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于谦·咏煤炭》鉴赏 凿开混沌得乌金

非凡网 13 0

《明代诗歌·于谦·咏煤炭》鉴赏

  于 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是一篇拟人化的咏物诗,并借物言志抒情。一般的咏物抒情,在古人诗词中并不少见,但以“煤”喻已、借物言志者却不多见。诗人怎样从“寻常燃料”身上发掘了诱人的诗意,却是很值得探究。

  ****

  现将这首七律,加以分联解说——

  首联:混沌藏乌金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混沌,是说宇宙开辟之前的景象。据古籍《三五历》载:“未有开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乌金,原是一种金与铜的合金。此喻指煤炭的高贵价值。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此指煤炭的热力。这一联是说,开凿自然界的矿山,就可取得价值如乌金的煤炭,而它就会将自己蕴藏的全部热能为人类服务。

  这是诗人首先向人们交代了“煤”的历史背景和“久藏深山”的善良苦心,并为以下的铺陈创造了条件。

  颔联:送温暖,致光明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爝火,即小火把。《 庄子》:“爝火不熄。”爝,读jué爵。这是说,煤炭燃烧像熊熊火矩,使人感到温暖,犹如大地回春;用大炉子燃烧的煤炭,熊熊光焰就可以打破黑暗,迎来光明。

  这是一联属对整饬,间用迭字加以修饰,感到特别富有韵味。诗人在此,首先强调了煤炭的第一功能,即,给人类温暖与光明。煤炭,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功能留到下一联再说。

  颈联:以天下为已任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在此,先诠释鼎彝一词:它原是古代饮食器具名称。鼎,古代食具;彝(yi夷),古代饮具。后来专指帝王宗庙中的祭器。

  据此,这一段的前句,可以有两种解说,即:一说,人类生活都将依恃煤的力量;另一说,如果把“鼎彝”引申为国家之根本,那此句则含有“以天下为已任”之意。所谓生成力,即指煤是众物促成的原动力量。

  再释铁石一词。古人往往相信煤是由久埋地下的铁石变成的(当然,这不足信)。因此,这联的后句说,铁石其形虽失,但它为人类造福之心犹存。

  尾联:崇高献身精神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一联造语平易,明白如话,它是说,只希望老百生都得到温饱,生活幸福,即使让我粉身碎骨也不在乎。这是一种为社稷、为民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献身精神。

  这种崇高精神,在诗人身上是一贯的。在他少年时代就曾写过一首七绝《石灰吟》,云: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可见,“要留清白在人间”、要为人类谋幸福,乃是诗人始终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 于谦人格精粹之所在。

  免费下载《明代诗歌·于谦·咏煤炭》鉴赏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于谦: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

  2、明代: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

  3、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汉族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汉族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

  4、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


标签: 诗词鉴赏