫归去有渔舟——宋·仇远《题江贯道雨溪晚钓卷后》

  三洲雷雨均,既耕必有获——明·贝琼《耕乐轩》

  渊明柳老秋多雨,子敬毡寒夜有霜——宋·张耒《官舍岁暮感怀书事五首其一》

  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现代·聂绀弩《惊闻海燕之变后又赠》

  轻风归燕日,小雨浴蚕天——宋·楼璹《织图二十四首·浴蚕》

  竹穿遥径雨穿廊,缭绕东西百步长——宋·苏泂《月林即事》

  雨冷新秋簟,星稀欲曙楼——唐·元稹《闲二首》

  鸥盟在,任渔蓑江上,雨细风斜——元·张翥《沁园春读白太素天籁集,戏用韵效其体》

  不知昏与昼,惟见雨和风——宋·蒲寿宬《春阴偶成柬枯崖》

  雨后芭蕉苑,春深杨柳宫——明·陈沂《芭蕉园》

  云布始成雨,事立在能豫——明·桑悦《和陶杂诗(六首)》

  微风吹雨雁初下,落叶满阶虫正鸣——宋·张咏《再会傅逸人》

  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唐·戎昱《成都暮雨秋(一作秋雨)》

  雨雪思中岳,云霞梦赤城——唐·徐夤《赠董先生》

  风风雨雨又春穷,白白朱朱已眼空——宋·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其一》

  用报金穰瑞,仍祈雨露私——明·杨基《八月九日祀社稷述事》

  垤鹳无声口舌乾,谁驱雷雨遍千山——宋·陈元晋《和陈守喜雨诗》

  林宗出去满巾雨,苏老归来两屐泥——元·王冕《次韵》

  暴雨卒风回避得,也成平地露尸骸——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其一》

  风雨青城暮,河山紫塞愁——元·迺贤《南城咏古》

  雾雨沈云梦,烟波渺洞庭——宋·李祁《南歌子·袅袅秋风起》

  午听雷声鸣屋角,晚惊雨脚压云头——宋·袁说友《和赵成子提干喜雨韵》

  山家压酒声涓涓,有如细雨鸣春泉——明·王叔承《过陈济之精舍看写山水图忽听糟床酒声便敲青》

  美人雨馆夜相迎,烛下微闻笑语声——明·柳应芳《雨夜观妓同俞羡长梅子马陆长康赋》

  阅武堂前宿雨晴,柳营刁斗五更鸣——宋·游清夫《阅武喜晴和厉寺正韵》

  龙媒带雨滴秋月,霜兔和云染翠烟——宋·张玉孃《咏案头四后·马肝砚》

  雨过花边行更好,犹嫌子美借银鞍——宋·胡铨《和林和靖先生梅韵》

  南山昨夜雨,为我写清规——唐·贾岛《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世界包含雨露新,东郊舒畅芳菲媚——宋·宋太宗《缘识》

  云供数州雨,树献九天花——唐·无名氏《三学山盘陀石上刻诗》

  露畹荒凉迷草带,雨墙阴湿长苔衣——宋·杨亿《因人话建溪旧居》

带雨的古诗句 篇四

  1、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2、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3、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李商隐《潭州》

  5、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顾敻《酒泉子·杨柳舞风》

  6、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7、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8、海棠亭午沾疏雨。——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9、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黄升《酹江月·夜凉》

  10、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適《送魏八》

  1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12、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1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瞧近却无。

  17、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8、宿雨早来歇,空山秋气清。

  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2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2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2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6、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2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2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0、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3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3、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34、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37、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3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1、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唐·杜牧《宣州开元寺南楼》

  42、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43、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宋·梅尧臣《惜春》

  44、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5、潇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憨山德清《咏竹五首》

  46、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47、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李存勖《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48、雨馀时候夕阳红。——侯蒙《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49、而今无复旧词坛。——薛时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50、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曹丕《燕歌行》

  51、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52、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苏轼《有美堂暴雨》

  53、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5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55、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56、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5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59、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6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带有雨字的诗句 篇五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查慎行《登宝婺楼》

  10、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陆游《大风雨中作》

  1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13、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14、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戴叔伦《宿灵岩寺》

  15、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16、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写出带雨的诗句 篇六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2、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五代·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3、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唐·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

  4、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5、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唐·唐彦谦《采桑女》

  6、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清·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7、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唐·王昌龄《太湖秋夕》

  8、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宋·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9、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明·陈子龙《画堂春·雨中杏花》

  10、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唐·郑谷《柳》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宋·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唐·白居易《湖亭望水》

  13、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明·王象春《书项王庙壁》

  14、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15、云雨梦,便无准——宋·陆淞《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16、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www.llysc.cn)梨花风雨处——宋·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19、怪草草、夜来风雨——宋·晁补之《金凤钩·送春》

  20、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带雨的古诗句 篇七

  1、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唐·韩偓《夏夜》

  2、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唐·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宋·刘攽《雨后池上》

  5、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唐·王建《水夫谣》

  6、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唐·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

  7、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8、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唐·柳宗元《岭南江行》

  9、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五代·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10、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五代·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11、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唐·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

  12、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宋·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13、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宋·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4、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唐·杜甫《雨不绝》

  15、半壁横江矗起,一舟载雨孤行。——明·归庄《锦堂春·半壁横江矗起》

  16、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宋·苏轼《满庭芳·过余》

  17、千里云山恋旧游,寒窗凉雨夜悠悠。——唐·牟融《客中作》

  18、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19、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

  20、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1、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22、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3、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唐·吕岩《七言》

  24、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宋·苏轼《东坡》

  25、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唐·吕洞宾《绝句》

  26、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宋·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2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28、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29、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清·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30、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沈枪。——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31、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32、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唐·李商隐《银河吹笙》

  33、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宋·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34、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宋·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5、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唐·杜甫《雨》

  36、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宋·文同《北斋雨后》

  37、斜风细雨作春寒。——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38、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亭送别》

  39、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

  40、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唐·陈陶《竹十一首》

  41、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明·杨基《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42、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唐·冯著《短歌行》

  43、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4、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45、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宋·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46、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47、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48、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唐·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

  49、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宋·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50、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带雨字的诗句 篇八

  1、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李远《咏雁》

  2、数点雨声风约住。——李冠《蝶恋花·春暮》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4、壮年听雨客舟中。——蒋捷《虞美人·听雨》

  5、丝丝杨柳丝丝雨。——蒋捷《虞美人·梳楼》

  6、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7、斜风细雨作春寒。——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8、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9、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10、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13、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苏轼《南歌子·寓意》

  14、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15、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6、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17、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18、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19、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20、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郑畋《马嵬坡》

带雨的古诗句 篇九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唐·李商隐《银河吹笙》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宋·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宋·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唐·杜甫《雨》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宋·文同《北斋雨后》

  斜风细雨作春寒——宋·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亭送别》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唐·陈陶《竹十一首》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明·杨基《岳阳楼·春色醉巴陵》

  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唐·冯著《短歌行》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宋·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宋·李廌《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唐·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宋·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唐·李煜《采桑子·一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宋·赵鼎《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雨寒莫待催,须怕晴空暖并开——唐·司空图《重阳四首》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宋·梅尧臣《苏幕遮·草》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清·王士祯《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唐·司空图《重阳》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唐·司空图《早春》

  一夜雨声多少事,不思量尽到心头——唐·崔道融《秋夕》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带有雨字的诗句 篇十

  1、丝丝杨柳丝丝雨。蒋捷《虞美人梳楼》

  2、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3、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4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苏轼《南歌子寓意》

  5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6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7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8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卢纶《长安春望》

  9、渭城丝雨劝离杯。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10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1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12、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1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4、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15、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16、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7、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陆游《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18、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9、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0、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21、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2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3、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24、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25、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苏秀道中》

  26、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

  含雨的古诗句经典10篇相关语句:

  免费下载含雨的古诗句经典10篇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

  2、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

  4、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